文/高润武
怀揣着与南海热带鱼儿亲密接触、探寻真实海底世界的憧憬,乘船去了三亚的西岛。然而,抵达时已是下午四点,冬日的西岛,海风透着丝丝凉意,终究未能如愿下海。
沿着海边漫步,海浪不停地向沙滩涌来,仿佛向游客们送来珍贵的礼物。青年男女携手漫步于沙滩上,海风吹乱了女孩的秀发,那轻柔的发丝在风中肆意舞动,恰似一首优美的诗篇。男孩子捡起沙滩上的石子,奋力地投向海面,在海面上激起点点水花,如盛开的莲花,瞬间绽放又瞬间消逝,却在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美丽。作为北方人的我,看着眼前的景致,不由感到困惑,是风儿凌乱了秀发,还是秀发凌乱了四季。
海边椰树下,一褐石上,镌刻着“西岛”两字,在斜阳下,熠熠生辉,一对年轻夫妇在此拍照,我也来了兴致,请年轻人帮忙,为自己留影存照,作为日后回忆的资料。
不远处一大大的电视框立于海边,成为人们打卡地,游客在此以各种角度拍照,努力寻找着自己在电视屏幕上的感觉。穿过电视框看过去,海边上游人,或立或走或欢呼着或挥舞着,尽情地表演着,仿佛都想成为电视屏幕上的主角。
椰树下一排排伞状草蓬,下边摆放的躺椅,吸引了我。仰卧于躺椅上,头顶上椰树在海风的鼓动下,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声响,似在低语着古老的故事。眼望大海,松软的沙滩上,少女摇着纱巾奔跑着,那轻盈的身姿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子,又摆出各种俏皮的姿势,少男手拿相机抓拍着各种镜头,让每一个画面里,充满着快乐的青春。眼前这一幕,仿佛《我的体育老师》中的马克与王小米再次来到了西岛。马克本是与妻子田野在三亚订了酒店,作为结婚纪念的旅行。但这期间,马克与田野离婚了,到了结婚纪念日那天,马克只能自己飞往三亚,在飞机上、在酒店、在海边邂逅了失恋的王小米,两人从此开始了感情交集。
仰卧于躺椅上,回想着马克也曾光顾此景,看着潮涌的海面,任由思绪飞扬。马克与田野离婚,缘由竟是婚姻中激情与新鲜感的缺失,田野对平实生活的疲惫厌倦,马克因愧疚而同意放手。
眼前,海浪一浪接一浪地涌来,万年不变,不曾停歇,缘于月球和地球引力的加持;椰树在风中不停地摇曳,周而复始,缘于风力的吹动。这些景致看似不变,却年复一年地持续着,只因它们有着永不枯竭的动力。这动力驱使着相同的事物不断重复,哪怕毫无变化、缺乏激情。
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若没有目标,便如无舵之舟,漂泊不定;若没有动力,便似无源之水,干涸枯竭;若没有激情,便像无色之画,暗淡无光。只有确立了目标,才会拥有为之奋斗的动力;有了动力,方能点燃生活的激情。
目标是灯塔,在黑暗中为人们指明方向;动力是引擎,推动人们勇往直前;激情是火焰,让人们的生命绽放光芒。哪怕生活平淡如水,只要心怀目标,就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只要拥有动力,就能跨越重重困难;只要充满激情,就能在平凡中创造非凡。
就像这海浪与椰树,虽看似单调,却因内在的力量而永恒。只有找准生活目标,双向发力,才会满怀激情,永不言弃,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仰卧于躺椅上,看着眼前的美景,久久不愿离去。
西岛,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渐渐西沉的落日,宛如一个巨大的火球,将天边染得通红。余晖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如万千金鳞在跳跃。海浪依旧不知疲倦地拍打着沙滩,发出低沉而雄浑的声响,仿佛是大地的心跳。
海风轻拂,带着咸咸的味道,撩动着人们的心弦。脚下的沙滩,细腻而柔软,每走一步,都像是与大地在亲密接触。海浪涌来,漫过双脚,带来一丝丝清凉,又悄然退去,仿佛在与人们嬉戏。
西岛的夜晚,静谧而神秘。月光如水,洒在海面上,宛如一层银纱。海浪的声音更加清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我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这大自然的交响乐,感受着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这喧嚣的世界里,西岛宛如一处世外桃源,让人心生向往。这里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没有尘世的纷扰与烦恼,只有那无尽的大海、温柔的海风和宁静的沙滩。
船来了,我们乘船回三亚。坐在舷窗边向外望去,远处的渔船在海面上摇曳,随着海浪起伏,宛如一片片飘零的落叶。渔船上的灯火星星点点,与天空中的繁星相互辉映,分不清哪是天上的星,哪是人间的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望着那渐行渐远的渔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
西岛游仿佛意犹未尽,总想在那再待些时日。那片海、那片沙滩、那些美好的瞬间,都深深地印在了心底,成为永恒的回忆。
西岛,是心灵的避风港,是梦中的诗与远方。真想再次踏上那片土地,倾听他的故事,感受他的魅力。
作者简介:高润武,烟台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纸媒、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