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步韵、藏头和藏头步韵
韩明华
诗词,因格律严谨而著称。格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词萌芽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代。
诗词受句数、字数、平仄、韵脚的严格限制,诗还要受对仗和粘对的制约。写诗填词无异于“自投牢笼”,然而写诗填词的人却越来越多。毕竟诗词是艺术,有律动回还的音乐美。这是任何一种文体都不能与之媲美的。
步 韵
步韵是诗人唱和的一种形式,也称次韵,《辞源》的定义是“和他人诗词,韵脚及其先后次序皆与原作相同”。
步韵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诗词格律比作牢笼,那么步韵如同在牢笼里戴着手铐起舞,艰难可想而知。清吴乔在《答万季野诗问》中说:“步韵最困人,如相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难照顾。”
步韵始于唐元稹和白居易。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八月,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被刺案,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和元稹是同僚,友谊深厚。白居易在贬谪途中思念元稹,曾梦里邂逅,于是给他写了一首诗。
晨起临窗一惆怅,
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
昨夜三更梦见君。
元稹因对宦官仇士良夜查礼节不周,有失谏臣体统,于元和十年三月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移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元稹身体多病,接到白居易的诗心里很高兴,便步其原韵与白居易唱和。
山水万重书断绝,
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
唯梦闲人不梦君。
元稹和白居易唱和的诗词很多。其步韵为时人所推崇,效法。白居易与文坛好友刘梦得、崔文亮、裴令公等,均有唱和步韵之作。
步韵,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先秦汉魏北魏卷》载有一首谢氏《赠王肃》:“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得路逐胜去,颇忆缠绵时。”陈留长公主的《代答》便是步谢氏原韵:“针是贯神物,日中常纵丝。得帛绝新去,何能纳故时。”
这两首诗,应写于493年至501年之间,因没有被时人所重视,反响不大,黙黙地淹没在岁月中。三百多年后的元稹和白居易的步韵如异军突起,自此形成了经久不衰的步韵洪流。
步韵受他人诗词韵脚的限制,自由空间很小,比依韵、用韵有难度,需要有丰富的词汇才能得心应手,才能避免凑字凑韵之弊。那么,诗人为什么还要依他人的诗词苦苦地步韵呢?
步韵的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一是步韵唱酬,构建友谊。同时代的诗人书来信往,诗词唱和,丰富了生活,沟通了思想,交流了情感,加深了友谊。很难设想谁肯愿与自己志不同,道不合,对面不相访的人步韵唱和。
二是仰慕前人,鞭策自己。后人步韵前人的诗词,一定是对那首诗词的艺术魅力非常欣赏。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苏东坡的《念奴娇》,岳飞的《满江红》,步其韵者很多。步韵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对采用步韵的格式写诗填词,褒贬不一。写近体诗而不曾步韵者认为,步韵是借“自絷手足”,炫耀才华,断言写不出好诗词。按照这个逻辑,那么写古风的不是也可以用同样的词语回赠那些写格律诗的作者吗?
“文人自古相轻”。曹丕《典论•论文》中剖析的文人的这种基因始终未变。步韵有难度是共识,是在诗词格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步韵是否能写出好诗词?可翻阅历来的经典诗词用事实说话。
《念奴娇》是个长调,采用这个词谱创作的,至少有几千首问世。有几首可称为经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却众口一词地推崇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致使这首《百字令》有了《大江东去》和《酹江月》的别名。
此后,不少诗人步韵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说步韵是“炫耀才华”。敢问有谁不是藏拙而展示自己的亮丽?有人说步韵“写不出好诗词”,反问不步韵的诗词都是好诗词吗?
王力在《诗词格律》中诠释《念奴娇》的格律时,举例三首:苏东坡的《赤壁怀古》,陈亮的《登多景楼》,薩都剌的《登石头城》。可见这三首《念奴娇》的造诣和在王力心中的地位。
薩都剌的《念奴娇•登石头城》便是步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韵。“眼空无物”的一个“空”字奠定了这首词苍凉的基调。六代繁华与鬼火明灭的强烈对比,使人唏嘘。薩都剌的这首步韵不是好词吗?
步韵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人很多。辛弃疾、邓光荐、文天祥都有杰作。
文天祥的《念奴娇•驿中别友人》是其被俘,被押往燕京与好友邓光荐分别时写的。表达了其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和坚持斗争的意志。这首词也是步韵,有几首不步韵的《念奴娇》可与文天祥的比肩?
所谓步韵写不出好诗词,是炫耀才华,显然有失偏颇。
写好步韵诗词要注意四点。
一是认真分析所步韵诗词的韵脚用的是什么韵书,是旧韵还是新韵。因为不同的韵书的韵部和宽严有所不同。步韵,用其相同的韵书则韵脚不会出差错。
二是认真分析所步韵诗词韵脚的平仄。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字的读音变了, 平声变成了仄声,仄声变成了平声。入声有的变成了阳平,有的变成了上声和去声。如果所步韵诗词韵脚的平仄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是不可用新韵步其韵的。
三是所步韵诗词韵脚的字在新韵中是否是同一个韵部。有的字,虽然平仄没有变化,但是在新韵中不属于同一个韵部,这种情况,不可用于新韵步韵。否则会造成新旧韵混杂和出律。
四是步韵诗词完成之后要录入所步韵诗词。这样不仅对原作作者是个尊重,更重要的是便于读者对两首诗词的格律进行对照检测和鍳赏。
步韵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识。其问世便彰显了阳春白雪的清高和儒雅。然而并非高不可及,写出步韵的好诗词不是不可能的。
藏 头
藏头诗也叫藏头格,有三种格式,最常见的一种格式《辞海》的定义是“将所言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
藏头的难度很大。绝句的步韵只有韵脚的两个字即第二句和第四句的韵脚受到限制,藏头则每句的第一个字即四个字全都受到限制。
就绝句而言,藏头的难度是步韵的两倍。如果把诗词格律比作牢笼,那么写藏头诗词如同在牢笼里戴着脚鐐起舞,可想而知有多么艰难。
藏头诗是诗词中最能凸显主题,具有战斗力的一种格式。
《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吴用扮演成卜卦先生到大名府,游说卢俊义到梁山坐第一把交椅,带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吴用用的就是一首藏头诗改变了卢俊义的人生轨迹。
吴用念着卦歌,卢俊义在墙上书写:
芦花丛里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首诗的藏头文字是“芦俊义反”。芦与卢字谐音。后来,卢俊义被忘恩负义的都管李固告发,抓进了大名府的大牢。
藏头诗词是诗词中最能融入生活,具有实用性的一种格式。
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从黄州到汝州赴任,经过润州时,营妓郑容和高莹请求苏东坡在太守许仲涂面前说情,希望能落籍从良。苏东坡虽然答应了,但是筵席上并没有提及此事。
苏东坡要乘船离开润州时,郑容和高莹匆匆赶到渡口送行,双膝跪下,再次请求苏东坡为其落籍从良之事说情。苏东坡从怀里掏出早已写好的信笺,让其交给太守。
太守许仲涂黙黙地读着苏东坡写的《减字木兰花》,心里怡悦。上阕写的是许仲涂文采超人,声名远播,下阕写的是人生易老,愿佳人能回家过风轻云淡恬静的生活。
郑庄好客,
容我尊前先堕帻。
落笔生风,
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
莹骨冰肤那解老。
从此南徐,
良夜清风月满湖。
这首《减字木兰花》,把每句的第一个字组合起来是一个意义完整的词语:郑容落籍,高莹从良。苏东坡就这样巧妙地把筵席上只字未提的事,用藏头诗的格式表达出来了。
藏头诗词的实用性受到广泛的欢迎,其可以把想说而又不敢直说或者不宜直说的话委婉地表述出来,诸如带有火药味的词语和可能带来不虞之灾的抨击。
藏头诗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百度上搜索藏头诗,可以找到许多诸如:生日快乐、开门吉祥、我好爱你、好花美月、永远相爱……爱呀,恨呀,不一而足。
更有甚者。电视剧《风流少年唐伯虎》中,竟然杜撰出唐寅写的“我爱秋香”的藏头诗。
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稠。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烟袅袅绕经楼。
诗中的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取唐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如二月花”之意,改名“爱晚亭”。爱晚亭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唐伯虎是明画家和文学家,死于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死后269年才有的爱晚亭。作者为了让唐伯虎写藏头诗“我爱秋香”,不经意间把岁月给倒置了。可见藏头诗的魅力。
近年来,藏头诗引起教育界的关注,认为其对加快青少年的大脑运作效率、丰富词汇和提高语文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05年3月30日,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组织的相关人士,在北京市崇文门回民小学宣布“学写藏头诗,打造民间文学传承基地”正式启动。
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市民协主席赵书认为:“藏头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遗产,应该渗透到对小学生的教育中。这样才能得到传承。”
写好藏头诗词要注意四点。
一是认真地选择藏头的词语。藏头的词语要精炼,尽可能地选择能够震人心扉的至理名言和惊世的诗句。藏头的字要和后面的文字顺畅,莫留凑字之痕。
二是要厘清藏头文字所在位置的平仄和对仗。平仄要符合其所在位置的格律。先哲前贤的名言、警语、诗句不受平仄的限制。至于对仗,王力在《诗词格律》中说“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对仗时有更大的自由”,藏头诗的对仗可以更宽泛。自己撰写的藏头词语要遵守所在位置的格律,但是不必较真儿。
三是藏头词语要与上下阕的句数相匹配。上阕的藏头词语不可越位到下阕,下阕的藏头词语不可越位到上阕。否则会给人句读出错,节奏混乱的感觉。
四是藏头诗词切勿造句拼盘。以藏头的文字分别造句,然后将风马牛不相及的造句组合在一起美其名曰藏头诗。这样的造句拼盘无所谓意境,让人不知所云。
有人说藏头诗俗。施耐庵的藏头诗“芦俊义反”俗吗?苏东坡的藏头诗“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俗吗?藏头是诗词创作的一种格式,喜欢俗的,可以藏头俗的词语,喜欢雅的,可以藏头雅的词语。藏头诗的俗与雅是作者决定的,与藏头诗无关。如果诗词中出现粗俗的“不须放屁”,能归咎于诗词吗?
藏头诗的创作可以“双轨并行,雅俗共赏”,根据自身的文化底蕴或宽或严。俗可涂鸦,只要藏头,不拘平仄,一切随意;雅可纤巧,藏头无痕,严守格律。只要有益于记录时代的风云和民族的呼唤,抒发胸中的块垒和生活的情趣,则无须过多地褒贬。
苏东坡和施耐庵写的藏头诗词创造了辉煌,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藏头诗词至今薪火相传。
藏头步韵
藏头步韵就是诗词的创作既要藏头又要步韵。系1980年6月出现的一种新的形式,极其有难度。
如果把诗词格律比作牢笼,那么藏头步韵就如同在牢笼里戴着脚镣,戴着手铐起舞,难度不言而喻。也可以比作窄巷行车,即是迈凯轮也只能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行。
翻开历代的诗词典籍,找不到前人藏头步韵的作品及其相关的论述。为了诠释藏头步韵诗词的创作,我只好拿自己撰写的诗词举例,说明,分析,虽然都是些拗口和蹩脚的文字。
1968年12月5日,首都机场一架飞机失事,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让人诧异。将其分开后发现:两人胸部中间的公文包里有热核导弹试验的绝密文件。这两具尸体系留美归国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周恩来闻讯流下了眼泪。
2019年12月,中央电视台四频道的“国家记忆”播出了郭永怀心怀祖国,直面死亡的英雄事迹,令人感动。我便决定用藏头步韵的格式为其唱一首赞歌。
藏头步韵诗词的创作,除了要恪守前面说过的“写好步韵诗词要注意四点”和“写好藏头诗词要注意四点”之外,还有三点是必须作的功课。
一是诗词的选项。写诗还是填词更有利于此题材的创作和主题的升华。我的选项是填词。词的用字比较宽松,可以重字,对仗也不那么严谨,一般的对仗,可对可不对。
词谱很多,《钦定词谱》载有两千三百零六体。有小令、中调和长调。长调句数多,藏头的文字自然就多,韵脚多,受的限制自然就多。句数多,韵脚多,则难以驾驭。我选定了中调《临江仙》。
二是藏头词语的选择。自己撰写或搜索与题材贴切的藏头词语,借以表达心境,凸显主题是重要的一环。《临江仙》上下阕各五句,每句的第一个字都可平可仄,如果用自己撰写的词语作藏头,无出律之虞,并非不可行。
我搜索枯肠,最终选定了《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是李清照赞颂项羽的。用其做藏头,为郭永怀的英雄壮举写照,应该说没有问题,而且不用担心出律。
藏头的文字制约着诗思的走向和驰骋。当创作走投无路,不得不曳白时,调換藏头词语的个别文字,甚至将藏头词语全部调換也是很寻常的事。
三是搜索适合可步韵的诗词。这一项也很重要,面对诸多前人的《临江仙》作品,要认真挑选。哪一首的韵脚在填词时可能用上?这个,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其关系到创作的成败。在实际创作中,走进死胡同时调換所步韵的诗词,并不少见。
苏东坡的《临江仙•昨夜渡江》的六个韵脚是“淮哀来谐催怀”,在新韵里不是同一个韵部。我写诗填词向来用新韵,便放弃了。李煜的《临江仙•樱桃落尽》的六个韵脚是“飞西垂迷儿依”,在新韵里不是同一个韵部,也放弃了。如果用旧韵就用不着选择了。
后来找到元好问的《临江仙•今古北邙山》。词中的六个韵脚“雄东鸿公钟通”,在新韵中同属一个韵部,而且读音没有变,声调没有变,有可能用得上,便摘录了,步其韵。
现将藏头步韵《临江仙•咏郭永怀》录于下。
生命如虹辉九域,
当今可数英雄!
作强北美久思东。
人何长作客?
杰立慕归鸿。
死难降临何所畏?
亦然不愧天公。
为君祭酒酹千钟。
鬼神皆哭泣,
雄断有谁通?
(藏头李清照诗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元好问原韵)
今古北邙山下路,
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誰共语,
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
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
未要论穷通。
写诗填词,采用藏头步韵的格式极其有难度。这难度等同步韵和藏头的两个难度相加。创作出绝妙好词谈何容易。
诗词创作之所以采用藏头步韵的格式,因其有步韵和藏头两者独特的作用。即步韵唱酬,构建友谊;仰慕前人,鞭策自己;凸显主题,具有战斗力;融入生活,具有实用性。
步韵和藏头,前面已经分别论述过了。怎样减轻藏头步韵的难度,充分发挥其作用呢?
有人问,藏头步韵诗词的创作是否有什么秘诀?秘诀是有的,只有两条,一是要多读书,掌握丰富的词汇;二是要掌握丰富的词汇,多读书。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其它的捷径没有,也不可能有。
写诗填词是艰苦的艺术创作过程。唐代诗人卢延让视艺术如生命,对创作一丝不苟。其“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成为殚精竭虑,苦吟的佳话。
从事艺术创作要经得起寂寞、孤独、嘲讽,甚至血的洗礼,要像苦行僧一样痛苦地磨炼自己一年,两年,三年……给别人一分钟欣赏的快乐。藏头步韵的创作虽然极其有难度,但是写出好诗好词并非不可能。
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个透雕象牙绣球,大球装着小球,小球装着更小的,里里外外十七个球,个个精致,可以转动。藏头步韵的难度再大,能与透雕的难度相比吗?
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没有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创作精神,藏头步韵的好诗好词是不会光顾的。
写诗填词采用步韵、藏头和藏头步韵的格式,最忌讳的是杜撰除了自己懂,别人谁都不懂的词汇。词书上查不到的词汇,一定要谨慎使用。
前人创造了辉煌,可敬!后生也可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