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首名诗的败笔
陈振民
杜甫(712~770)有一首名诗历来被认为是唐人七律第一。其诗如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滾滾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据考写于公元759年,是杜甫晚期的作品。他一生处于战乱时期,生活流离颠簸,常常没有好心情,写了不少反映民生疾苦和个人不幸的作品。这首诗就是其登高远眺中即悲秋又悲病的心绪反映,全诗贯穿着哀愁气氛。
历来对这首诗的分析评论很多,都说它如何如好,故我不再饶舌了;而且我在整体上也喜欢这首诗,认为它诗意浓郁,音调和谐。
但我同时认为它还存在着美中不足,这就是“不尽长江滾滚来”一句与全诗情调不甚协调。
我们知道“滚滚”一词向来是形容水流的汹涌气势的,这就是一种浩荡不羁的状态,与哀愁的味道是沾不上边的,是游离全诗其外的。
所以我觉得诗圣杜甫固然精于诗句的推敲,但“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有时也会出现不当之处。历来读诗评诗者鉴于杜的大名,对他这样的失误也失去体察的自觉性,便无所谓地放过了。
那么这里的“滾滾”一词能不能换个较恰当的词呢?能夠。比如“郁郁”、“闷闷”二词,窃以为即可,因其皆有愁意。“不尽长江郁郁来”,“不尽长江闷闷来”,意思都是指流不尽的长江带着沉郁忧闷的涛声流了过来,都似乎有一种呜呜咽咽的情状。
当然,这是缘于杜甫当时的心情不快,故设想他眼中的长江也含着愁绪了。
如此,杜甫这首诗就成了以下的样子——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郁郁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不知读者诸君以为可否?愿闻明教。
202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