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幸福论坛征文之六
巧家有个老年幸福食堂
作者:曹立萍并诵读
2025年1月7日上午9点半,我们都市头条《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栏目巧家采风小组一行5人驾车由昆明前往巧家采风。
由于我们5个人中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61岁,平均年龄超过了72岁,因而一路行车速度只慢不快。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钻过无数隧道,跨过无数大桥,终于在蒙姑镇看到了白鹤滩截流金沙江拦坝后水位上升形成的堰塞湖一角。眼看就要到巧家县城了,高速路上,我们的车还是在不断地进隧道出隧道。
84高龄的李敦伟老师看着窗外的大山不免猜测:巧家一定是个穷得不长草的地方吧!我告诉李老师,巧家以前的确是个贫困县,但巧家县已于2020年5月脱贫。如今的巧家因为白鹤滩水电站建成于此,已经变化为一个美丽的湖滨城市。虽然老远就看到了堰塞湖上的波光粼粼,李老师仍然似信非信。
中午1点多,我们的车才下了高速到达县城。一入城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宽敞的街道,整齐漂亮的绿化带。李老师才相信我说的不假。
龚太美老师提前打电话联系了他的学生,给我们安排到了一个名为老巧家的饭店吃午饭。此时饭店除了前台有一个服务员,餐桌上已空无一人。服务员热情招呼我们入座,我们简单点了几个菜,上了茶水,然后边聊天边观察饭店环境,发现这里竟然是个老年幸福食堂。墙上有壁画,还挂着便民服务公约和老年人就餐价格表。还有开心老年队送的锦旗。也许我们都是老年人的缘故,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油然而生。
很快饭菜就上了桌,一盘小炒肉、一个鲜炒虾仁、一大钵稀豆粉配土豆饼加泡菜、还有一盘包浆豆腐、一盘青蚕豆米、一个汤菜。饭菜可口,味道不错,心情大好。毛老师、李老师和王老师三位老作家不由自主地夸赞起来:还以为巧家是个穷乡僻壤,没有想到地美水美食味美!就在老同志们赞不绝口的时候,龚老师接到他学生电话说已经为我们买了单。这又令几位老作家感动不已,这巧家的气温高,人情味儿也颇有温度呀!
而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这个老年幸福食堂挂着一个牌子,上书:
60岁一70岁就餐8元/人;
70岁一80岁就餐6元/人;
80岁一90岁就餐5元/人;
90岁以上免费就餐。
另外,若大人带孩子就餐,1米2以下儿童可享1人免费。
这个关爱一老一小的牌子岀现在县城的一个不大的饭店里,着实令人惊叹。
我们注意到,墙上还有一面老年人送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感谢老年幸福食堂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
之后我们了解到,原来这是政府在老巧家饭店做的首个老年幸福食堂试点。办这个食堂,体现了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与扶助。
巧家老年开心队感谢信里有这样的话:我们有二十多个人,自老年幸福食堂开业以来,我们天天都来这里吃饭。当我们走进老年幸福食堂,被优美的环境、热情的服务、可口的饭菜所感动。我们老年人不用买菜、煮饭、洗碗,用一杯奶茶的钱就能美美地吃上一天。老人们在这里不仅能就餐,还能遇到老朋友,认识新朋友。
通过照片,我们看到在幸福食堂就餐的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巧家县城吃的第一顿午饭是在老年幸福食堂,看到的最温暖感人的景观是老年开心队的感谢信和锦旗,我们感受到了和巧家老人一样的幸福。
对于许多老年人而言,不用自己买菜做饭洗碗就能够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还不用花高价,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衷心希望这个幸福食堂越办越好,为更多的老年人解决吃饭问题。
作者 曹立萍
*~~~*~~~*~~~*~~~*
栏目编辑部
顾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杨振昆
编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主编 曹立萍
常驻作者
毛诗奇 欧之德 杨振昆 邵春生
周艳珍 真 真 杨艳秋 李文选
张家贵 苏建华 陈怀志 王礼贵
李敦伟 杨杭澄 任恩扬 曾玉龙
高国斌 姚顺忠 龚太美 阿佤一枝花
常驻主播
邓耀泽 文 鹤 燕 子 赵 文
左莉明 一 萍 汪玉丹 刘 敏
秦 芳 月满西楼
声明:本栏目以刊发原创文学作品为主,以往在其他刊物发表过的文章尽量不发。稿件文章内容不得涉及政治、宗教和个人隐私,作者应对文章内容负责。若2个月后仍未发布的稿件请作者自行处理。
翰墨无食能养性 诗书非药可医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