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事记略
秦承勇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夫是文词。”明朝文征明的《甲寅除夜杂书》,仿佛为我所写,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是心心相印吧。
回眸过去一年,时常与书打交道,购书,读书,售书,写书,各种方式的玩书,仿佛根根丝线织成了五彩斑斓的生活锦绣。书生所谈,尽是书事。借用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分题权作“书事记略”。
(一)
购书是玩书的第一要务。粗略统计,全年共购书116本(部)。其中签名本15册,油印本12册,手写和钤拓本3册,毛边本5册。最多的月份5月份19册。
毛泽东诗词是专藏领域,与之相关的书籍是购买的大项,共67册,占一半多。购买了较多的油印本,主要是文革期间刊印的“未发表毛主席诗词”,供研究之用。
花费最多的是购买了两部名著,斯诺及其夫人韦尔斯的《西行漫记》和《续西西行漫记》,这两部书是1938年和1939年的精装初版本,堪为年内置书的翘楚。
名人签名本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收有李淑一签名的《毛主席论诗词》,开国上将萧华签名的《万水千山只等闲》,著名诗人臧克家签名的《毛泽东诗词鉴赏》,翻译大家许渊冲签名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等,颇为难得。
线装本是书中的上品,计有宁夏出版的毛泽东手迹《六盘山》,此书甚罕。还有文物出版社的《毛主席诗词二十一首》,《毛泽东诗词选》,《湖南九章》等。
另外还拓展了一点新领域。购置了21封别具特色的民国、文革期间的书信,这些信函上的邮票、邮戳、信封、信札品相娇好,摸索展玩,饶有情趣。
(二)
玩书中不可缺少的第一乐事是读书,全年共读33册。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曾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惊叹“玩”字之妙,其中义蕴,外人不足以道也。
阅时最长的是梁晓声的《人世间》,前后花了5个月时间。尽管费时费力,但收获也甚丰。这部书所写半个世纪的变迁,多为自己所经历,读起来历历在目,兴致盎然。从国内到域外,从北方到南疆,从文革到新时代,从高官到平民,从城市到乡村,人物粉彩异呈,事件纷繁复杂,是描写当代中国巨大变革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不愧是茅奖作品。难得的是读书与看电视剧《人世间》同行并进,相辅相成。阅看之余,还摘抄写了一册《人世间妙语集锦》资料。
自己有外出带书的习惯,有兴味的是旅途中读书。年初去江西旅行,游览了庐山和石钟山,当晚在酒店读季羡林的《万泉集》,巧合的是里面恰有《登庐山》和《游石钟山记》两文,登山阅书,惊喜万分,情景交融,颇感有趣。禁不住赋诗一首“泰山雄伟黄山奇,庐山烟雨重重绿。东坡季翁参神韵,个中面目谁真识?”。
6月份,到宁夏旅游,在银川买了张贤亮的名作《灵与肉》,当晚读之,自然想到据之而改变的电影《牧马人》。看到他在影视城的题句“行走即读书,旅游长见识”,信然。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都是人生必需的,只是阅读的方式不同而已。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是常读常新的。重复读的书有《道德经本原》《耕堂读书记》《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白石老人自述》等。
为健身之需,还读了几册养生类的书,如《中医学入门课》《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上医养生法》等,受益匪浅。
近年读书不求数量,更注重质量。一点体会,慢工出巧匠,好书需要精品细读。读名著如享饕餮盛宴,大快朵颐;读小本如品坊间小吃,风味别致。
(三)
有聚必有散,这是自然的规律。售书不是必须,只是玩书的一个环节,似不应缺。共处理书86册,大部分是赠送友人,小部分是在网上销售。网售主要是学习电商知识和流程,网上开店要有拍照、传图、编辑、寄递、收费、评价等诸多环节,与时俱进。
售出质量较好的书有经折装《毛泽东诗词篆刻》,线装本《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马万琪诗词选》,签名本《书与人》等。
(四)
伟人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在长期的购书或阅读过程中,偶然会迸发出一些闪光的灵感或新颖的体会,就及时写成文章和诗词,对较为满意的作品发表在报刊、文学网站或公众号上,与书友分享。
全年共写作刊发各类作品70余篇(首),是发表诗文最多的一年。《北京日报》刊发了自己的藏书随笔《得之固喜,失之不忧》。
还有一项较大的成绩是把过去的文章重新编辑成卷,收入出版的《散文十二家》一书,是继《书话十二家》《诗人十二家》之后的又一“十二家”系列。
另外利用自己阅读的资料,摘抄记录,对以前印行的《毛泽东诗词辑评》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荏苒,蓦然回首,不禁感慨,幸有书读。
“弹指三百日,万事烟云空。唯留卷卷书,叶叶钤心中。”是自己一年书事的心境写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