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云南旅游,心心念念一条路和两个人。导游除了线路上的景点,几乎没有人跟你提起这件事。因为龙云、戴安澜将军的故事,让我这个理科生在闲暇时间,还是想先了解这条知名的滇缅公路。
1942年,日军占领了广州湾之后,封锁了中国沿海的最后一个出海口,从此中国的海上通道全部丧失,而这个时候中国对外的交通线仅剩滇缅公路。提及滇缅公路,其实早在抗战爆发的初期,云南主席龙云就下定决心要筑路,而蒋介石也考虑到云南与缅甸和越南等国有着漫长的边界线,有着建立高效国际交通线的先天优势,于是也下定决心修路。
1938年,抗日战争形势日益严峻,滇缅公路仍然在抢修之中,蒋介石严令: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滇缅公路都要如期完工,抢修滇缅公路急如星火,云南政府也对下面下达了死命令,滇缅公路必须要在一年之内通车,若不能按时完成,以贻误军情论处。
当时云南省省内的各县县长都收到了限期完成筑路任务的紧急公文:一封鸡毛信和一个木盒子。鸡毛表示情况十万火急,木盒子里装着一副手铐,意思就是谁耽误了工程就要掉脑袋。在筑路过程中,英国大使馆参赞和国际联盟的法国籍专家到云南视察,都认为在一年之内修筑完成滇缅公路不可能,但云南人民举全省之力仅用9个月就完成通车,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当滇缅公路在全线贯通之后,无疑于一个重磅炸弹,举世震惊
滇缅公路东起昆明,横穿云岭、怒山、高黎贡山等山脉,其中又要横跨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多条河流,沿途高山峻岭,河流湍急,地形极为复杂,气候非常恶劣,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云南各族人民仅用9个月就修成了这样一条伟大的公路,但是在这个奇迹的背后,又掩藏着多少筑路工人的血泪与辛酸呢?
筑路开始的时候,滇缅公路沿线的30多个县响应政府号召前来筑路,各个民族聚到了一起,当时的青壮年们都已经奔赴抗日前线,而修筑这条公路的主力军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于当时的情况来看,他们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筑路全靠人推肩扛,可以说是几乎全靠双手筑起了这条伟大的公路。
下关到畹町的这548里公路的修筑尤为困难,中间要跨越漾濞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再加之云南的雨季来临,河流汹涌澎湃,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族人民仍然参加筑路,许多人要走上三到六天才能走到施工地,他们自带口粮,衣帽和各种工具,不仅要同险恶的大自然做斗争,更要和随时有可能夺走生命的疾病做斗争。
参与修建滇缅公路的二十万民工,日以夜继的奋战,各种不可预知的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夺走他们的性命,爆破、开山、坠崖、落江、坍塌等,很多人坠崖后连尸体都找不到,最为惨烈的是死于炸石的,一声爆响之后,有可能被炸断一条腿,有可能是四肢五脏被炸到了空中。而所有的悬崖峭壁都是这么斩开的。
并不是“上帝说有桥,于是就有了桥”滇缅公路大小桥梁三百七十多座,几乎每座桥下都会埋有中国人的尸骨,滇缅公路是一条血肉铸成的运输线和生命线,更是中华民族用不屈意识铸成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滇缅公路,已然成为了云南旅游的打卡地点。但在曾经的战争时期,这条滇缅公路上有着太多的血和泪。就像其中的龙陵松山段,附近有一条1000米左右的山路和一座山头,当时的山头就是“鬼门关”,通向山头的千米山路,留下2000忠魂。
在这条仅有1000米左右的山路上,就有超过2000名中国战士牺牲倒下,平均每一米内就有两名战士牺牲。即便是伤亡如此惨烈,即便是只能踩着战友的尸体前进,中国战士也没有任何犹豫,而是选择一往无前的踏上“白骨路”,向前挺进。
当时这支中国战士组建的部队在执行什么任务,为何非要在这条山路上殊死搏斗?修路的背景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远征军。
1924年左右,中国与缅甸合作建造滇缅公路。11年后,滇缅公路东段全部通车,全长超过400公里。1937年,日寇全面打响侵华战争,中缅两国开始加速建造滇缅公路,只用了1年多的时间,全长547公里的东段公路,全部竣工通车。
抗日战争正式打响后,滇缅公路和滇越铁路成为了国际援助中国的大动脉。很显然,侵华日寇也明白这两条运输路线绝对不能留着,否则中国战士手中的武器永远都不会断绝。
在日寇的凶猛攻击下,滇越铁路被摧毁,国际援助进入中国的大动脉,只剩下滇缅公路。然而,就这一条仅剩的大动脉,也被日寇从中间切断了。当时日寇占据了滇西地区的公路,在公路松山段建立了牢固的防御工事,对过往车队造成致命威胁。
不拿下这些,滇缅公路压根就无法继续提供支持,反而会成为日寇进军东南亚地区的主干道。1943年,中国远征军发起第二次入缅战役,留守在印度的中国驻印军率先攻击缅甸境内的日寇。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国和美国在东南亚的节节败退,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陆上交通线,对中国抗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卫这条生命线,1942年3月,中国派出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此时,滇越铁路和香港的补给线已被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成为唯一的援华物资运输通道。
1942年5月,日军占领了怒江以西的广大地区,切断了中国远征军的退路。中国远征军在怒江东岸布防,准备反攻。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发起反攻,收复了大量失地,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芒友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
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又称昆瑞公路(昆明至瑞丽)、320国道滇西段、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滇缅公路于1937年末开始修建,1938年建成。
滇缅公路动用民工20万人,工程师200人,仅次于当时苏联援助公路中苏公路规模,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
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据《中华民国统计提纲》记载:滇缅公路三年运输物资45.2万吨,而当时所有的国际援助约50多万吨,九成以上都由南侨机工运到中国。
滇缅公路于1937年11月开工,沿线各族民众约20万人,自带工具干粮义务修路。因工程艰巨,设备匮乏,许多人付出生命。
1938年8月,公路通车,全长1146.1公里,成为抗战生命线。当时中国沿海港口被日军封锁,滇缅公路承担大量援华物资运输。1939年,运量达27980吨,为抗战提供物资保障。
为保公路畅通,滇西民众全力维护,盟军也协助防护。1942年,日军进逼,中方为阻敌炸断惠通桥,滇缅公路部分中断。但通过中印公路等继续运输物资。滇缅公路见证了中国抗战的坚韧,体现民众团结与奉献。
滇缅远征军首先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其次,滇缅远征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滇缅远征军的英勇表现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中国军队在国际战场上的光辉篇章。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万,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造成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人数高达1亿以上。
据资料显示,整个抗战期间,滇缅公路仅仅中断了13天,参战的40万滇军被称为“国军之冠”,抗震期间伤亡人数超过10万。每每查阅至此,早已泪流满面,他们的鲜血就洒在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地方,今天走在这条路上,除了缅怀先烈,还有不忘历史!愿世界和平!我们爱云南,也更爱我们的祖国。
楚丰华
2025.1.11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