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麦
文/洪年松
每年秋收过后,农村都开始准备种麦子了。种麦分两种,一种是旱麦,就是当年麦收后,不种秋庄稼,地空着,犁犁晒晒,到种时撒下化肥,再犁一遍,耙两遍,耙细耙勻,再开始播种麦子。再一种是晚茬麦,得把当年种的秋粮收获,地腾开,地犁好,耙好,再播种。旱麦一般秋分时段种上,晚茬麦一般到寒露霜降之间播种,时间迟早主要看天气情况,秋粮收获情况而定。现在都用大型拖拉机犁耙,播种,省时省力,不象上世纪那样,靠牛拉犁耕种,又慢又费劲。
说起牛拉耧播种小麦,我还真干过此活。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高中毕业,家里地里活都是父母亲干的,我和妹妹帮着干。我家喂有三头牛,一头大黄犍,一头黄牭牛,一头小牛犊。父亲用两头大牛犁地耙地拉庄稼,牛可出了不少力。种晩麦可费事,我们一家人得把整块地的玉米砍倒,放成一堆一堆的,再把玉米穗掰掉,一块地掰完,再用架子车把金黄的玉米棒子拉回家,摊开晾晒。腾开的地块,先撒上化肥,再开犁。父亲把两头牛套上,手扶着犁身,母亲牵着牛,开始犁地。我家那两头车懂得干活,母亲牵一来回就好了,下次牛会自已干,拐弯回头,全凭父亲嗒嗒咧咧吆喝着,有条不紊,好象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犁是先前农村人用木材做的犁身,犁沿和铧是铁制安装上的,耙也是农村传统老物件,长方形框架,两米长,后耙身上安有一排耙刺,用来专门拉烂地里土块疙瘩。父亲先把地犁一遍,再耙两遍,地面土壤又湿又软,再晒一天,就能播种了。
播种那天,母亲和妹子去掰另一块玉米地玉米,我和父亲种麦。父亲搬出来耧车,这种木耧,是农村人沿续几代使用的老物件,是生产队分地分给我家的,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了。这种耧车,有扶手,粮斗,耧脚组成,耧脚前安有耧铧,粮斗直通耧脚,三只脚下各有漏孔,麦籽通过耧腿到达耧脚,铁铧头划开地面,耧脚种子撒下地沟里,播种完成。父亲把耧车放好,再把耧杆绑结实,背上去地,我牵着我家那头大黄犍,背着麦种籽,跟在后边。走到地里,父亲把耧放好,再把牛套上,最后把麦籽倒在耧斗里,让我牵牛。牵牛也得有点技术,人走在牛左边,左手拉住绳,右手用鞭杆顶住牛脖子,播种人在后边扶着,摇晃着,力求种子均勻地种在地里。牛牵的好,能一耧挨一耧地种,不留空地。牛走的快慢会决定种麦的稠稀程度,走快了会稀,走慢了会稠,不快不慢正合适。有时有杂草拌住耧脚,不下籽,就会断垄。有经验的老农会查觉,从哪里不下籽,再从哪里补种。我父亲种地是个好把式,在生产队里是劳动模范,种麦没有一点问题,出苗均勻,没有一处缺沟断垄现象。我那天在父亲指导下,种的那块麦田,出苗效果真好,几天后青旺旺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
个人简介
洪年松,六十岁,河南渑池县人。爱好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渑池县作协会员,渑池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三门峡市楹联学会会员,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渑池分会常务理事。作品发表在《华夏思归客》《顶端新闻》《梦圆医巫闾》《枫叶诗刊》《优秀作家》等网络平台上。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