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上,《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为贾煜颁奖
贾煜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论坛活动上发言
日前,遂宁籍女作家贾煜的地质主题科幻小说集《星核密语》正式出版。出生于遂宁射洪的贾煜从小就迷上了科幻,并在地质行业工作了十余年,足迹遍布四川各地。这些经历,都成为了她文学创作的深厚土壤。
记者走近贾煜,聆听了她与科幻世界的“奇缘”。
《星核密语》 贾煜 著
□全媒体记者 何杨
一本杂志打开新的认知之门
和其他“80后”一样,学生时代的贾煜,课余时间也被种类纷繁的课外书籍所占据,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一步步打开了认知世界的新天地。
初二的一天,贾煜到堂哥家里玩,在一柜子的漫画书、杂志中,她一眼就瞥见了一本封面看起来与众不同的《科幻世界》杂志。
“我翻开书,一读就是一整天。”贾煜笑着回忆,彼时的小女孩完全被这本杂志里的奇妙世界深深吸引,“与其他文学相比,它是那样不同,让我打开了新的思考维度。”
从那以后直至考上大学,《科幻世界》成了贾煜每年必购的杂志。
“每次一拿到书籍,我都会迫不及待地进入我的‘科幻小天地’。”贾煜顿了一下,随后很认真地说,这本书如此吸引她,是所刊载内容传递的宏大宇宙观和独特的人文思考。
这份热爱还影响到她高二时文理分科的选择:在身边人都以为她会选择文科时,她却毅然进入了理科班。
“因为科幻让天文和物理成为我最喜欢的学科。”贾煜笑着说。
当“科幻”遇上“地质”
大学毕业后,贾煜在偶然的机缘下进入了地质行业,一干就是十九年,目前就职于四川省地质局,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虽非地质专业出身,但因耳濡目染,她的科幻小说创作带着浓浓的“地质色彩”。
“我的工作为科幻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灵感。比如,常常融入地质元素:钻塔、勘探、矿山等,这些元素不仅为故事增添了真实感和可信度,也会让读者在享受科幻故事的同时,感受到地质工作的魅力和重要性。其次,地质工作还为我提供了融合科技与人文思考的创作方式。因为地质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科技工作,需要运用大量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我在地质工作中的体验和对地质科技的了解,为我的科幻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多科学基础。”贾煜侃侃而谈。
贾煜说,创作过程中,她还将工作经历中所引发的人文思考融入作品,“希望自己能创作出兼具温度与深度的科幻故事。”
她亦坦言,地质工作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传承和弘扬地质精神的社会价值。
△贾煜(中间)在第3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现场
初露锋芒的《龙门阵》
2023年3月,贾煜凭借短篇小说《龙门阵》荣获中国科幻文学最高荣誉——第33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2023年10月,她获得第3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新人奖”,同时还拿下了“最佳少儿科幻短篇奖”。当从《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手中接过获奖证书时,贾煜脑海中快速闪过了小说创作的点点滴滴。
彼时的她,常常到甘孜州、阿坝州等地的矿区开展工作。
“我们去项目现场多在夏天,也正是地质灾害比较频发的时候。”她记得,某一次,她去往某县城的项目部,当天凌晨,县城发生了泥石流。这次亲身经历,深深触动了她,也让她联想到了汶川地震。
未来能不能有一种大型工程,可以消减地震发生的频率?于是,贾煜的脑海中逐渐有了《龙门阵》的轮廓。
《龙门阵》面世以后,获得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中国科幻银河奖的颁奖辞这样评价:“这是一部融入现实主义元素的重工业科幻代表作,用自然信仰和未来科技的碰撞,凝视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在缝合的时差中构塑出一个为了梦想奋斗不止的国家的多彩与大同。”
潜心创作攀登文学高峰
不久前出版的《星核密语》,是贾煜多年来潜心创作的一份总结式“成绩单”。
“这部作品集收录了5篇作品,均为中短篇小说。”贾煜坦言,除了《龙门阵》,《喀斯特标本》也为自己所看重,“这两篇小说,特别能代表我地质行业工作者的特征,希望带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这一本小说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不仅因为它是我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还因为它是国内第一本以地质元素为主题的科幻小说集。”贾煜说。
谈到创作打算,贾煜表示,“目前,我已经写完了一本以成都为背景的长篇科幻小说,明年会出版。还有一部关于地心探秘的长篇少儿科幻小说正在创作中,顺利的话明年也能和大家见面。”
(遂宁日报2024年12月26日)
相关阅读
青年作家 贾煜
所有的惊喜和好运都来自对文学的热爱和坚持
现供职于四川省第三地质大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九届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时空迷阵》、少儿长篇《幻海》《冰冻北极》《改造天才》等。2023年3月,凭借短篇小说《龙门阵》荣获中国科幻文学最高荣誉——第33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2023年10月,贾煜获得第3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新人奖”,同时她还拿下了“最佳少儿科幻短篇奖”。
10月中旬,贾煜短暂地从位于成都现代工业港的四川省第三地质大队工作中抽身,投入到另一个身份之中。在这座城市的菁蓉湖畔,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正在这里举行,贾煜和其他科幻作家一道,领取了中国科幻文学的最高荣誉——中国科幻银河奖,见证了世界科幻大会涌动的奇思。
能站在以世界科幻大会为“背景”的舞台上,同时拿下两个中国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贾煜直言,“所有的惊喜和好运都来自对文学的热爱和坚持!”
因为一本杂志与科幻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贾煜(中间)在第3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现场
要说成都人和科幻的缘分,那一定绕不开一本杂志《科幻世界》,贾煜自然也不例外。“80后”贾煜是《科幻世界》的忠实粉丝。从初中开始,贾煜接触科幻并迷上了科幻,“那个时候《科幻世界》这本杂志就非常盛行,里面有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等很多作家的作品。刚开始看科幻,我就非常喜欢。”贾煜被这本杂志里奇妙的世界所吸引,“与其他文学相比,它是那样不同,让我打开了新的思想维度。”
后来,贾煜每年都会订购《科幻世界》,每一期都会精读。高中时,她写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她向《科幻世界》的“校园之星”栏目寄出了第一篇科幻,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她心中的科幻“种子”开始发芽。
大学期间,贾煜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女生一起创办了科幻协会。毕业后,她利用工作之余写了两篇科幻短篇小说,一篇被发表,另一篇又被退稿。2015年,随着《三体》的“出圈”,中国科幻热就此进入持续至今的“黄金期”。贾煜对科幻的初心再次被唤起,在屡次中断写作后,她决定回归梦想,再次尝试创作科幻小说。
每天夜晚,当孩子熟睡后,贾煜会挤出1到2小时用于创作,这一坚持就是7年。她在2018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幻长篇小说《时空迷阵》,随后,《芙蓉花开》《幻海》《改造天才》《龙门阵》《冰冻北极》《一只蝴蝶的自述》等科幻小说陆续发表、出版并获奖;而她的非科幻类小说《温暖的凉山》《城里的月琴曲》《两个人的酒馆》《屋里静悄悄》等也相继在各大文学刊物发表或获奖,其中《暗疾》还被文学选刊选载,荣登2022年四川最具影响力短篇小说排行榜。
特别的职业经历为科幻写作提供无穷想象空间
△第3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
“一辆卡车驶过,划一弧孤寂的灯影。之上,有一处灯光,如悬崖顽强生长的树苗,执着闪亮在幽暗空洞的半山腰。灯光附着之地,是二十三米高的钻塔,四个人正在塔内忙碌。”很多人都会有疑惑,贾煜为何在小说《寂静的夜空下》中以这样的方式开篇。其实,在她的很多作品里都能看见钻塔、勘探、矿山等地质元素穿插其间的影子。这些都跟她的职业有关。
因地质队工作的需要,贾煜每年会多次到甘孜、阿坝等地的项目现场。城市的繁华和项目所在的荒山野岭形成强烈对比,让贾煜常恍然穿梭于两个平行世界,体味着其间地质人的酸甜苦辣。
“地质工作非常辛苦,地质人往往都在埋头苦干,外界对我们的了解还是太少了。”也正因身处地质行业,贾煜有了自己写作的“差异化优势”。“地质工作就是科技工作。我的很多灵感都是工作带来的,也因为身处这个行业,我比别的作者更容易获取地质方面的一手资料。”为了将地质工作与科幻小说更好融合,贾煜搜索了大量文献,还常请教行业里的地质专家。
△高原上的地质队
获得33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的《龙门阵》,就是贾煜从龙门山断裂带获得的灵感。这个故事背景设定在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多发山区,为了消减灾害,主角在龙门山主持修建了潜入地底消弭地震影响的大型装置“龙门阵”。这是一篇比较少见的以地震减灾为题材的科幻小说,结合了羌族传统文化元素,围绕羌族传统对神山的崇拜和现代科技对山区进行减灾改造之间的矛盾展开,侧面批判了人类在科技发展中遗忘作为地球生物所特有的“灵气”,也颂扬了科学家们为了防震减灾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
颁奖词这样描述这部作品:“这是一部融入现实主义元素的重工业科幻代表作,用自然信仰和未来科技的碰撞,凝视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在缝合的时差中构塑出一个为了梦想奋斗不止的国家的多彩与大同。”
以文学为载体持续关注社会温情
△贾煜(前排中间)和同事在项目地合影
贾煜说,她在创作之前会根据自己写的科幻点子收集大量的文献,或看相关的纪录片,直到对某个领域的科技有了大致的理解以后,再以此作为科学的底层逻辑去构建一个故事。
在她看来,科幻文学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其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能够通过推测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等,让读者对科技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又能燃起读者对未来和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科幻文学将人类放置于极端的环境中,还能够区别于传统文学从另一个侧面去探讨人类的本质和意义,或审度社会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第34届银河奖上,评委会授予贾煜“最佳新人奖”的颁奖词中写道:“她的作品在完美结合科学精神和艺术特性之余,将中国文化融入未来幻想,呈现出独到的鲜明风格。她以文学为载体,关注社会温情,聚焦现实与人性,着力书写兼具温度与深度的科幻故事。”
其实在第33届银河奖上,贾煜获得“最佳短篇小说奖”时,她在文学领域已深耕多年。这次再以“新人”身份问鼎银河奖,贾煜表示:“以我的理解,新人奖与年龄无关,也与写作时间长短无关。‘新’是指作品新和起点新。作品新指每一篇作品都有进步,都能超越上一篇;起点新指获奖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所以这次获得新人奖对于我意味着今后要在新的起点上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在郫都区工作5年多,贾煜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见证了科幻产业的崛起。“郫都区的古蜀元素非常丰富,比如望丛祠、三道堰,我把这些元素都写进了我最新的一本科幻长篇小说里。我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把郫都、成都乃至四川的人文传播得更远。”
对于未来的科幻写作,贾煜表示,将继续在科幻领域深耕细作,探索更多元化的题材,例如对太空、人文、生态的关注等等,同时还将关注新技术、新应用,将更多现实的科技元素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在少儿科幻方面,我还将创作系列少儿地质科幻作品,让小朋友对地质行业感兴趣,能从作品中汲取着一代代地质人勇毅前行的奋进力量,传承地质精神,将来为国家的地质事业作贡献。”贾煜谈道。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 -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