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楼人的文艺梦
李习宾/山东
一直以来,农民这个“词语”曾经被形容为“沙发里的土豆”,
在一些人的旧印象里,他们大多是躺在沙发上看各类肥皂剧和搞笑的娱乐节目的人群。
但从随着各地轰轰烈烈开展乡村春晚来看,农民已经不再满足于观看别人的演出,他们更愿意自己上舞台。这是一个重大转折——腰包鼓了,再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大学期间,李静就有如何将乡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能动性,落实在乡村春晚的舞台上,让他们表演节目时所焕发出的朝气——告诉我们,他们同样是乡村振兴不容小觑的力量,对于文化传承、家庭和睦甚至乡村未来都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空心化是当前大多数村庄都面临的困难,但一个小孩的演出,常常能让一家三代人观看,从而为村庄凝聚人气,强化情感,增加了无形的力量。
另一方面,在晚会的策划、筹备、编导、演出过程中(资金不够,纠集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凑钱,一次的证实认可,带动了热爱观望的人群……),亦可以看出村民的自我组织能力和凝聚力量:这完全可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从“2016年乡村春的雏形”到“2023年乡村春晚的百花绽放”,延伸“我们的小康生活——2023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的全网直播……“互联网+”和数字化成为乡村春晚的发展方向,村民们也实现了从区域“小欢喜”到全国“大联欢”的转变。
“村晚”的流行与直播的覆盖,说明农民的文化需求在不断升级,而“村晚”正在成为新时代农民重要的自我表达方式。近年来,互联网上农民的形象常常被建构为低俗、丑陋,甚至有些愚昧落后,但通过乡村春晚,中国农民用自己的歌声、舞蹈向全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展现了崭新的新时代农民形象,他们不仅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而且美丽动人、朝气蓬勃。不管歌声是否动听,不管舞姿是否优美,只要农民朋友们大胆登上舞台,勇敢地唱出来、跳出来,那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这道风景的底色是文化自信。
——三楼村的村民不服输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