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元旦
史红霞
周易首句,元亨利贞,意喻万物萌芽、生机盎然,元者,始也。旦者,古象形字是一轮朝日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故古语有“旦复旦兮,日月光华”云云,也藴涵朝气蓬勃之意。元旦连用,意谓一年的开始,南朝梁萧子云诗曰:“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即是此意。今日所谓元旦,意思也是如此,但日期所指却与古人不同。古人的一年之始,是就阴历而言,也就是现在农历的新年,元旦即是现在的大年初一,而非现下通行的西历新年的第一天。
古代,元旦的说法在民间似乎并不流行,只在某些文人、官吏的诗中才会提及,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除夕和年来表示送旧迎新。想来,一则年的用法更古远,元旦相对后出,先入为主,所以后者影响不及前者;二来元旦二字略显斯文,属于居庙堂之高型,不宜于在处江湖之远的民间推广;三则,关于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比如说年时上古一只猛兽,喜欢袭击人,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降伏了它之后,人们兴高采烈地开展齐了庆祝活动,为了让子孙们居安思危,同时也发觉这样的团体聚会实在有趣,因而就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而在搭配了十二生肖,以及由此而来的命相学、生肖的相生相克等等镜花水月、扑朔迷离的衍生品之后,年就更富有浪漫色彩了。而元旦,只在一定程度上为墨客骚人的作诗填词提供了一些对称、平仄、用典的便利。
到了近代,白话文革了文言文的命,汉字由繁化简,但终究存留了下来,拼成词汇,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依旧如故。某些古词或大浪淘沙般湮灭无闻,或用者寥寥、丢失了街谈巷议的角色,另一些古来的词汇则铁树开花,枯木逢春。比如,跳槽一词,今日凡入职场者几乎无人不知,其使用之频繁,足可使之“志得意满”“红光满面”,但如果将时光稍稍上溯,就会发现曾几何时,此君过的也是门可罗雀的冷清日子。清乾隆时期的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曾一度入粤经商,工作闲暇,偶尔也会呼朋引伴作十年一觉扬州梦的青楼之行,据其记载,有友某人,变换口味比较频繁,今翠明红,而这种行径,即是青楼界所谓之跳槽。抚今追昔,“跳槽”真可大发一番沧海横流,物移星转的感慨了。与它走运境遇类似,但背景却大相径庭,也就是说本意挺光明正大的就是元旦了。
作者简介: 史红霞,生于1988年,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陕西作协会员,2008年始发作品,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羊城晚报》《陕西日报》《诗刊》《人民文学》《草堂》《知音》《延河》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作品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