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每到春节前,家家户户都在自己门前贴上写满祝福和美好愿望的春联贴在门上已经成为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尽管现在很多人住在城里,也要把住宅的春联贴在铁门上。作家孙幼明写的《过年与贴春联》讲得非常清楚,并由著名主持人侯玉婷再度创作,深情朗诵。
《过年与贴春联》
作者:孙幼明
朗诵:侯玉婷
还有20多天就要到蛇年的春节了。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农村尤甚,前几天我们广东楹联学会就在东莞的观音山森林公园举行了今年的“春来粤有福”挥春送福活动,号召全省各地的楹联组织普遍开展送春联给群众,送春联到企业,到部队,到机关,到社区,我们每年都开展这样的活动,而且在春节前开展这样的活动至少有10至20次。全省统计至少有几百上千次。深受群众的欢迎。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它不仅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时刻,更是一场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盛宴。每到这个时节,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而其中最为显著的象征之一,便是那红红火火的春联。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最初的春联是用桃木板刻成,上面写着辟邪驱鬼的文字,称为“桃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红色纸张书写对联,内容也逐渐演变为表达美好愿望和祝福的话语。比如写“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一帆风顺年年好,四季平安步步高“,春联己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除夕前夕的下午或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精心挑选或自己创作一副春联,贴于门首,迎接新年的到来。
贴春联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对于会写春联和书法的人,他们更愿意自己创作春联和自己亲手写成自己的书法作品,让它成为春联。春联的文字往往简短却富含深意。如横批“福满人间”、“春风送暖”、“万事如意”“五福临门“,“吉星高照”等都是常见的主题。今年还多了“喜乐安宁"的语句。这些词语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组合,它们背后蕴含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广东的佛山,南海新会等地区,还有专门的春联市场,那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春联作品,让人眼花缭乱。书法家用上好的墨汁或金粉将内容写在红色的万年红宣纸上更有传统韵味,或将春联印刷成条幅。早几年广东楹联学会联合广东省文明办每年都印制几万张春联发放到全省城市乡村深受群众的欢迎。前两年我还和著名的作曲家苏仕帅联合创作了歌曲《中国春联》由著名歌唱家史宁广演唱。在全国各地广为宣传,深受欢迎,并在全民k歌等媒体发表。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习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家庭搬进了高楼大厦,传统的四合院或平房越来越少。这使得一些古老的春节习俗,包括贴春联的习惯,在某些地方变得不再那么普遍。但即便如此,人们对春节的热情丝毫未减,人们仍将窄小的春联贴在铁门上。贴春联这一行为,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传承。它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无论世界如何变迁,那份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未来的希望,永远都不会改变。当我们站在门口,凝视着那两行工整有力的文字时,心中涌动的是对岁月静好的珍惜,是对来年幸福安康的祈愿。

作者 孙幼明,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文学协会会员,广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广州市越秀区音乐家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多次评为广东省优秀音乐人,羊城优秀音乐家,已创作歌曲近百首,主要作品有《广州近代革命史组歌十首》《永庆坊》《广州有条北京路》《新广州》《文脉长流大湾还》《广州中医院院歌》《广州供销社之歌》《广州丰采公司司歌》《思绿环保公司诗歌》《复大医院院歌》等,作词作曲风格清新秀雅,政治站位高,艺术水平较高,是著名音乐家陈小奇先生的学生和入室弟子,人称广州红歌王子,广州历史红歌第一人。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开设网上公益《微音乐讲座五十讲》培养音乐人才一大批。2022年9月在广州举行孙幼明词曲作品音乐会。

朗诵 侯玉婷,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国家级主任播音员,中央电视台特邀主持人,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2020年荣获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布的【百期抗疫作品展】特别奖。曾获首届金话筒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第十一届亚运会国家特别贡献奖、新中国建国60年60人全国优秀主持人奖、全国法制十佳主持人大奖、亚洲地区十佳主持人奖等各类国家及省市级奖项。1990年入调中央电视台成功主持第十一届亚运会,获得国家体委中央电视台特别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