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曰:“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是进入腊八的第一个节日,也是年节的开始,意味着春节即将来临。
何谓腊八节,它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何也古老,是因为它起源早,迄今也成了文化化石;据说它是一个复合性的节日,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最终在南北朝时期,正式定名为腊八节。
腊八节是建立在“腊月”的基础之上,定位在农历十二月,古人又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
何也腊月,我们先从“腊”字说起。腊,也叫蜡,是我国古代一种古老的岁末祭祀仪式,祭祀的是百神先祖,被称为“腊祭”。起初的“腊祭”没有固定具体哪一天,直到南北朝梁国时期,才确定了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腊八节这天祭祀的习俗逐渐褪去颜色,而主要是食用腊八粥,一直延续到今天。
腊八粥的来历起源于佛教,所以又叫“佛粥”。“腊八粥”之所以和佛教文化关联:相传释迦牟尼在成道前,曾经苦修6年,每日仅食一麻一麦,导致身形消瘦,却一无所获,所以他就放弃苦行,准备另辟新径。他先是到尼连禅河沐浴,洗去多年积累在身上的污垢,然后接受牧女苏耶妲供养的乳糜,从而恢复了体力。后来他就来到毕钵罗树下,用吉祥草铺成蒲团,经过七日七夜,终于夜睹明星而证道。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所以腊八节这天也是释迦牟尼成道日。
牧女供养给释迦牟尼的乳糜,又叫乳粥,采用牛、马等动物的乳汁和米粟熬煮而成的,在印度各种食粥中,是上等的佳品。
佛门僧众很看重恢复佛祖体力的粥,把它视为良药。于是就在腊八节,也就是释迦牟尼成道日这天,效仿牧女供养乳糜,用黄米、白米、江米、栗子、红江豆、枣泥等,合在一起熬粥,供养给佛祖,并施舍给大众。
千百年来,“腊八粥”流传至今,已演变成商家食家熬制生产销售的“八宝粥”,五花八门的的“八宝粥”稀饭成为人们必食的早餐,过年过节,大鱼大肉之后,缓解油腻的灵丹妙药。
收八方喜气,纳八方贵气,。集八方瑞气,搜八方财气,祝天下朋友腊八节快乐!
送你一碗腊八粥,和胃、补脾、养心、清肺、利肝、消渴、明目、安神,正好八样!
岁月如诗,句句悠扬。友谊如歌,余音绕梁。温馨季节,思念满怀。祝亲朋好友,腊八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