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之歌
——八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威海市美协副主席、著名书画家陈增胜先生
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威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画家陈增胜先生在其家中采访时合影
(接昨天)陈增胜动情地对我说道:丁老给题写"当代猫王"距今已6年多了。当时文艺界上对乱称"王"的现象很有微词。陈增胜是个不愿让人们议论的人,自然对丁老的题词只有题跋、托裱、珍藏而已,未曾公著于世。在丁老逝世3周年的日子里,陈增胜看着丁老的题词,感慨万分——丁老让自己在中国美术馆办展的愿望没实现,丁老的题词再秘而不宣,真是太对不起老人了!
10多年的画院生涯,是陈增胜书画创作的旺盛时期。
面对丁老的鼓励和鞭策,面对取得的优异成绩,陈增胜从没有骄傲和自满,他把这一切的一切都当作继续提高和发展的动力。
1988年秋天调入威海画院,由于有了安定的创作环境和足够的创作时间,很多优秀的书画作品便陆续的诞生。象盛世国风全国中国画年展中获金奖的《仙客来矣》、在"首届中国书画精英邀请展"获金奖的《流金时节》、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获金奖的《猫》、以及全国迎澳门回归书画展获优秀作品奖的《花聚香更浓》《流云图》等,参加山东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书画作品展获银奖的《那年月》等,以及参加全国刻字艺术作品展的《无畏》《无为》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这也算"春华秋实"吧。
中国画历来从技法的运用上、价格上,是山水第一,人物次之,花鸟排在最后。建国以来,提倡文艺的服务性,特别在各级美展的入选、评奖上,变成了人物第一,山水次之,花鸟仍排在最后。所以在历届大展上花鸟画不用说获奖,即便是入选也是相当难的。陈增胜是画花鸟画的,能有这么多作品入选,并获金奖、银奖,如果在选材上,技法上无过人之处,绝对是不可能的。
谈到几幅代表作创作的过程,陈增胜感慨地说:1995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纪念日,全国、省、市各级都要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美展,这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画展,展览的宗旨明确提出要与抗日战争有直接关联的作品。陈增胜的"拿手活"是画猫。"猫"怎样会与"抗日战争"这么大事件联系起来呢?陈增胜为此着实是动了一番脑筋。因他儿时见过日本鬼子,差点儿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对日本鬼子有刻骨仇恨,要放弃这次展览的参入权,心里是不平衡的,可要参加就不能掉以轻心。开始搜寻这方面的题材,一天早晨,陈增胜到威海北山晨练,在山下见到一幢刚刚失过火的房子,烧焦黑的屋梁有的塌落,有的还有一半截挂在房上,地上被救火者踏得一片狼籍,这一场景,立即让陈增胜回想起日本鬼子在中国时烧杀抢掠的惨景,一下子使他的创作产生了艺术的火花!陈增胜知道,猫有"恋家"的习性,即使住过的老屋迁走了,它还会经常回到老住处看一下,哪怕房子已经不在了,也如此。于是,以一只瘦骨嶙峋的猫,蹲在烧塌的屋梁上,注视着一件带血的衣服的画面产生了。陈增胜特意在背景的断壁上隐约看到"大东亚共荣"的字样,这样也点明"瘦猫"反映了当时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形象。为了画好烧焦的木梁,陈增胜还特意烧了一块木柱来写生,这幅画的场景很动人,只要有点在日本鬼子时期生活经历的老人或看过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电影的人,在它的面前,都会被拉回50多年前的回忆之中,当然也非常能引起对日本鬼子罪行的痛恨。此画作在一次有几百幅大的并以人物为主的专题性展览中,入展并获二等奖,足以说明了这幅作品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巧妙构思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只可惜这幅画在入选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览中丢失了,为此陈增胜异常痛心。
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坐标上,陈增胜勾画着未来美好的蓝图。也就是在自己即将要退休的几年里,陈增胜就开始谋划着实现一个梦。
2001年5月底,陈增胜正式退休了,按说退休后应呆在家里享享清福,但他与老伴商量,还是要来北京闯一闯。可孩子们不同意,同事们也持各种不同的态度,但他认为,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所有的绘画大家都集中在北京,我们应该来北京向大家们再学习,应该在北京这个大环境中找我们的一席之地,。儿时的梦,一生为之奋斗的梦,应该在北京得以实现,虽然脱离子女,脱离自己所熟悉的家乡,来到北京碰到不少说不清的困难,但自己还是硬着头顶下去。
2003年春天,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校长(她是陈增胜的同乡、朋友)知道陈增胜已退休,特邀他来北京广告学院教学,这时的陈增胜终于下决心和也是满头白发的老伴走出来了。
广告学院坐落在海淀区温泉镇的北部,校址原来叫"百亭鱼乐园",环境很好,但交通相当不便,前两年学生、老师进出都是靠校门外的"摩的"。教师宿舍的房子里都没有下水道,不能自己主炊做饭,陈增胜他们天天要跑食堂。但作为首次登上大学讲台的他全然顾不了这些,只是跑书店、转图书馆、查资料,研究如何把课上好,也算是上苍照应了。陈增胜的课上得很顺利,赢得了校方和其他教师及学生的好评。可是陈增胜到北京来的目的终归不是为教学而来,学校的封闭、僻远、交通不便诸因素不利于他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就在这时,他得知一个朋友在朝阳区望京花园有座小房子,这个朋友很义气,便把已租给人家的房子要回来让陈增胜和老伴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