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世荣
过了腊八就是年,愿你事事皆“粥”全。一岁一团圆。
腊八粥,搅团,妈妈的味道。舌尖上中国传统的美食,孕育着馨香乡村泥土气息浸染着“汗滴和下土”的浇灌,“粒粒皆辛苦”的油麦、荞麦、玉米、豆面等为主要原料普香,在腊八节煮粥的过程中弥漫开来……
记得在家吃妈妈最后一次做的腊八粥、搅团、“糊心饭”。天还没亮,妈妈起得特别早,为做腊八粥而忙前忙后,先要烧一锅水至沸腾,锅继续搭在灶火上,在灶头旁放一个盆,里面装好按比例拌好的干生面,一般是豆面与荞麦面,也有掺玉麦面、小麦白面的,比例相差不大。
妈妈一只手从盆里抓一把干面,把面捻搓着从指缝间慢慢地均匀地撒入锅中,另一只手拿二尺多长的擀面杖,擀面杖另一头插在沸水中,手抓着擀面杖在锅中使劲不停搅动,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一手不停撒面,一手不停搅动,那一锅沸开水慢慢就变成糊状的面浆了,有了一定稠软度了,搅动也费劲了,热气在面浆中噗嗤噗嗤冒泡,五谷杂粮粥香溢满农村合家欢乐的四合小院。
爸爸也在餐桌上准备好了油泼辣子醋汤,韭菜花(韭菜切碎拿开水一烫)、蒜泥、咸菜。冒着的热气与香菜和捣烂了的蒜泥味道强劲扑鼻而来,食欲与味蕾被这搅团、汤香渲染开来。
妈妈的腊八粥“搅团”做好了,可以出锅了,妈妈拿铁勺给每人舀上一碗,哥哥、姐姐、妹妹争先拿筷子,端饭、摆菜、搬凳子……全家皆大欢喜坐下来吃腊八饭。
爸妈关切地为我们四个夹菜,爸爸亲手用长勺把液体的佐料汤舀在我们每个人的碗里,可以拌在里面更加味美劲道。真正家乡的美食,妈妈的味道、爸爸的酱料,真正人间舌尖上享受。我姊妹几个一边吃,一边各自向爸妈讲述着在外勇于奔波,全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吃搅团一路成长, 搅团是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特色美食。搅团在西北地区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陕甘宁青等地,被认为是“绿色食品”,多食有益健康。搅团的主要原料包括荞面、玉米面和洋芋等,根据用料不同,可以分为荞面搅团、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等。
搅团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是由诸葛亮发明的,当时名为“水围城”。在西北地区,搅团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通常需要多次搅拌,以达到口感细腻、质地劲道的效果。搅团的吃法也多种多样,可以搭配酸汤、辣子等调料食用,口感酸辣爽滑,回味无穷。
吃了“糊心饭”,准备过大年。
腊八,吃搅团、“糊心饭”,一岁一团圆。我爱过腊八,更爱吃腊八粥“糊心饭”、搅团,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归宿,是有人呵护的港湾,是疲劳撒娇的栖息地,更有妈妈的味道,舌尖上的味道,是爸爸用长勺浇灌呵护下幸福快乐的成长温床……
作者简介:
杨世荣,(字,文溢)。男,汉族,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人,爱好文学……
现就读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