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腔之魂,璀璨之光
——甘肃安万剧院火爆出圈给人们的启示:
作者:幸福闲人
在古城西安,秦腔不仅是地域文化的瑰宝,更是这座城市灵魂深处最动人的旋律。而提及秦腔,便不得不提那个在西安戏窝子里熠熠生辉的名字——安万剧院。秦腔就是安万,安万就是秦腔,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对安万剧院在秦腔艺术传承与发展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高度概括。
安万剧院,作为一个民营院团,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这个商业化日益严重的时代,许多传统文化艺术都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机,而秦腔,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剧种,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安万剧院犹如一股清流,坚守着秦腔艺术的阵地,用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让秦腔在古城西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八天八夜的义演,是安万剧院给西安乃至全国观众带来的震撼与感动。这不仅仅是一场场演出的累积,更是对秦腔艺术热爱与执着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安万剧院的舞台上,秦腔的经典剧目被一一呈现,无论是激昂慷慨的须生戏,还是婉转悠扬的旦角唱段,都让观众们感受到了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这八天八夜的演出,不仅让秦腔爱好者们过足了瘾,更让许多对秦腔不甚了解的观众,被其深深吸引,成为了秦腔的新粉丝。
安万剧院所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对秦腔艺术的热爱与传承,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能够有这样一个民营院团,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为观众带来如此高质量的公益演出,实属不易。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是对秦腔艺术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社会文化的丰富与提升。
而安万剧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其背后所蕴含的“安万精神”密不可分。所谓“安万精神”,就是一种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安万剧院的发展历程中,这种精神始终贯穿其中。无论是面对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还是面对市场的竞争与挑战,安万剧院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断推陈出新,勇攀艺术高峰。
同时,“安万精神”也是秦腔精神的一种体现。秦腔,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性剧种,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坚韧不拔、豪迈奔放的性格特征。而安万剧院正是将这种性格特征融入到了自己的艺术实践中,通过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将秦腔的精神内涵完美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除了对秦腔艺术的深切热爱与不懈传承,安万剧院更将观众视为艺术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极其重视与他们的互动与心灵沟通。在每一次的演出盛宴中,演员们凭借炉火纯青的演技,不仅征服了观众的心,更通过多种创新的互动方式,巧妙地拉近了台上与台下的距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演出结束后,演员们主动步入观众席,与观众开展面对面的真挚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场景温暖人心,彰显了剧院对观众声音的尊重与珍视。
更令人动容的是,在安万剧院,常会出现演员台上倾情演绎,观众台下热情响应这一种独有的演艺风格,在西安、甘肃平凉的三天三夜演出中,甚至形成十几万人齐声共唱《潼关》的壮阔景象,那震撼人心的旋律回荡在夜空,成为古城西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台上台下共鸣共唱的场景,不仅展现了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广泛影响力,更体现了安万剧院开放包容、亲民爱民的文化态度。
正是这样的态度,使得安万剧院不仅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深厚喜爱与高度尊重,更在观众心中为秦腔艺术镌刻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让秦腔这一传统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此外,安万剧院高度重视人才的培育与吸纳,构建了一套科学而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剧院内部,通过定期举办的专业培训、严谨的技能考核以及公正的选拔机制,源源不断地孕育出一批批才华横溢的秦腔艺术新星。通过一年的实践将本同团突出的张建丽提升为业务副团长,与此同时,安万剧院更以开放的姿态,广邀戏曲界的璀璨明星加盟,如梅花奖得主、“金凤凰”美誉的翟风琴,同样荣获梅花奖的宁秦花脸演员韦小兵,以及甘肃陇剧院的杰出二级演员李锋等,他们的鼎力加盟与精湛演技,如同一股股清泉,为剧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创意灵感。
这一系列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剧院的整体艺术竞争力,更为秦腔艺术的薪火相传与创新发展铺设了坚实的人才基石。通过这样内外兼修的人才培育与引进策略,安万剧院不仅保障了自身艺术水准的持续攀升,更为秦腔这一古老剧种的繁荣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安万剧院将继续坚守秦腔艺术的阵地,不断创新与突破,为观众带来更多高质量的演出。同时,安万剧院还将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去推动秦腔艺术的普及与发展。相信在安万剧院的不懈努力下,秦腔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剧种,一定能够在古城西安这片热土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总之,安万剧院不仅是一个民营院团的典范,更是秦腔艺术的传承者与发扬者。在安万剧院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秦腔艺术的魅力与光彩,也感受到了“安万精神”的力量与温暖。让我们共同期待安万剧院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继续书写属于秦腔艺术的辉煌篇章!
作者简介

高万意、字耕夫、号幸福闲人。1969年生、甘肃静宁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退役军人,获国防服役银质纪念章。
组织主编、出版了北京当代翰墨文化艺术院甘肃分院成立四周年庆典《翰墨神韵》书画作品集。
平时喜欢阅读写作,二十世纪步入自媒体行列。先后在国内报刊和网络平台上发表作品数百篇,喜欢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