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医“少林堂”馆藏古文献首发仪式暨巴蜀中医药学术交流会圆满举行
1月5日,重庆中医“少林堂”、重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在重庆市渝中区举行《少林堂馆藏中医药手稿本》系列大型丛书与《少林堂馆藏针灸图典》出版首发仪式暨巴蜀中医药学术交流会,正式发行重庆中医“少林堂”馆藏古文献,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创新实践。
上图为出版首发仪式暨巴蜀中医药学术交流会参会嘉宾合影
上图为重庆市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馆长 刘光瑞
在首发仪式上,重庆市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刘光瑞介绍了《少林堂馆藏中医药手稿本》系列丛书与《少林堂馆藏针灸图典》出版情况。他说,对于中国传统医药古籍及相关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基于对文化的尊重在1996年,他与父亲创建了重庆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集中展示民间医药精华,涵盖民间医药藏品等。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又建立了匾额博物馆和国医书院,共收藏中医药文物及标本20000余件、古匾3000块、古籍50000余册。202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研发现,重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馆藏中医古籍主要集中为清代康熙、乾隆至光绪年间的刻本,还有部分明代、清代(包括康熙年间)、民国时期,以及日本古代的各种针灸挂图80余幅,有些是十分珍贵的孤本绝版。
上图为《少林堂馆藏中医药手稿本》和《少林堂馆藏针灸图典》
据了解,《少林堂馆藏中医药手稿本》系列丛书、《少林堂馆藏针灸图典》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发行,是近百位学者参与编纂、历时5年完成的重要古文献书稿。《少林堂馆藏中医药手稿本》系列丛书一共54册,是在梳理数千册民间医者手稿本的基础上,精选300余册具有典型的巴蜀地域特征和长江中上游少数民族特色的手稿本,按照中医药理、法、方、药、术、雅六大类划分归纳汇编而成,并收录了不少珍贵的绝方、绝术、绝招,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临床价值和地域习惯历史价值。《少林堂馆藏针灸图典》出版的100余幅古针灸图典,囊括了国家二级文物、三级文物与孤本针灸挂图以及民间手绘本针灸等经典,清晰展现了中国针灸的发展历程,为当下及未来研究中国巴蜀针灸演变史提供至关重要的物证。
据出版界专家介绍,巴渝地区中医药学发展历史悠久,留下了丰富的中医药和自然疗法等宝贵遗产。《少林堂馆藏中医药手稿本》和《少林堂馆藏针灸图典》有效填补了专业出版发行巴蜀中医药界民间手稿本与古针灸挂图的空白,不仅是对传统中医药认知体系的一次系统性实践,更是对珍贵古医药学良方的抢救与研究,对促进巴蜀中医药传承发展、文物文献学术研究、巴蜀中医药临床应用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高度评价该系列丛书及针灸图典,认为这是凝聚了历代数百位医者的心血和结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而重庆中医“少林堂”、重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花费心血将这批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择其精华影印出版,使其化身千百,造福社会,精神可嘉。
前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认为,古针灸图是学习针灸的标准图和意向体验图,尤其是图中的批注标明了古针灸图的运用和循经走向规律,对世人进行临床探索、循证施术是一个极好的参考。
上图为渝中区文化旅游委书记 李真真
李真真说,渝中区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发展,正在积极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举办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博物馆的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和办馆成效。
上图为四川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朱艳
朱艳认为,《少林堂馆藏中医药手稿本》和《少林堂馆藏针灸图典》影印版是继《天回医简》之后,成渝地区又一巨大文献作品。这些巨作的问世有助于传承成渝特色中医药文化、丰富学术研究素材、促进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期待能以此引起成渝学术界、文化界对中医药事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上图为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中药事业发展处处长 黄春
黄春高度肯定《少林堂馆藏中医药手稿本》系列丛书和《少林堂馆藏针灸图典》的出版发行,认为这是普及推广古文献的一个重大跨越,是实现中医药文化惠民的一项重要实践。文化艺术不应束之高阁,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博物馆馆藏古文献得以面世、惠及大众。
上图为重庆市美术馆馆长 王发荣
王发荣说,系列丛书和图典的出版,既是少林堂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里程碑,也展示我们在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医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希望重庆中医“少林堂”不断探索传统医学融入现代生活的新路径,培养更多新一代中医传承人才,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上图为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 幸军
幸军指出,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重庆市各级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从出台扶持政策、实施绩效奖励、支持藏品管理、开展对口帮扶、加强人才培训等方面大力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全市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重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全市非国有博物馆的代表,希望能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藏品研究利用,让博物馆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事业,服务于广大群众。
上图为重庆市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重庆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重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勇
周勇表示,《少林堂馆藏中医药手稿本》系列大型丛书与《少林堂馆藏针灸图典》堪称煌煌典籍、医界秘籍,本次出版发行是一件好事、大事、盛事,也是一大壮举、义举、善举。这套典籍具有“四大价值”,即对于发掘和丰富祖国中草药科学宝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填补了巴蜀中医学界民间手稿本及古针灸挂图专业出版发行的空白,既有重要的中医药文化史证价值,又有学术研究、临床应用的现实价值;是在国家实施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的进程中,重庆与四川合作开展地方中医药文献整理和出版的一个重要项目,为庆祝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五周年献上了一件厚礼;这套传统医药典籍是重庆史上的宝贵财富,其出版发行为研究重庆传统医药历史、研究重庆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
上图为著名画家武辉夏赠予刘光瑞馆长仙鹤图以示庆贺
上图为重庆华岩寺佛教博物馆馆长道坚法师赠予刘光瑞馆长书法作品以示庆贺
上图为刘光瑞馆长向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柳长发院长赠送手稿系列丛书
上图为刘光瑞馆长向泉州市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庄绍冰会长赠送针灸图典
上图为刘光瑞馆长向重庆华岩寺佛教博物馆馆长道坚法师赠送针灸图典
活动当日,重庆中医“少林堂”、重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向重庆华岩佛教博物馆、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泉州市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赠予了中医药文献珍藏。
上图为巴蜀中医药学术交流会
上图为《少林堂馆藏中医药手稿本》系列大型丛书与《少林堂馆藏针灸图典》出版首发仪式暨巴蜀中医药学术交流会
上图为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秘书长雷学刚主持首发仪式和学术交流会
随后,现场举办巴蜀中医药学术交流会。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柳长华院长、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王辉武教授等多位川渝地区著名中医药专家及文化研究专家出席活动,并聚焦巴蜀中医药行业发展、临床应用、文化传承等分享实践经验与学术研究成果,促进行业交流合作。
提供图文老师简介
雷学刚,笔名田雨,男,土家族, 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教授,文博研究馆员,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秘书长。
工作经历
1984年10月—1994年2月 解放军总后青藏兵站部管线管理团政治处宣教股干事
1994年3月—1995年3月 解放军总后青藏兵站部管线管理团一营纳赤台泵站政治指导员
1995年4月—1997年3月 解放军总后青藏兵站部组织科正连干事
1997年4月—1998年8月 解放军总后青藏兵站部汽车第35团政治处组织股长
1998年9月—2002年6月 解放军军需大学政治部组织处正营职干事
2002年7月—2003年7月 解放军总后西南军用物资订购局政治部副团职干事
2003年8月— 2004年9月 解放军重庆后勤工程学院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
2004年10月—007年1月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调研员
2007 年2月—2010年8月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
2010年9月—2014年6月 重庆市川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2014年6月—2019年5月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办公室主任
2019年5月—2020年5月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陈列展览处主任
2020年5月—2020年10月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宣传推广部主任
2020年11月—2020年12月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策划发展部主任
2021年1月—至今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策划发展部文博研究馆员
2019年11月—至今 重庆市博物馆协会法人、副理事长、秘书长
2024年1月—至今 担任重庆中共中央西南局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2024年6月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24年11月 加入中国散文学会
所获荣誉及作品
2019年被市人社局和市文化旅游委评委文物文博研究馆员
2023年荣获第九届重庆文学奖(含少数民族文学奖)
荣获第六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二等奖、重庆市文化系统“学习十九大建设文化强市”主题征文一等奖、第九届重庆文学奖。先后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章200余万字,出版文学作品《在水一方》《楚风渝韵》《锦兰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