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树木希林的豁达人生
刘志敏
最近读了树木希林的两本书:《一切随缘》和《如此珍贵的我》。
树木希林是一位杰出的日本女演员,她以其深厚的演技和独特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她的一生充满了坚韧与勇气,充满了智慧与豁达。因为荧屏上的她常以“奶奶”的形象出现,所以观众总是亲切地称她为“国民奶奶”。
这位“国民奶奶”的精彩人生中饱含着她独到的人生观、教育观、家庭观、幸福观以及生死观,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人生观:“一旦拥有后,就会成为东西的奴隶”
树木希林崇尚简单生活,作为演员的她没有专门的服装师和化妆师,她的日常就是以实用为美,完全根据需要来使用物品。她也很少购买衣物,她说“一旦拥有后,就会成为东西的奴隶。”这句话如同一记警钟,提醒我们要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平静。
一直以来,我是一个非常爱买衣服却时常觉得没衣服穿的人,很多次,我在自己塞满衣服的衣帽间里一遍遍试穿,一试就是一两个小时,如此浪费时间的行为,真的不就是成为了衣服的奴隶了吗?衣服本是为人服务的,追求美也没有错,但过分的奢求以及在这方面浪费太多的时间就本末倒置了。于是我立即做出改变:清理衣帽间,把不必要的衣服全部处理掉,只留最适合自己的并且提前搭配好,这样出门时就可以迅速穿好衣服,再不为选来选去而浪费时间。而且,每次进衣帽间看着清爽的布置,心里都是轻松惬意的。
通过实践树木希林的理念,我体会到了简单生活带来的轻松与自在,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梦想追求了。
教育观:“让孩子亲自去看、去体验”、“不要用孩子来装饰自己”
在教育子女方面,树木希林最重视的是引导孩子独立,她让孩子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亲自去看、去体验。她说:“对父母来说,最好就是去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孩子看到他们的行动,让孩子们一边跌倒,一边爬起着长大。” 这是以身作则,以带动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自强自立的生活品质。带动强于说教,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与践行。我们在孩子幼小时,往往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孩子太多的指导与约束,无形中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意识与创新能力,这其实跟真正的教育目的背道而弛。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经营好自己,工作认真,生活乐观,情绪稳定,积极上进,给孩子一片肥沃的家庭环境,孩子自然茁壮成长。
前两天我去聊城参加了一个读书会,读书会的发起人刘胜前老师让我深感敬佩,他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安全宣传工作20余年,又在工作之余利用读书会的形式做阅读推广工作,六年中持续做了300多期读书会,每期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做了文字记录和深刻总结。这份坚持不仅成就了他自己,更让他的家人受益,他的妻子在读书会上与他齐头并进,他们的女儿在这样的氛围里更是耳濡目染,三年级时的作文已经常成为班里的范文,在读书会上的分享也是落落大方,声美文赞。所以很多时候教育孩子不用说教,给到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就够了。
另外,树木希林还有一个教育观念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不要用孩子来装饰自己。她对孩子的要求是只要会读书、写字、算数、有朋友,这样就可以了。“但是,“她说,”现在的女人却往往会利用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当成满足自己装扮欲望的某种东西。所以,他们才会因为跟别人攀比而不高兴。”的确如此。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从小培养孩子一些技能,为以后立足社会打下基础,这本无可厚非,但很多时候,我们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做一些比较,或者看着别人的孩子报了什么兴趣班,就不甘落后地跟风报名,完全不管孩子喜不喜欢,这样的行为就成了“卷孩子”,来装扮自己的“面子”了。“不要用孩子来装饰自己”、“不跟别人攀比”、“允许每个孩子成为独特的他自己”,这样的教育心态才真正地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家庭观:世上的家庭之所以不会分崩离析,那是由于女人的坚韧
树木希林的丈夫是当时的摇滚歌星内田裕也,他们结婚三个月后就开始了分居生活,多年来他们之间也发生了很多风波,但树木希林始终坚守着家庭,坚持没有离婚,她用自己的方式维系着这段关系,她理解并接受丈夫的存在对家庭有一定的守护作用,同时也因为“妻子”的身份而自我约束,不散漫放纵。
说实话她对婚姻的这种态度很难被常人理解,但有一点值得赞扬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她在家庭中展现出的那份坚韧的力量。她认为家庭之所以能够维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人的坚韧。“女人还是强大些好“,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始终对家庭成员保持宽容和理解,即使面对困难与挫折,也坚持不放弃对家庭的付出。她一直能营造温暖和开放的家庭氛围,给予女儿充分的自由,让女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和发展。她说苦难再多也不归咎于别人,这是作为女人的勇敢,也是作为母亲所具有的特质。
一个家庭中,母亲的角色往往更为重要,母亲正确的家庭观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个性与发展。在树木希林的家庭里,女儿的独立与成功不正是树木希家庭教育成功的体现吗?
幸福观:幸福不是“恒有之物”,而是“自行发现之物”
人生在世,有人觉得拥有金钱是一种幸福,有人认为拥有地位和名声是一种幸福,树木希林告诉我们,幸福不是“恒有之物”,而是“自行发现之物”。她说:“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看起来不值一提的人生,如果我们带着趣味去看的话,那也可以在那里寻得幸福。”
很多时候,我们不觉得幸福往往是受了别人价值观的影响,往往是由于跟别人的攀比而产生了羡慕和烦恼。其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客观地审视自己,更应该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行动,真正弄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当我们拥有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时,即便没有别人眼中的财富或者其他什么,但我们也能从投入的事情中寻得各种幸福。所以,“不骄傲,不攀比,有趣地淡然生活就行”。
生死观:“人终会死”,如果能够体会到这一点,那就可以认真生活了
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但当面对衰老、疾病、死亡时,又有几人能真正地坦然视之呢?而树木希林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她超出常人的豁达:面对衰老,她说与其感叹以前的美好,不如享受自己的变化过程;面对癌症,她说“你逃跑了癌症也会追过来的,你要想把它赶跑,那自己身体也会筋疲力尽“,所以,她既不逃避也不强求战胜,而是与之和平共处;面对死亡时,她更是坦然接受,认为无需纠结其何时到来,因为那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她说,”到现在为止,我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活,我也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迎接死亡。“她就是这样不慌不忙地淡然而生,在与癌症共处十年后的七十五岁时坦然而死。
她让我们学会不惧怕、不纠结、不绝望,无论何时,都不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坦然面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写在最后
树木希林的一生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经典作品,她更教会了我们如何摆脱物质的束缚、如何教育子女、如何维系家庭关系以及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她的智慧和勇气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作者简介:刘志敏,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实验中学教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聊城市作协会员,茌平区作协副秘书长,爱好文学,喜欢阅读,热爱生活。对文学的表白:跟这个世界交手的许多年来,我觉得自己光彩依旧、兴趣盎然,只因有你——文学,感谢你的不离不弃,红尘有你,我不孤单。现已出版个人文集《每一步,都算数》和《嘿!小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