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情
文/李恩忠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凛冽的寒风让人禁不住缩紧脖子,路边传来“烤地瓜烤地瓜”的吆喝声,鼻子里闻到烤地瓜的香甜味,不由得咽了口口水,卖烤地瓜的大爷满脸笑意地说道:“尝尝吧,烤好的地瓜,可甜啦。”大爷的话语,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我那无尽的回忆之门。在悠悠的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些独特的味道,如同温暖的阳光,穿透岁月的层层尘埃,悄然落在心头。于我而言,那地瓜的味道,便是承载着岁月温情与质朴之爱的珍贵记忆。
对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农村的人来说,记忆里吃饱肚子似乎总与地瓜分不开。特别是青黄不接的秋后,家里麦秋分得小麦几乎都已食尽,玉米还没有成熟,只有刨些地瓜来填饱肚子。我记得,每年到这个时候,家里就会分得很多地瓜,这时主要以吃地瓜为主,上顿蒸地瓜,下顿汆地瓜,就是把地瓜洗净,切成块,放进清水锅里煮,然后再放点油盐,就以此对付一顿。有的人家甚至会连吃几十天,以致后来每每想起来,许多人还会翻胃冒酸水。但有地瓜吃,总比饿肚子好。
这阵子家家都会晾晒地瓜干,就是要用一种特制的刀具,把地瓜切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晾晒,地瓜干晒出后,我们掰着指头,计算着日子,母亲说,要是遇到晴好天气,一般三四天就干了;要是碰上阴天,就得六七天,还得把地瓜干一页一页翻过来,晒个底朝天,万一碰上下雨天,就得连夜把地瓜干抢收回家。若不及时晾晒,半干不湿的地瓜干就会长绿毛,变黑,甚至霉烂。晒干了的地瓜干,一个是好存储,另一个就是磨成粉,和小麦粉或玉米粉掺在一起,放到锅里蒸地瓜馒头吃,蒸熟的馒头赤红色,油光发亮,吃起来甜丝丝的,味道还不错。
地瓜学名番薯,又称红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具有乳汁;其块根为白、红或黄色;茎生不定根;叶呈宽卵形或卵状心形,叶色有浓绿、黄绿、紫绿等,前端渐尖,基部呈心形或近平截;花冠为粉红、白、淡紫或紫色,呈钟状或漏斗状,无毛;呈卵形或扁圆形;由于番薯是于异花授粉,自花授粉常不结实,所以有时只见开花不见结果。 种子1-4粒,通常2粒,无毛。
番薯原产于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现已广泛栽培在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但在一些较北的地区如黑龙江省也已栽种成功,中国大多数地区都普遍栽培。番薯适应性强,喜温暖多光而不耐霜冻,抗旱耐碱,适种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是一种易于保收的作物。
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在中国南方,有“一造番薯半年粮”的说法, 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可作优良的饲料;本种块根硕大,攀爬能力较强,园林中多用于棚架营建果蔬立体景观。番薯还可入药用,其抑癌率为98.7%,在《本草求原》中记载番薯可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鱼、鳢鱼食,调中补虚。
地瓜是非常丰产的农作物,也比较好种植。在乡间,地瓜有夏地瓜和春地瓜之分。夏地瓜也叫麦瓜,麦后栽上,等到霜降以后收获回家,窖藏起来,即可慢慢享用。
春地瓜,也叫芽瓜。先要选取品质好的地瓜,当地瓜种。生产队的那些年月,一到春天,都有专门繁殖地瓜芽子的温床。大包干后,地瓜种大都席在自家土炕上,或屋前墙根儿暖和的地方,一一竖排起来,再倒进沙土,按时浇水就行,不久就会冒出绿油油的地瓜芽子,清明前后把地瓜种子上生发出来的藤蔓连枝带叶剪下来,然后一根根扦插到地里。栽地瓜时,有人挑水,有人栽地瓜芽,有人埋窝儿,前后搭配,十分默契。一场春雨后就会扎根,很快就又牵出新的藤蔓,长出新的枝叶(这枝叶还可以当菜吃),而再长四五个月,地瓜就在地下长出大大的块根,也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地瓜做为舶来品传入中国,据说还有个传奇故事。
1593年,广东人陈振龙在菲律宾做生意,当他在吕宋岛看到当地漫山遍野种植的地瓜,想到福建老家,粮食短缺,就想把它引进老家。无奈西班牙殖民者严厉盘查,不想让这种东西引进中国。聪明的陈振龙,拿了一根红薯的藤条,把它编在一个箩筐里,绕过检查,带着这只箩筐回到福州老家后,引种成功,经朝廷推广普及,才使得地瓜在神州大地全面开花。正是这种不起眼的作物,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口粮,度过了一次次天灾人祸。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地瓜早已退出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地位,但是地瓜却身价倍增,成为备受人们推崇的健康食品,具有纯绿色、无污染、补气血、通便减肥、抗衰老等功效。现在想来,谁又能忘记那些地瓜当家的岁月,见证自己长大的地瓜呢。
多情的土地孕育着浓浓的乡愁,寄托着我的情感,滋养着我的心灵。儿时的地瓜滋味,成为我记忆中的珍藏。

作者简介: 李恩忠 ,男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退休干部,爱好写作、摄影。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酌情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茌平文苑 第1297期
本期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