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花蕊夫人骗过宋太祖赵匡胤
作者:李铁
花蕊夫人是后蜀第二位皇帝孟昶的贵妃,孟昶即位后,励精图治,一片歌舞升平,四川一带10年都没有任何战争,而且那里经济发达,老百姓普遍能安居乐业。于是,孟昶便得意忘形了,整日游乐嬉戏,沉迷到物质享受中。他还极为好色,甚至下诏,要把民间13到20岁的女子都掳进后宫,吓得百姓纷纷连夜把女儿嫁出去。 在美女如云的皇帝身边,花蕊夫人能长期受宠,可见她是位非常出众的绝代佳人,有后人评价她的美貌,说连鲜嫩娇艳的花朵也比不上她。 当年,诸葛亮为筹集军费,设置了制作蜀锦蜀绣的机构,从此,这种工艺就传到了民间,成都就成为全国出名的 “锦官城”。花蕊夫人也非常喜爱这些织物,希望成都城也能到处色彩缤纷。孟昶觉得这个想法好,为讨好花蕊夫人,下令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种芙蓉花,待到秋日各家各户芙蓉盛开,整座城市香飘四溢,如锦缎一般。
至今,人们还把成都叫蓉城,就是从那时缘起。 如同火炉一般,成都夏天时很闷热,有时热得人无法入睡。于是,孟昶让人在河边以玉石建造宫殿,墙壁镶嵌琉璃,地面铺上碎冰,使得室内凉风习习。再用深海的珊瑚做窗户,沉香楠木做梁柱,挂上轻盈的薄纱,即便在晚上,整座宫殿也十分敞亮。孟昶就带着花蕊夫人在此逍遥度日。有时,花蕊夫人会为孟昶献舞一曲,曼妙的身姿映衬着漫天璀璨的星光,经常引得孟昶诗兴大发,挥毫写下香艳的词句。 花蕊夫人还是成都小吃的鼻祖。她清楚知道,自己的美貌是易碎品,难以长久。于是,她发明了许多新鲜菜。比如 “酒骨糟”,她让厨师割下羔羊头上最嫩的一小块肉,用姜汁煮熟,再拿陈年好酒腌渍,直到酒味沁入骨肉之中,然后切成如纸般的薄片,这样做出的羊肉滋味与美酒醇香完美融合,入口轻盈,回味无穷。又比如 她发明了一种叫“月一盘”的菜,将薯药和莲粉搅拌均匀,再加入各种名贵香料,看起来洁白如月,吃下去酥脆解腻,生津止渴。孟昶在宫中山珍海味早都吃腻了。见到这些新鲜的食物,不禁食欲大增。 再比如麻辣兔头、火锅等美味,源头也在花蕊夫人这里,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 正当孟昶与花蕊夫人在成都尽情享乐时,北宋王朝已经打进剑门关。但此时士兵们并不愿意作战,孟昶只得想办法逃跑,他哀叹道:“我们父子两代皇帝养兵多年,可到最后他们连一箭都不愿意放。”
最终,只用了66天,后蜀就放弃抵抗,孟昶也没跑了,他带着花蕊夫人投降,被押送到北宋首都汴京城。 赵匡胤早就听说花蕊夫人才貌双全,非要她殿前赋诗,展示一下。大殿上,这花蕊夫人含泪写下:“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兵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可能是殿上表现比较好,花蕊夫人被赵匡胤强行纳为妃子。虽然身居宋宫,但过去孟昶对她不错,她仍然心念前夫,在寝宫里挂着孟昶的画像,偷偷祭拜,还不时对画像诉说思念之情。有一次,赵匡胤来她寝宫,看见了孟昶的画像,面对质询,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表示这是蜀中家家都供奉的送子之神,号曰张仙人,赵匡胤并不认得孟昶,于是花蕊夫人就躲过了一劫。但祭拜“送子神”张仙人的事情传到民间,引得人们纷纷效仿,并尊花蕊夫人为送子娘娘。 不久之后,年仅47岁的孟昶就离奇死去,后人分析,他很可能是被赵匡胤暗中赐死的。又过了不久花蕊夫人也香消玉殒了。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