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学琼林》卷一之统系(上)
【原文】盘古首出御世,天地初分;天皇淡泊无为,干支始建。
【注释】盘古: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首出创世的人。《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杨炯《浑天赋》:“盘古何神兮立天地,巨灵何圣兮造山川”。
干支:初作“幹枝”。天干和地支的合称。以“甲、丙、戊、庚、壬”和“子、寅、辰、午、申、戌”相配,“乙、丁、己、辛、癸”和“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成六十组,用以纪年、月、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译文】盘古是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开辟天地,进而统治世界的皇帝,此时天和地才有了分界;天皇氏性情淡泊,以德感化人民,无事于政刑,天干地支是由他所建立的。
【原文】地皇定三辰,以分昼夜;人皇掌九区,以奠山川。
【注释】三辰:指日、月、星。
人皇:传说中远古部落的酋长,后将其神化,与天皇、地皇合称三皇。
【译文】地皇氏定了日月星三辰,才分出了白天和晚上的时刻;人皇察视山川,将中国分为九区,山川才有了确定的位置。

【原文】有巢构木为巢,而民知居处;燧人钻木取火,而民知饮食。
【注释】有巢氏,传说中巢居的发明人。有,词头。《韩非子》:“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羣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燧人:即“燧人氏”。传说中的古帝王。钻木取火的发明者。《韩非子》:“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燧音岁。
钻木取火:即“钻木得火”。远古时代的一种取火方法。用钻子钻木,木因摩擦发热而爆出火星。相传燧人氏发明。《关尹子》:“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
【译文】有巢氏教导人民用木头架起如鸟的窠巢,人民才开始有了居住的地方。燧人氏教导人民钻木取火,百姓才晓得利用火烹煮食物。
【原文】伏羲画八卦以开文教,作六书以代结绳,甲历姓氏,人事渐繁;神农树五谷以资民生,赏百草以疗民疾,农事方书,制度乃备。
【注释】伏羲: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风姓。相传其始画八卦,又教民渔猎,取牺牲以供庖厨,因称庖牺。亦作“伏戏”、“伏牺”。
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基本图形,每个图形用三个分别代表阳的“-”(阳爻)和代表阴的“--”(阴爻)组成。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相传是伏羲所作。《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造字的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周礼》:“五曰六书”。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结绳: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经》:“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
甲历:用甲子记载岁时的日历。
神农:传说中的太古帝王名。始教民为耒耜,务农业,故称神农氏。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也称炎帝,谓以火德王。
五谷:五种谷物。所指不一。《周礼》:“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孟子》:“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楚辞》:“五谷六仞”。王逸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素问》:“五谷为养”。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苏悉地羯啰经》:“五谷谓大麦、小麦、稻谷、大豆、胡麻”。后以五谷为谷物的通称,不一定限于五种。
【译文】伏羲氏画八卦以开文字的教化。创造六书以代替结绳记事的方法,那时才有甲历和姓氏,人事渐渐的完备繁盛了。神农氏教导人民种植五谷以养百姓,试尝百草以治百姓的疾病,那时才有了农事,有了方书,制度渐渐的完备了。
【原文】粤惟有熊,启自少典。
【注释】粤: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审慎的语气。
有熊:黄帝的国号。《史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
少典:《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国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曾祖母华胥氏”.
【译文】追溯有熊氏(姓公孙名轩辕就是黄帝),开创基业的却是黄帝的父亲少典。
【原文】外治兵,内修德,开征诛吊伐之先;明律历,制冕裳,肇礼乐文章之祖。
【注释】吊伐:即“吊民伐罪”。慰问受害的百姓,讨伐有罪的人。《宋书》:“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伶伦:传说为黄帝时的乐官。古以为乐律的创始者。《吕氏春秋》:“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
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行朝仪、祭礼时所戴的礼帽。《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冕音免。
裳:古代称下身穿的衣裙,男女皆服。《诗经》:“緑兮衣兮,緑衣黄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泛指衣服。
肇:开始;创始。《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孔传:“肇,始也”。
【译文】对外治理兵事,对内勤修德政,开后王征诛吊伐的先声;皇帝命令伶仑造六律,命车区造历象,制定冠冕和衣裳,开后世礼乐文章的源流。
【原文】得六相而天地治,画九野而政教敷。
【注释】六相:传说辅佐黄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管子》:“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九野:犹九天。《吕氏春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列子》:“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张湛注:“九野,天之八方中央也”。此指九州的土地。《后汉书》:“疆理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九野,谓九州之野”。
【译文】得六相为辅佐,天地乃得平治,画天下为九州,政教于是宣扬。
【原文】金天为轩辕之子,颛顼乃黄帝之孙。
【注释】金天:金天氏,古帝少昊的称号。《左传》:“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玄冥師”。杜预注:“金天氏,帝少昊。”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金德王,故號曰金天”。
轩辕: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传说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颛顼:音专须。上古帝王名。“五帝”之一,号高阳氏。相传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生于若水,居于帝丘。十岁佐少昊,十二岁而冠,二十登帝位。在位七十八年。《山海经》:“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黄帝: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以土德王,土色黄,故曰黄帝。
【译文】金天氏就是少昊氏是黄帝轩辕的儿子;颛顼是黄帝的孙子。
【原文】帝喾之祖曰少昊;陶唐之父曰高辛。
【注释】帝喾:《山海经》等古籍载其名俊,号高辛氏,华夏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今人考证为河南商丘人,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喾音库。
少昊:亦作“少皞”。传说中古代东夷集团首领,名挚,号金天氏。东夷集团曾以鸟为图腾,相传少皞曾以鸟名为官名。传说少皞死后为西方之神。
陶唐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唐尧治地,位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尧乃其领袖。
高辛:即帝喾。帝喾初受封于辛,后即帝位,号高辛氏。
【译文】帝喾的祖父叫做少昊氏;陶唐的父亲叫做高辛氏(帝喾)。
【原文】圣圣传流,贤贤继统,称元建国,惟唐及虞。
【注释】圣人和贤人合称圣贤。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
元:首,头。《左传》:“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杜预注:“元,首”。也为开始;起端。
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
【译文】许多圣人往下传流,许多贤人接续统系,其中称元载、建国号的要推唐尧,接下来的就是虞舜。
'
【原文】仁如天,智如神,放勋之德,民无能名;解民愠,阜民财,重华之德,人莫能及。
【注释】仁:指仁爱,相亲;仁慈,厚道;行惠施利,以恩德济助;泛指仁德。智:智慧聪明;计谋,策略;通“知”。
放勋:帝尧名。
愠:含怒;怨恨。
重华:虞舜的美称。重音从。
【译文】唐尧仁慈如天,智慧如神,尧有放勋的大功德,百姓感念他的德政,找不到任何言辞足以来赞美他的好处;解除人民心中不快之处,逐渐丰富人民的财富,虞舜的大德,后人是比不上他的。
【原文】夏后家天下而代虞,受禅成功曰禹;商王拯生民而伐夏,除暴去虐曰汤。
【注释】家天下:谓帝王把国家作为自己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译文】夏禹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接续了虞舜的德政,舜把天下让给禹叫做禅,禹代替了舜而有了天下叫做受禅。这个受禅成功的人叫做禹。商王成汤为了拯救百姓而去讨伐夏桀的昏庸无道。这个除暴去虐的叫做汤。
【原文】桀纣异世,同称暴君;文武相承,均推圣主。
【注释】桀紂:夏桀和商纣的并称。相传都是暴君,故后用以泛指暴君。
文武:周文王与周武王。《诗经》:“文武受命,召公维翰”。郑玄笺:“昔文王、武王受命,召康公为之桢干之臣以正天下”。
【译文】夏桀和商纣虽然是不同朝代的人,后人都称他们为暴虐的帝王;周文王和周武王前后相承,后世都推称他们为圣明的天子。
【原文】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周过其历而日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并其地而渐促。
【注释】卜世: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亦泛指国运。
卜年:占卜预测统治国家的年数。亦指国运之年数。《左传》:“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见于《史记》。
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译文】周成王占卜国祚的长短,卦象上总可传三十世历时七百年,后来周朝却传了三十六世共八百七十三年,周朝超过了占卜的历数,国势就渐渐的衰败下去了;春秋时有五霸,战国时有七雄,后来秦王并吞了各国的土地,其它国家的气数就渐渐的短促下来了。
《盘古诗联学院工作人员》
顾问:
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
日 月(敬金忠)
讲师:
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
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管理兼主审:
汪凤森 郭利战 刘巧英
田 卫 段志军 袁桂杰
野 鹤 张 琳
主审:
袁谷成 天 问 蒋贵龙
凌赣文 李晓华 俞子兰
钱秀英 黄伟琰 徐家齐
张丽辉 张旭祖 李凤梅
郑举纲 吴立红 林春平
审收:
徐成美 臧 岚
编辑制作:
一剪梅 日月 溪水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 1. 2
关注我们 学习诗联
入群加微信:qingyang231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