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今天和您说说话
——写在妈妈去世三周年
2024年12月31日 儿子 锁
妈,今天我们大家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为您举行去世三周年祭拜活动。不知道您能看到?听到?
妈,时间荏苒,快如箭窜,转瞬之间,您已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三年来,午夜梦回,几度相思。心碎心醉,不堪回首。2022年公历1月3日,农历腊月初一日下午3时08分,您带着眷恋,怀揣遗憾,心有不舍,带着不甘,抛下了一生的辛酸,甩掉尘世的恩怨,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您一生守护的家园,离开了您一生钟爱的亲人而去,享年80岁余。
妈,时间定格人生,人生伴有痛苦。您去世三年来,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特别是在您去世的百日之内,我确实深感度日如年,无聊至极,以至发疯,完全接受不了您去世的现实,每天都处在极其想念您的悲痛之中。100天来,我一直以泪洗面,精神不振,心情十分的糟糕不堪。为了宣泄我心中的悲伤,用心灵发声,用文字表达,我先后写了100多篇关于您的文章,也许写出来,多少能泄悲宣思,我的心情能好点,也更能平静点。心有灵犀一点通,也许远在天堂的您听到了,看到了,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说您在天堂那边一切都好,有困您就会回来看看我们,让我别一天再折磨自己,要尽快的振作起来,很快地进入正常的生活、正常的工作……。一人向隅,满座不欢,一个人倒下,不能全部人倒下,我也很明白,这个时候,全家人都需要我,我不能因此而倒下,也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经过我激烈的思想斗争,我逐渐想通了,我的心情开始慢慢地从深陷您的悲痛深渊中逐渐地走出来……..。
妈,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想通了,要是自己一直深陷在思念妈妈您的悲痛之中,不接受这现实的现实,对自己,对家庭,对工作都是不好的,所以在自己尽力克制和亲朋好友的劝说下,我迫使自己每天淡化对妈妈您的常思,把更多的心思投到我的工作与生活中。但每遇您的七日祭日、生日,每遇谁提到妈妈,每每过大小节日,每每看到别人陪伴在老人旁,推着车掀着老妈妈游逛,转悠,每每回到家里,看到您住过的房、炕和床,看到您用过的这与那,看到您的照片,看到您走过的路,买的东西……,我都不由得想起了您,思念您……。
妈,国有中国梦,家有亲人梦。人常说,常想什么,就常常会梦到什么,但这似乎已不适用于我。因为这三年来,我多少次午夜梦回,梦到您的次数却屈指可数,令我难以置信,但只要我梦见您,您似乎就近在我眼前,笑容满面,而却由于时空隔断,无论我如何的挣扎,如何的急切,如何的激动,如何的不信,也无法看到您慈祥的容颜,实为痛哉苦哉,难以言表。
天公丧母地丁忧,
万里江山尽白头。
明日太阳来作吊,
家家檐下泪珠流。
妈,您去世三年了,我虽然没有做到丁忧三载,但我却思您千日,所念未止,常常一想起您就泪流满面,有说不出的痛,道不完的事,话不完的语……。
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不幸的是,您去世时,正逢新冠肆虐传播,为了来人安全,为了配合镇村抗击新冠疫情,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抗疫政策,给您没有举行告别仪式,而是用最小的规模,最简单的饭菜,招待最少的人,草草过了您的丧事,这与我曾经的诺愿完全不符,有天壤之别,我真的从心很不甘心。
妈,儿子我(锁)确实是个工作狂,以前清明节祭祖,寒衣节追思,我很少回去,因为至少有老爸在。但自老妈您离开我们后,每逢这些日子,我都不敢懈怠,不敢疏忽,就早早用手机定了响铃,给日历做了标记,生怕这一天被忘了。同时又做各种准备,因为我陪伴老妈您的时间太少,欠老妈您的情太多太多……,所以我尽可能的用我这迟后的孝心,给已逝的老妈您弥补一下自己的愧疚与遗憾,弥补一下对我们的恩与爱;老妈您的那种无私的恩与爱,确实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力量,正是因为这种力量在不停的拉扯我,不时地在向我招手。于是,我不论多么繁忙,不管天阴下雨下雪,路套再多难走……,我都要赶到您的坟前跪拜、点香、烧纸、哭诉……。每逢清明节、十月一(寒衣节),由于怡怡和文文都上学了,所以我和姐姐都会各自互相联系,各讨方便,买您最爱吃的水果、面包和点心之类的食品,前往黄渠墓地,长跪您的坟前,和您相守。
妈,您的离开对我老爸打击简直太大了。老爸从此身边失去了您的伴侣,生活一下子也缺少了激情,整日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明显更苍老了许多,脾气也变得古怪起来,似乎和我们心中那个曾经顶天立地、无所不能的老爸形象相比甚远,似乎变成了一个“小娃娃式”的老人了,脾气变犟,说话不听,我们谁说的话如果稍不顺老爸的耳,老爸就顿时生气了,开始发脾气了。猜疑多,重复话多,还对不对与我们闹别扭。这些年来,老爸也是疾病缠身,心事深重,搞得我们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老妈您健在时,老爸整日听您说话、说笑,东长西短,家里从来不缺欢声笑语。突然没了您,整个家一下就缺少了往日的生机与欢乐,家里便沉浸在一片清冷寂寥之中……,也再听不到老妈您叫“锁”,“亚菊”、“怡怡”、“文文”、“小会”……,“我锁”,“我小会”……的声音了,再也看不到老妈您满足的笑容了。
妈,自从您离开我们后,老爸开始沉默寡言起来,总是独自一个人,无精打采,在房子里一坐下就是挤上眼睛,好像睡着了似的,有瞌睡跌倒的危险,每次我们都说不行了,您上床上炕睡一阵子,老爸却总是说他没有睡着、他不瞌睡,我们要是谁说的遍数多了,老爸一下可生气了,顿时变得神情严肃,目睛直瞪。无聊的感觉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懂得。自老妈您去世后,老爸他一直感到特别的无聊,常常一个劲的地就要出去,有时候即使外面吹风下雪、下雪,老爸都要出去坐在楼道门口,四处环望,出去时还要提上妈妈做的棉垫子马扎子………,每每看到这,我们感觉老爸挺可怜的,想一下自己到老爸这个年龄,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情况?一样的不听话?一样的难说话…?一样的孤独与无聊…?
妈,爷奶情,隔代亲,似乎胜过了父母情。您孙女索怡怡,孙子索文是您生前最牵挂的两个小宝贝,如今索怡怡,上大学已经快到大四了,年过了就要回来在西峰实习了。孙子索文今年也考上大学了,只是没有按他心里来,心里很不服气,所以到辽宁上了11天学就退学回来了,现在正在西峰一个培训补习学校上课,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有望将来再考一个个今年好点的学校。我们记得也非常的清楚,您在世时,常对我们说;“我怎么也等不到我怡怡和文文考上大学那一刻了……”,没想到这果然没有出您的预料,这也许成了您生前一个最遗憾之一的事了,遗憾的是您没能见到他们两个人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没有见证她们上大学的那一刻,儿孙们也没有见到您看到他们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最开心的笑容。我们深知,怡怡和文文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因工作图了清闲和零干,一个屁股地把喂养儿子的事就毫不犹豫的全甩给了您,您带着病身子,日夜操劳,晚上从未脱衣,几年没有睡过一天好觉,受尽了苦与累。您用平凡无私而有伟大的母爱精心照料,悉心呵护。初当奶奶时难免的慌乱,您有时还显的有些窘迫感,我们都懂,也很理解您。尽管在文文出生后,您查出来了心肌梗死,虽则胸痛还不时地在发作,但您激动的心情和难以掩饰的兴奋,早已把自己的病抛至脑外,尽心地进行抚育、喂养。在文文长大会走跑时,您在算看引文文过程中,心脏病常常突然间发作,您疼的只能停下来静静站着,年幼无知的文文,还在欺负您……,拉着您的手,掇着您的衣角,掀着您要往前走……。这情景与场面,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妈,我们每次回家,您总是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每次回家,您总是在惊奇中高兴的说“哟!我锁回来了“、“哟!“我文文回来了”、“哟!我怡怡回来了”、“哟!我亚菊回来了”、“哟!你都回来了”、“哟,我小会来了”………。这一声声热情的问候之后,便是您忙的身影,您忙地不亦乐乎。一边“给我们端出您放下等我们回来吃的好吃的,一边又给我们收拾最干净又舒适的房子、床炕。不是给我们做我们最爱吃的饭菜,就是给我们烧我们最爱喝的汤……,给我们讲最高兴地人和事……,我们一家真是其乐融融,笑声不断,那种欢乐的笑声至今还荡漾在家里的每个角落,那种高兴的劲与兴奋,充满在您的双眼里,展现在您笑容上,表达在您话语上……。
妈,妈就是妈,您永远是我们及家族的楷模,永远值得我们子孙后代骄傲和自豪,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妈,您一生性格温柔,善良质朴,慈祥心软,心胸开阔,通情达理。凡事都想地很开,始终换位思考,说公断直,不偏灯向火;妈,您一生乐于助人,对人人都热情和蔼、大方,硬委屈自己以至流泪满面,也从不占便宜;妈,您多才多艺,口灵手巧,能唱歌,会剪纸,针线活与茶饭也不错,一般人无人能比;妈,您一生热情好客,重细节知礼节,讲卫生爱卫生;妈,您是老牌中专生(1971年的兰州农业干部学校学生),文化素养高,涵养性好,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妈,您一生心怀大度,考虑事周全,从不拉闲话,忠诚老实,勤劳快活,干活做事虽则慢点,但都做的很到位、很完美,几乎无挑剔之处……;妈,您一生艰苦朴素,对自己的吃穿从不讲究。吃饭以实惠和饱为准,穿着以净为先;妈,您一生勤俭持家,勤俭节约。从不轻易丢弃家里不用的东西,好多东西都可以算“文物”了,至今还留放着。前多年,您把亲戚给您的零花钱和过年钱都积攒了下来,从不乱花,也舍不得花一分钱,不是用来给家里买了需要的东西,就是凑的给父亲用做生意钱了,至今老家好多东西,都是前多年您买的添置的。后来您把积攒下来的钱,仍然舍不得花,不是凑的用来修地方、给老爸看病买药,就是给了我们当作零花钱,给两个孙子当压岁钱,也许只有给我们用,您心里才觉得最踏实,最开心;妈,您一生意志坚强,从不说挣、苦、疼,即使到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说过自己身上哪里疼,吃饭从不讲究,做什么、给什么,就吃什么,这也是您比老爸好伺候的对比;妈,您一生谆谆教导我们,让我们先做好人,后再做事,千万别做违法犯罪的事;妈,您一生特别的小心,最疼爱我们及我们的子女,生怕我们谁有个过错或闪失。如果我们谁病了,您就不离不弃,彻夜未眠地陪伴在我们身旁,给我们端水、喂水、喂药。即使我一个小伙子去村南头拉桶水,只要您知道,非要来给我掀车子不可,生怕挣了我,害怕水溅出来弄脏了我衣裤;妈,您一生讲团结,倡导正义,追求公平公正,以和为贵,实事求是,从不和人去争,去吵,也从来和任何人红过脸,正因为有老妈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品质,您深受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村子及周边人的普遍欢迎、赞誉和爱戴,在方圆几十里也小有名气,当然我们全家也跟着您沾了光。我们家也在您的精心打理下,时时刻刻,处处都呈现着“热情好客”,“和气和睦”、“冬暖夏凉”,“干净卫生”、“吃住无忧”的新气象,所以只要老妈您在家,我们家不但是村上人串门、谈心、说话的“聚集点”与“好地方”,也是亲戚朋友常来的“管饭点”和“歇脚处”。老奶在老妈的细心伺候下,很幸福的度过了他的92岁晚年。妈妈姺后们与叔伯弟兄们共同过了40多年,这是多么的不容易与难得,这在我们村镇上是少见的家庭、在我们村史上是罕见的家庭。
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在您的教导和影响下,也都各自成家立业,有了子女,应该什么也不缺少,只要您在,我们就是最大的幸福与幸运。但无情的病魔却死死的盯上了您,让本来完全可享受一下睌年幸福与长寿之乐的您,受尽了病痛的折磨不幸与世长辞,令我们悲痛之极,伤痛无比,难以接受。自老妈您去世后,这一切地一切变的越来越淡,有的一下少了许多,以至消失。我们回到家里,再也没有了妈妈您那焦急而又温暖热情的问候,亲戚也少了好多。自从老妈您去世后,有的亲戚再也没有来过。老家院落里铺满了狼藉与荒凉,家里充满了冷静与寂寞,桌面布满了尘土与零乱,房子与炕床少了温暖与舒适,亲人间少了寒暄与问候,灶房里也少了烟火与动静。妈妈的味道再也没有闻到过,您的身影再也没有看到过,您的声音再更没有听到过,只有您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处处留印,角落有迹,念念难忘,这种脚印与足迹,是您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优秀品质,需要我们子孙后代继承和发扬,也是您留给我们对老妈您的无限思念的想头。
妈,常言道:妈在家就在,温暖也就在。天大地大,总没有父母的爱大。老妈您在世时,“你吃了不,没吃了妈给你做了”“你想吃啥,妈给你做”似乎成了妈妈您的口头禅,也成了我们平日最放心的依靠。即使老妈您在患病后期非常严重的时刻,虽然您已不能说话了,但还在时刻牵挂我们和来看您的亲戚朋友的吃,您用那微弱的眼神、颤抖抬不起的手,还不断的给我们示意,让我们自己去做饭或者是到外面去买的吃……。想起这一幕幕,一句句的温暖,一股股温流温暖着我们一家人的全身,这种温流诠释了人间平凡无私的伟大母爱与感恩……,一想起这些,我就泪奔。物是人非今犹在,不见当年还复来。愿天堂的您与我们同在。
妈,恩泽流芳垂百世,福荫子孙盛千秋。老妈,有您的恩赐和庇护,我们深信,您的儿孙后代一定能奋发图强,前程似锦,不负众望。
妈,儿子我的情况目前一切正常。在您生前淳淳教导和影响下,我接续传承您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定做善良的人,走正确的路,行正确的事,交正直的朋友,团结亲友,尊老爱幼,帮助弱者,干好工作,管好子女,照顾好亲人。
妈,您的优良基因和品质,已深深刻入了我的骨髓,融入了我的血液。今后不论遇到多大困难,经历多少坎坷,有您的精神陪伴,定能所向披靡,迎刃而解。有您在天之灵的庇佑,儿孙定会越来越好,请您安心。
母别三载,
徨如千年。
思母之情,
肝肠寸断。
春蚕丝尽,
蜡炬泪干。
昭昭之心,
日月可鉴。
谆谆教诲,
犹在耳畔。
音容笑貌,
绵绵不断。
子贵母荣,
母静儿安。
母子连心,
梦绕魂牵。
妈,常回来看看,尘世无法相见,梦中再续前缘,假如会有来世,我们还做母子。
为了继承和发扬您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秀品质,为了让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对您的思念有了形状,我给您特意订制了一尊半身铜像,铜像长40㎝,高50㎝,将在明年清明节天呈放供祭,到时我给您拍照或发视频过来,您看是您吗?像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