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不休 红色基因代代传
----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张庆珍
文图:李见
商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干部张庆珍,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多年来坚持从事党史宣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先辈血脉,修缮恢复革命遗址,为进一步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出了特殊贡献,2024年12月30日,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张庆珍的家父张合银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多年置身于隐蔽战线,经常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以做小生意为掩护,推着独轮车奔波于解放区和敌占区之间,几度出生入死,传递机密情报,散发革命传单,为八路军运送枪支弹药,连创“六个第一”。
1、1941年6月,家父张合银在湖西八路军115师二团敌工站长李汝泰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时期老虞城县第一位“中共地下党员”。
2、张合银协助上级党组织在张楼村成立了老虞城县第一个“中共地下党小组”。
3、家父张合银在湖西八路军115师二团敌工站长李汝泰的倡导下,在老虞城县张楼村建立了第一个“地下情报站”。
4、家父张合银是李汝泰发展的老虞城县第一位“红色特工”。
5、张合银的家庭是老虞城县第一个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全家投身革命的“红色家庭”。
6、张合银按照湖西地委的部署,在我党我军的配合下在敌占区组建了第一支“灰色武装”。
张庆珍1944年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童年时多次跟随父母为八路军转
送情报,并经常聆听父亲和在解放区担任长的大舅以及给八路军敌工站长李汝泰当警卫员的二舅等,讲述共产党八路军为日寇顽敌作斗争的英勇故事。从而张庆珍受到了两个革命大家庭的启蒙和熏陶,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他从基层做起,先后担任县纪委干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党委书记、县工商局党组书记等职。2001年张庆珍在商丘市人社局光荣退休后,他秉承先辈意志,传承红色基因,多年如一日,一直从事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彰显初心,创造了“六个先例”。
1、赓续先辈血脉,修缮恢复革命遗址。
中共湖西地委单虞县张楼情报站旧址,是红色特工张合银的故居,也是抗战时期我党我军搜集敌伪情报的落脚点。该遗址由于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为了挖掘红色资源、弘扬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在商丘市委党史研究室、虞城县委确定张楼情报站为革命遗址后,张庆珍举全家之力自筹资金,历经一年半时间,修缮恢复了该情报站的原貌。情报站现有堂屋三间、配房四间及100多平方的纪念馆展厅,并收集整理了一批珍贵党史资料、图片和实物,展现了张合银全家当年对敌斗争的真实场景。几年来,该“红色党史教育基地”已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发表有关图片、文章、专题片等100余篇(幅),莅临张楼情报站参观的机关、团体已达一百多个,干部群众和学生三万多人次。各界人士通过现场参观见学,进一步了解了先辈们的英勇抗敌事迹,经历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目前,该情报站旧址已由商丘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委党史研究室、虞城县委老干部局、中共利民镇党委、政府、商丘学院等十余家单位,挂牌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基因传承学习教育基地。
2、传承红色基因,致力于党史宣传教育。
张庆珍光荣在党50余年、现已81岁高龄,而这位耄耋老人仍凭着坚定的信念,执着的初
心,以老年平衡车代步,先后亲临商丘学院、商丘市回民中学、商丘市红旗飘飘书画院、虞城县利民镇张楼村等地,巡回党史宣讲二十余场次。在张楼情报站旧址纪念馆,张庆珍多次饱含深情地向现场的参观人员讲述父亲等革命先辈与日寇敌顽英勇斗争的事迹,讲到动情之处时,老人潸然泪下,令现场听众心潮澎湃、肃然起敬。
3、万里追寻采风,撰写承印书刊赠送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张庆珍就专程到北京、山东单县等地,拜访把家父张合银引领走上革命道路的李汝泰、李庆先老人,当面问询请教并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在恢复张楼情报站之前,张庆珍与著名作家宋成树、蓝文君等,历经半年,奔赴北京、河北、单县、黄岗等英雄们战斗生活过的区域采风,寻访当事人与知情者260多人次,重走当年“红色秘密交通线”,先后行程一万多里,搜集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先后创作撰写了8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老河魂》、《故道特工》、及报告文学《红色特工张合银》等。随后,张庆珍自筹资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承印了4500册书刊,免费赠送给商丘、虞城的机关、学校及单县档案馆、湖西革命纪念馆等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张庆珍根据情报站的各种史料,正在筹办《故道英雄谱》红色书刊的出版事宜。
4、纪念战胜利八十周年,以艺术形式展现红色故事。
由国家一级编剧、原商丘市文化局副局长张锡荣,根据吴英杰、宋成树撰写的小说《老河魂》,以张合银为原型改编的大型现代豫剧《将计就计》剧本已完成,即将进入初排阶段,不久将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
5、秉承先辈遗志,担当时代使命。
张庆珍在有关部门的倡导支持下,即通过影像的力量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拟将尊重历史、铭记革命先烈的事迹搬上银幕。特委托作家、编剧胡奎明根据党史资料以及吴英杰、宋成树、蓝文君创作的《老河魂》、《故道特工》等文学作品改编的红色电影故事片《故道特工张合银》文学剧本已定稿,待拍摄完成后可在电视台、影院等媒体上上映。
张庆珍同志,退而不休,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砥砺前行。他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及昂扬的斗志,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神圣使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红色基因的力量,让其在时代的洪流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这位耄耋老人的理想与追求,永远在路上……
文图:李见
【作者简介】
李见,1983年毕业于西北新闻学院。系中国摄影学会会员、商丘新闻摄影学会会员,85年为商丘报(商丘日报)、特约记者、虞城县新闻学会原秘书长。
40多年来,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商丘报(商丘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发表文章、图片3000余篇(幅),先后被国内12家报纸、杂志社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