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元旦,新年伊始。
编者收到一位友人的微信,关于一个海外打工者面对生活里的人情世故感激又心酸的生活故事,这位澳洲打工者喜爱文学,他用文字记录了他在疫情期间的感悟文章,真实真情记录,心态平稳,健康体魄,是个有思想漂泊海外的生活热心人。
现实生活给了他有恩有情又无奈的教益和感悟——
我的疫情岁月
文/马风春(澳大利亚)
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又见到瑞克被推进来,看不清他的表情。
想安慰几句也不是不必要,很多亲友都没有见过面。但是,我还是特别想见瑞克, 好久不见瑞克了。
疫情两年多,墨尔本封城达六次之多,人们只能保持法定的社交距离,没有特别理由的不准靠近。
瑞克,他的英文名字叫Richard,是我工作过20年的电子设备公司的老板。虽然只是劳资关系,我已经退进入休数年,但受他关照多年,可以说恩重如山,没齿难忘,所以解封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用过去的方式联系他。我想请他再吃一次中餐,但电话不通,也不见回复。
疫情发生前夕,我曾约他一起餐聚,他如约而至,我们相见甚默(照片就是当时的留影)。他一身便装,身材高大,气质非凡,一头整洁的黄发,爽朗乐观。虽然脸上多了几条皱纹,但还能看出来他年轻时一定是位帅哥。
我在他的公司里,曾当了20年技工,负责多台机器的操作与保养。他的公司是德国名称叫海涅曼(HEINEMANN),主要生产工业和民用电气开关,包括电气柜、电工附件等,已有60多年历史。
瑞克是德裔,他的祖辈闯荡南非,赚了第一桶金后,移民澳洲。我见过公司早期一幢创业木板厂房的照片,非常简陋。他精心经营10多年后,置地数千平方米,盖起成排厂房,购置成套设备,员工发展到近200人。
瑞克很有商业头脑,在市镇商业区有多处房产,在维省农村还有一个大农场。据去过的工友说,农场拥有的大片土地,一眼望不到边。他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专门学习农业,和毕业于蒙纳什大学的母亲开着拖拉机一起躬耕这个农场。
瑞克是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可他仍然那么谦和有礼,勤劳节俭。
记得我上班期间,每天早上总是能见到他,夹着黑色文件包,手拎着简易午餐袋,里面是三明治加一根香蕉或一个苹果,热情向员工打了招呼,然后走向办公室。
瑞克先生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经营者,除了日常勤勉的管理工作外,常常亲自动手,抢着干脏活累活。当时工厂有一处厂房出租,为了修整物业,我看见他带着儿子清理车间,并自己给斗窗和地面重新涂漆。他的一双粗大有力的大手,就是这样磨炼出来的。
我中年移民澳洲,虽有机械工程师经历,但在工作中还是有不少磕绊,瑞克的善良和热情让我多次顺畅解困,两人之间的友情和信任也与日俱增。
有一次,我在工作时扭伤了腰,他当即派一位来自马来西亚会讲华语的工程师陪我去理疗。有一段操作时间,我操作的卷弹簧机需要的2毫米方钢丝一时断供,我提议可以帮公司从中国进口。瑞克马上爽快答应,让我和国内搞外贸的朋友联系,很快到货,他对质量和价格都很满意。
退休之后,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静下来想想,瑞克真是我的命中贵人啊。他的关照,不仅让一个中年移民做回本行,在陌生的异国他乡得以生存,甚至要给我老伴安排一份她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增加一个一穷二白的移民家庭的收入。更值得让我感谢的是,多年后,我女儿长大成人,自营家具生意,他选出借自己几百平方米的大库房让她无偿使用,达三年之久。
人老了,本来就容易怀旧;疫情封城之时,有更多的时间怀旧。怀旧让我更加思念瑞克,更想见到这位也退休多年的老板,但电话不通,音讯全无,让我不仅惆怅,也增加了几分担心,毕竟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终于,去年年底开始,墨尔本逐渐解封,生活回归新常态,人们可以走向大街购物,可以探亲访友了,但瑞克仍然没有消息。今年圣诞节之后的一天,我在Glen Waverley商业街转悠,享受久违的商业街市的热闹和喧哗,突然迎面过来一个带着口罩的老人,大致面部轮廓看上去像是瑞克,但外表又有很大差异。
我紧随他的脚步,追到他的汽车旁,最后确定没错,连呼几声他的名字。 这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弯腰驼背,步履蹒跚,头发稀疏斑白,憔悴苍老。这是瑞克吗?我不敢相认!
他这才缓缓回过头来:“How are you,Mr Ma?”(你好吗,马先生)?真的是他!我含着熟泪回了他,并向他伸出来双手。面对激动万分的我,瑞克表现出特别迟钝和木讷,既没有神采飞扬和我畅谈也没有张开手臂热烈拥抱,两个人只是隔着口罩远远地寒暄,客气地问候。那份突如其来的生分,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地缩回伸了半天的双手。我一直愣愣地看着他招手告别,看着他那辆老旧跑车启动……
激动间,我忘记了要他的电话号码!
我们分手了,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见面,惆怅和感慨让我夜不能寐。我不知道疫情这两年瑞克经历了什么,但我知道他已经不是我的那位勤勉、和善、乐观的老板瑞克了。我还知道,疫情带给我们的不是生死离别,我们的个人情感,生活际遇,甚至价值观念都在无声地变化着。
瑞克,生活已经恢复常态了……
我们还能重逢吗?
作者简介
马风春,Ma Fengchun,澳洲退休机械工程师,来自北京。居澳三十二年,曾做社区义工,喜爱文学,不服老,活到老学到老。
2024-12
编后语:
编完这期稿件,一位漂泊海外打工者的华夏之子,从现实生活命运出发,对生活娓娓道来,该珍藏的珍藏,该放弃的放弃。
感悟生活,感恩贵人,一个人在生活路上,有贵人相助是难能可贵的。
很多人的成功不是因为有多大才能,而是因为贵人相助,慧眼识才,才有了成功的鲜花和精彩的人生。
读了马风春老先生的《我的疫情岁月》一文,对打工人群再一次深度思索,只要是在他人屋檐下打工,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有很多无话可说的滋味。
说也好不说也罢,你愿意说道说道也不错,感悟生活的真谛,从中受到教益并有大的收获,也是舒服的身心健康。
再说,人活着,就要和他人交往,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往中产生的。
比如友谊、爱情和恩赐……
善待自己和他人,不计得失才心安理得,活出精彩来……
至于作者不如意的一点就是,过去的贵人相助变成了陌路相逢,心里苦闷转不过来这个弯。
其实,生活七彩,瞬息万变,人和物都在变,只要你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看透人世看开人事,只要是平安健康,轻轻松松过好每一天,这就是福!
总之,一句话,看开看好看淡保持自我心态静然良好与人为善就是优雅人生。
马风春先生呀,没有必要沉浸在过去的情感不能自拔,放开胸怀过好晚年幸福美满生活就是对生命的奖赏!
今天是2025年1月2日,新年伊始,编者代表全体工作人员致敬在澳洲务工的机械工程马风春老先生,祝您及家人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附:
辽宁大连网友孙桂芝:
致华裔澳大利亚网友马风春先生:
韶华依稀几天前,今朝微信耄耋年。
互联网地球称谓村,大洋彼岸可安宁。
澳大利亚网友马风春先生回文:
桂芝女士,您好!谢谢对我拙文的看重和推荐,您看着办吧!那是我的一段真实经历,意在沟通中西文化,感恩人世间的好人,善人和提倡“爱”心。祝福大家,朋友遍天下。
老马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