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董树印,笔名董素印,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射阳县杂文学会副会长,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党务、文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近四十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各级媒体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万字,百余篇(档)作品受到国家、省、市、县单位表彰奖励,编辑的《射阳新闻》曾连续五年被江苏省广电总局表彰;著散文集《岁月留痕》《岁月成诗》,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全国首届文化界劳动模范——中国文学界劳模;现供职于射阳县行政审批局。

重读《为人民服务》
文 / 董素印(江苏射阳)

《为人民服务》一文还是当年在初中就读时读过的精典课文,数十年过去,如今作为党内一员,再读此文,与当年听取老师的讲解,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和理解。
张思德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洞内,牺牲时年仅29岁。当时,在抗日战争十分艰苦的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毛泽东主席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团结动员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经典文献,与《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并称为“老三篇”。这是毛泽东主席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文章曾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和国民党统治区《新华日报》等报纸上,1953年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并编入了中学教课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在党的七大上被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党和人民军队必须坚守的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
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主席提出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重要观点,这是《为人民服务》的精髓。文章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生死观,道出了衡量人的生死价值尺度,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并开宗明义地指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文章号召我们党内每个同志都要牢固确立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生死观,牢固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模范实践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生死观。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担负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此后的革命历程中,党始终坚持开展斗争为人民、依靠人民闹革命,在人民的帮助、支持下,才能够一次次化险为夷、绝境逢生,从弱小走向壮大。纵观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像张思德同志那样的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生死观就是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他们心中装着人民,人民永远怀念他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8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之后的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来检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将其作为座右铭,包括中南海在内的各级党政机关也随处可见“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口号;“为人民服务”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和根本遵循。
“为人民服务”也就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是强党兴国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的利益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把人民大众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人民谋利益,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共产党人高尚的政治方向、道德规范、实践活动,让人民群众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才是他们忠实的代表,忠实的服务者,因而,人民群众才能忠诚地响应党,拥护党,跟党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