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先进的东西,包括先进科学技术、经验、科学管理,以及一切人类文化文明成果,均可学习吸收和应用。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刷新人类所取得的文明成果。未来的发展,变化莫测,未可知,又可知。
当下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仍然领先于中国。尤其是最具先进和代表性、广泛运用于方方面面人工智能(AI)等领先于中国,中国已在奋起直追。某些方面,虽有超越,但整体而言,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领先中国。
不论是从建国的历史,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和经历,以及成熟度,中国仍然需要学习所不具备的领先于中国的东西。但务必提请注意:学习与“拿来主义”,照抄照搬,是有根本区别的。
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绝不是“拿来主义”、不是照抄照搬、也不是依葫芦画瓢、更不是停滞和静止的刻舟求剑。必须要有与时俱进,创新赶超之意识。要坚持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指导方针下,学习一切符合中国实际和国情、有利于发展强大中国、民族复兴的先进的东西。中国“改革开放”,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伟大的转折。
如果脱离中国的实际,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再先进的东西,只要是对中国不利,甚至有损于中国,还不如不学的好。
为什么中国当年学习苏联?苏联模式,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为什么改革开放,不再学习苏联的模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考2024年5月5日“苏联模式行不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学习一切人类先进的东西,绝不是拿来主义”。苏联当时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当时中国的“老大哥”。学习老大哥的东西?因为中国建国比苏联晚,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中苏属于“同一意识形态”,美苏两大阵营对抗,苏联代表的是社会主义阵营,建国后只有学苏联社会主义,当时似乎没得选?由于牢固的,坚不可破的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所禁锢,由于时代的限制,认知的限制,不可能去综合美西方先进的东西为中国所用,只好一切都学习苏联,甚至到了照搬一切模式……
通过30年的实践检验,证明不符合中国国情……苏联那一套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学习借鉴人类先进成果时,应持有批判性思维,既要积极吸收,又要有所选择、有所创新,不能盲目照搬。以下几点必须引起注意
一、广泛性与积极性: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地、各个时代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成果。
二、进步性与价值导向:所谓“先进”的,通常指的是那些能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知识和实践,一句话就是要对中国所需要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绝不是拿来主义。
三、反对盲目模仿:拿来主义意味着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外来事物,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否则可能导致文化的同质化,丧失本民族或地区国家自身的独特性和创新力。
四、强调批判性思维:在吸收外来知识时,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判断其适用性和有效性。需要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甄别,区分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注重本土化改造与应用:即使是非常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也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并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由于苏联几十年的社会模式,苏联没有更好的发展,因而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学习西方的模式,完全照抄照搬地拿来主义,全盘西化,全部资本主义自由化,这些东西在苏联“水土不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以失败告终,导致苏联解体,从世界上消失。
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功了,中国“改革开放“与苏联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再是单一的苏联模式(也不是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全面自由经济体系),一大二公,计划经济,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国有民营(公私兼备)计划加市场,混合型经济体制……双能驱动(不详从简)详细参考“苏联模式行不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文章。
六、倡导自主创新与发展:单纯依赖引进外部资源并非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创新来实现长远发展。
在此还特别提及和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正确的,不仅正确十分正确,绝不质疑。但绝不能脱离历史和时代局限的背景……不切合国情实际的、所谓“政治正确”、还理直气壮的、讲大话,空话,……现在还有的人把那个时代条件背景下的所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针对主要是刘 周同意刘)拿来说事儿。简直是混账透顶,是无知地缺乏对历史的深刻了解……中国第一艘航母是怎么来的,中国有的技术,或者说突破某些技术的基础是从哪里来的?其发展脉络和历程,引进、学习、模仿、创新、超越 ,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说从一穷二白的中国,就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不也都是这样过来的吗?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这毫无疑问,毋庸置疑,不能质疑。这次仅举一例,多了去了。
中国的第1艘航母是“从引进,学习,模仿,创新,超越,经历了这样无数艰难曲折的、循序渐进的、不断发展的艰苦历程。到如今,中国是世界唯一具有最完备工业体系的国家。从制造一根针到制造航空母舰,从设计到成品,如果愿意,不需要任何外力……这是根据当时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循序渐进的征程,是中国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不断探索,从一无所有,一穷二白,到今天的第界第二大经济体。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复兴。(参考:中国第一艘航母与瓦良格号自主与引进模仿与创新虚无实有 23-07-02 11:22)
引进,或是购买,是交“学费”,进行模仿学习,目的是为了超越和创新,而不是完全依赖,或永远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七、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教育领域,学生学习,或留学国外,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但同时教育他们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还有是否符合本国需要。科技研发,促进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的同时,注重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之,“学习一切人类先进的东西,绝不是拿来主义”。既要肯定学习的必要性和广泛性,又要明确在此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论——即要有选择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地吸收与应用外来先进成果。面对浩瀚如海的人类文明成果时,既要勇于汲取营养,又要善于消化融合,以实现真正的自我提升,使国家发展和强大。
八、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
针对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邓.小.平强调:“我们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外国的一切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基本点还是立足于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在对外开放工作中的“基础”“首先”“主要”和“立足点”地位由此可知。对此,邓.小.平有着充分的阐释:第一,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体量庞大,“完全依靠外国资金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是不可能的”。第二,中国的对外开放必须照顾到自己的特点,照搬别国模式是不可能的,“要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独立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困境”。第三,引进外资和技术不能太天真。“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一些还是老殖民主义者头脑的人仍然“企图卡住我们穷国的脖子,不愿意我们得到发展”。与此同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开放交流过程中总想要干涉他国内政甚至寻求改变社会主义国家体制,这些都是需要警惕的。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 邓.小.平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此。中国曾经按苏联模式三十年,历史和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苏联模式行不通。必须吸取深刻的教训,只有摔过跤子,绊过跟头,才知道哪条路能走,哪条路走不通。
为什么苏联“一大二公”,“计划经济”,“中.央.集.权”……等模式的“当年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康庄大道。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炼为“邓.小.平理论”,并明确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同时从邓.小.平理论具体“新”在何处的角度深刻揭示了其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与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理论本质,从而清晰有力地阐释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将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使其成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江山稳固,后继有人,邓.小.平以后的几代领袖,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
我们正是在学习一切先进文化文明、吸取其一切先进成果的所需要的营养、并融合其中国实际的国情,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和超越,在不断发展中强大了国家。
*本篇外 另参考:(虚无实有 24-06-22 09:32·)善于学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虚无实有2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