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转山记
文/高秀青
我在世界屋脊、地球之心,我在这神的殿堂,借着冈仁波齐神圣的天光,回望家乡。
扎根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我的心脏却跳向了远方。六月十九日,我朝着落日的方向驱车直上青藏高原,途经拉萨到达日喀则,补糖、吸氧。两天的高原适应,让我更加坚定了转山的愿望。又经过二十多小时的云中天路,我于二十三日上午到达冈仁波齐神山脚下的普兰县巴嘠乡塔尔钦。小村庄像大山褶皱里的一颗珍珠,如此干净、美丽。街道两旁,酒店林立。转山的人,络绎不绝。
为了保持最好的状态,我放弃了最美的晚霞、错过了浩瀚的星空,在傍晚时便沉沉睡下。好在有耀眼的启明星在雪山之巅等待着我。吃过早饭,备好转山的物品,我便出发了!
徒步一公里,景区巴士六公里,我便来到经幡广场。在喇嘛师父的指导下,我挂好自己的经幡,走到佛塔前,放好贡品,双手合十,净化心灵!喇嘛师父点起藏香,膜顶,叩拜,祷告,祈福!当风马旗烈烈做响的时候,我们正式开启了转山的行程。
步行一小时,来到曲古寺。据说围绕曲古寺磕一遍长头,等于转神山一圈儿。我想,这可能是对体弱者的一种安慰吧!未做停留,继续前行。
高原,缺氧,还是一路向上。中午十二点到达第三补给站。饮食大厅以售卖藏食为主,我只好买了泡面、可乐果腹。吃完后,便在休息大厅中预定好的小床上稍作休息。许是这空阔的大厅只有我一个人,许是云上行走着实令人倍感疲惫,且恰好又有呼啸的山风助眠,我竟沉沉睡了一个多小时。
近两点钟,我再次前行。正午时分,高原的紫外线非常强烈。我戴好墨镜,透过茶色滤镜观察淡褐色的神山。金顶璀璨的神山端坐云上,俯视众生。向上是褐蓝的天空,不时有雄鹰盘旋而过;向下是奔流的拉曲河,河水清澈见底。走近河边洗把手,拣上几块黢黑的石头,在路边垒起玛尼堆,以示虔诚。在大石头上小憩,顺手拿出一块儿面包,掰成碎块儿,放在手掌上。时时有不知名的小鸟落在手心享受美食,偶尔也会有一两只土拨鼠快速跑过来,瞪着圆溜溜的眼睛,趴在我的腿上也要分一杯羹。在神山的福泽中,人与自然是这般的和谐、美好!
下午七点钟到达第一天行程的宿营地——芝热寺。白狮威武,红墙醒目,雕梁和幡旗的色彩在落日下泛着粼粼金光。金色蓝色间错的屋顶,仿佛神山与天空在这里相拥,而白色的玻璃窗又像是云朵般澄明。这里海拔五千二百多米,稀薄的氧气着实打败了不少转山的旅客。忙碌的救援车早已不知来回多少趟了。
我走进一间民宿,四、五十平的大厅是客人吃饭的地方,临街是一间是厨房,其它两面是客房。街上除了藏民来回走动,几乎看不见转山的人。走了一会儿,感觉有点儿喘,我便折回宿地。八点多开始吃饭,人还真不少。看看菜品,米饭、面条、炒菜,挺好!民宿不大,就一个藏族老板忙得不可开交。吃过晚饭,我看到货架上摆的食品、日用品、氧气罐儿等,几乎都拿光。老板收拾完厨房,回来算账,一点儿不差。这让我不禁想到李汝珍笔下的君子国,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
晚上吸了三次氧才堪堪睡下,凌晨五点便又出发。同行的人用手电筒在星空下、在群山间劈开了一条路。天上,星稀月明;地上,光芒万丈。这里的海拔高度已经超过五千三百米,救援车辆无法行走,手机信号进入盲区,高原反应异常强烈。我们谁也没有说话,但谁也没有停下。
中午十二点多,我们终于到达了卓玛拉垭口。这里是转山途中的最高处,海拔五千七百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归零,人的心中仿佛打开了一个圣境:天风浩荡,雪山巍峨,积雪静默,巉岩冻结,风马匍匐。慈悲湖没有一丝波纹,好像神灵的眼睛,日夜保佑着那一群群转山的孩子!
站在群山之上,站在离神灵最近的地方,我就像一个叛逆的孩子找到了心灵深处的根。此时此刻,我最想念的还是万里之遥的家乡。回望东方,我的亲人、朋友,我扎根的土地,我借这一缕神的光辉祝你们幸福、安康,扎西德勒!
作者简介:高秀青,文学爱好者,喜爱阅读和写作,慧眼世界,慧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