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全福,浙江长兴,长兴县诗词学会会员。四零后,今年八十岁,退休教师,一生奉献给乡村的教育事业。退休后,热爱中华诗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余生!但愿与诗相伴,它才是我经历沧桑创作的源泉。让美丽乡村的诗词伴随夕阳走向远方!作为本土乡村诗人,作品仅发表于县教肓局退协《长兴老园丁 》.县诗词学会《西吴诗声》.江南红村《仰峰》杂志。
其中部分诗词发表于《上海滩诗叶》、《腾岳诗词》、《梦幻诗苑》、《稻田文学》等全国诗刊。同时,爱好广泛,旅游、摄影、美术、书法,多次获奖。有六十幅书画作品被学校收藏,余生诗词相伴,醉夕阳。

我对诗词创作的感悟
黉园师表传经授道育桃李,诗苑新徒朝诵暮吟度春秋。这是我一生的写照与总结。前半生在黉园为师,后半生在诗苑学徒。
我是四零后,能活到今天实属不易,还能吟诗作赋更是难得。特别感谢黄汉江教授创建的诗词创作平台,先后主编了《黄浦江诗潮》、《上海滩诗叶》和《古韵今吟》等巨著,让多少中外诗词爱好者圆了诗词中国梦。是九江的诗友“布衣”先生,把我的诗词推荐给黄主编,第一次发表在《上海滩诗叶》上,接着我的九十首诗词在《古韵今吟》发表了,这是一个乡村草根诗人梦寐以求的事。

我是在浙北农村长大的孩子,九岁随父到安徽铜陵求学十年。六二年国家困难时期,全家回乡务农,十九岁参加工作,为乡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退休后开始诗词创作,前十年写的都是“打油诗”,自由文学体,全是信口开河。后十年,幸遇几位著名诗友,在他们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格律诗的创作。先后发表在江南小延安红村《仰峰》杂志、长兴县诗词学会期刊《西吴之声》、长兴县退教协会《老园丁》季刊。曾多次获奖,这是我诗词创作的全部经历。诗词创作的特殊性诗词创作是一门心灵碰撞的艺术。要真心诚意,它是孤独者的手艺,须一意孤行,方可成就。无论是“吟安”一个字,或“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体现的是一种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种“诗文随世达,无日不趋新”的文化基因。纵览古今中外,凡是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学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名利,坚守清贫熬出来的,都是孜孜不倦用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都是以简驭繁,不厌自详,笔耕不辍码出来的。诗词创作不仅要遵守法度,还要有才识,更要有情感。常言道“诗言志”,又云“诗者情之所至也”,诗人入得境来,诗意才油然而生。文学作品中的每一步,都在叩问内心,叩击灵魂,要想抵达“望尽天涯路”的高远境界,怎能不经历一番“独上高楼”的心灵苦旅。法国作家拉费里埃说:一定是阅读为先,写作在后。所有作家一定首先是读者,正是由于酷爱阅读,才希望可以写作。读多了才能吸纳,直至内外通行的表达方式,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诗意方得自然顺畅
二 、 诗以言志,爱国是根基读史,勿忘国耻,不忘初心,才能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总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自古到今,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话剧,无一例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中国》等等。都是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这是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更是诗词创作者的密码,是优秀文化的主线和基石。
本人主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远离虚假,陋室梦幻写作。我的作品大部份是游记,有诗友指出,你的诗太实际,可以虚实相加。我觉得写实实在在的文字,心里踏实,过于虚无飘渺的文章是不可取的。过于华丽深奥的词典,让人心生浮躁,望而生畏,过于千篇一律,循规导据,会让读者乏味。再好的作品,没有爱国之心,强国之志,也是德不配位,总有一天会被民众所唾弃。
三 、毛泽东主席诗词是我创作的典范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读千家诗,行万里路,品唐宋八大家,了解著名诗人的佳作,分析时代背景,人生经厉,时而吟诵他们的绝美诗句,感受其中“诗的味道”。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备的文化基因,诗词传承更不可偏废。我的诗词启蒙,原自于一九六七年,因八分钱在杭州书店买了一本《毛主席诗词》袖珍小册。而且是毛主席诗词笫一版,几十年保存完好,工作期间随身阅读。毛泽东主席诗词豪迈奔放,婉约而富有哲理,文锋锐利,学识渊博,不愧为现代诗词文学的最高境界。几十年的山区教学生涯,是毛主席的《老三篇》激励贫苦人家的孩子走出大山。一首七律《长征》鼓舞师生奋勇向前,毛泽东思想才是振奋华夏的动力,也是我创作诗词的源泉。经常诵读毛主席诗词,会让人耳目一新。我读过梦想中的语文老师高盛元的《诗的味道》,关键是“拿出一点时间给诗”,了解名人诗集,了解诗人,了解“诗史”,华夏是诗的故乡。为了去圆中国诗词梦,让我们去了解更多诗的故事,创建诗的文明和责任担当。
四、诗词同源,文风特异,各放其彩中华诗词渊远源长,天下学子万万千,因经历、学识、地域所限,文风各异,放眼当今各省、市县诗词学会及五花八门的诗词群。学派林立,学风各异,特别是参加诗词的人群,创作主题各有所长。作者有写史记、游记、写人记事、写景抒情、写花鸟草木等等。为跟四季风、节日风、各种征稿竟赛到处可见,文采竟技、争论更是层出无限。借鉴唐诗宋词,认真研读名家佳作,持之以恒坚守创新。歌颂英雄,歌颂新中国壮丽山河,赞美新农村、新风貌,赞美新人新事,是每一位诗词爱好者不错的选择。我永远牢记,在诗词创作之路上指导成长的老师、诗友、前辈。下面向大家推荐身边几位各有所为的诗词作家!
1.夏生根老先生:字秋丹,与我同龄。他以“梅花扑鼻香,诗书绘华章”,擅花鸟间作山水,尤爱梅、兰、竹、菊四君子,画风以工兼写意,以诗造意境。现为“华夏诗文”兼职编辑,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诗词家协会名誉会长,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名家”称号。赠我《夏轩拾趣》诗画集一本。
2、盛建新先生:退伍军人,我的格律诗指导老师,他的作品近万首,先后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上,长兴县诗词学会著名高产诗人。在全国各大诗词群里都能欣赏他的诗篇,他的诗格律严谨,知识面旷阔,南北交融,更有不少军旅诗文。同时热心于公益事业,不愧为新时代文学爱好者的典范。
3、任元银先生:长兴县人,湖师毕业,执教终身。他是专一写人物的诗人,现已出版两集《诗海情缘》,第一集写四大名著人物诗词。《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外加《十大元帅》人物形像无一不缺。第二集写中国皇帝专辑,记录了中国315位皇帝的史诗。我把任大晟老先生,为《中国皇帝专辑》写的“序”,摘录部份,正是每位诗词创作者去深刻体会的,也许这个创作过程才是一个文学作者应该具备的品质。任大晟老先生在《中国皇帝专辑》序的摘录:元银老师任教时“兴来欲把诗情寄,未梦生花秃笔描”,甚至“披银裹素访朋友,同醉梅香煮雪天”,颇有几分疏狂的古风。退休后,他虽享受着“一箪鸡黍一瓢酒”的恬淡生活,但闲暇之余,却不愿虚度光阴,专注于读书和吟诗。日积月累,在“令我和诗开笑颜”中辑成厚厚的两册,捧起来沉甸甸的。
这本诗集共咏怀中国历史上315位皇帝,从秦皇汉武到末代的宣统,堪称是一部以帝王为轴的历史长卷。纵观咏史的诗词,因以博征文史为重,从中可以发现,其辞章漱玉为浆,炼金为液,其对仗如鸾翔凤翥,岳峙渊博,其雅韵欲流,顿挫绝佳,其义理风格沉雄,寄慨遥深。读他的诗,在优美的文字与表现人类情感和体验相结合,作者善于独具慧眼地捕捉到常人失之交臂的诗情画意中,把抒情、叙事、议论融于一体,把怀古与伤今熔为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概括提炼成感人的诗歌艺术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读其咏史诗,不仅引发思古之幽情,更引读者对古今之思索,历史是有生命的,一切艺术文学最高境界,要有灵魂。
五、多余的话一首好诗是社会财富,弥足珍贵。日月经天,山河壮丽,华夏大地上几千年来的文明生机不朽,给炎黄子孙源源不断滋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创作时代新风尚。一名乡村教师,与诗词结缘,所发表的作品仅为汪洋大海中一滴水珠,过于渺小,不足评说。梦酣不觉弹指岁月,转身已是三千华发。为圆我的诗词梦,在夕阳余辉下,愿与众位诗友继续耕耘,辛勤研读,奋力创作,用绝美的诗词记录新中国的繁荣昌盛。
张全福 2024年10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