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漆毅老师的佳作《乡村雪飘牧心情》「飘舞的剑」(7174辑)
乡 村 雪 飘牧 心 情
漆毅(穿青人)
经历了那场百年不遇的雪凌灾害后,让我想起了生命中经历过的一次次乡村飘雪;想起了在乡村雪野上的一次次踏雪;想起了在乡村原野上一次次放牧心情时的感动……我的心情,有时神爽、有时空明、有时迷悯、有时象云、象雾、象一风、象诗、象梦……雪花,质本洁来还洁去。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很多高人雅士都喜欢雪。我算不上高人雅士,但自己有权利喜欢雪。乡巴佬,自有乡巴佬的兴趣与爱好。
飞雪的时候,高人雅士除了喜欢踏雪,往往还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人生妙悟。我还清楚地记得有这样一个启人心智的佛家故事——一个下雪天,庞蕴居士辞别了药山禅师。药山禅师派10位禅僧把他送到门口。望着满天飞舞的片片雪花,庞蕴居士说:“好雪!片片不落在别处。”有个禅僧问:“落在什么地方?”庞蕴居士就打了他一掌。禅僧说:“居士这样太草率了。”居士说:“这样的人,也称为禅僧,阎王爷不会放过你的!”禅僧问:“居士怎么样呢?”居士又打了他一巴掌说:“你眼睛里看见,却如同没有看见;你口中说出,却如同没有说出。”这虽然只是用佛心处事的一个小小的禅机与佛理故事,却蕴意丰富啊!
因为,在佛家看来,大地宇宙之间,没有一项不是学习的对象,没有一项不是佛法。只要用心去想、去思、去品、去悟......就能成佛!这正如《红楼梦》中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所言的那样:“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从晶莹的飞雪,庞蕴居士悟到了佛性的清净;悟到人生的洒脱意趣!禅僧呢?就雪问雪,所以挨了巴掌!
一个人如果没有对人生、宇宙的彻悟。那只能是: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如同视而不见,糟踏了好山好水。彻悟了,寻常事物就会透出其中的闪闪灵光与灵气。牵着你的顿悟一路御风而歌!当然,在人心不古的时下,不少人却在PK佛性和禅机。以此搞笑,借机一乐。我就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笑话——唐僧、悟空师徒俩,去某家大公司搞竞职应骋。悟空被拒绝。理由是——1、只有一根破棍,没房、没车;2、保镖职业危险;3、曾三打白骨精,对女性有暴力倾向;4、曾坐五指山牢,有前科。唐僧一路通过。理由是——1、有宝马;2、是高级公务员,手下有员工;3、跟皇上有关系,后台硬;4、精通梵文等外语;5、发型时尚,和笑星陈佩斯一个款式。
我的A名牌大学进修之行,使自己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没有完成学业,成为人生中的一大憾事。开始的日子,我认为这个结局,将会成为自己一生中心灵上的阴影。这一生,将会永远挥之不去!
我在家乡养病的那个冬天。某日,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大地一片银装素裹,这真是一个有雪飘的好日子。我们一家人在雪地上玩、闹、吼、笑......还照了“全家福”。这场大雪,一扫我往日的愁容满面。我欣慰,妻子高兴,女儿快乐。都说一家人很长时间没有这样开开心心了!很长时间没有这样开开心心地在大自然中享受天伦之乐了!望着“质本洁来还本洁去”的雪花,我久久凝眸无语。心情渐渐宁静,神志渐渐空明,烦恼渐渐逃遁……于是欣然有悟:我的烦恼,源于放不下。
雪花呀!与我不一样:该飘就飘,该化就化;落到什么地方就算什么地方;白雪依然是白雪!这,正如一个禅机故事所言的那样——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她谈禅说理,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间禅房中,落锁而去。妇人气得跳脚大骂。她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种地方来受这份活罪呢?”高僧说:“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说罢,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来问妇人:“还生气吗?”妇人说:“不生气了。”高僧说:“为什么?”妇人说:“气也没有办法呀。”高僧说:“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说罢,高僧又离开了。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高僧说:“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着,又离开了。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到了晚上,围炉闲坐。我又到书房中去翻阅了一些关于佛教的书籍。有一段关于慧海禅师和一位专门研究佛理的律师的对话,同样让我感受颇深。对患严重神经衰弱的自己,启发多多——律师问:“和尚!您修道可用功吗?”慧海答:“当然用功!“律师问:“您是如何用功的呢?”慧海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律师万万没有想到:慧海禅师的回答竟然是这样简单!便说道:“一切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们都和您一样在用功吗?”慧海答:“不一样。”律师问:“怎么不一样?”慧海答:“有些人该吃饭时不肯吃,该睡觉时不肯睡。千方百计,索讨搜求,所以是不一样的。”
在一般人的意识之中,修道是一件苦差事。不是“头悬梁,锥刺股”样的艰辛;至少也是废寝忘食的差事。慧海禅师却将如何用功修道说成是:“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问题看似太简单,实则是大质大朴大智慧啊!人世之间,真理越深奥,其表现就越直白。正如伟大领袖毛浑东一语点眼的真理:“枪杆里面出政权!”其实,是佛也罢;还是佛与中国儒家思想大融合后发展而成的禅宗也罢;讲究的都是本心清净!不但能做到本心清净,而且能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人生。要求做到既洒脱,又有意趣。一切都想开了,思想上的种种包袱,就会放得下。心无牵挂,就能自然适性地生存!该吃就吃,该睡就睡。一个人该吃的时候吃不下,该睡的时候总是失眠。说明心中仍不清净,仍在为这思虑,为那担心;仍有想不开的事情。这想不开之事,无非就是个人的名和利。
一个人,只要能从积极的方面去领悟禅师的修养功夫,就会从患得患失的心态中解脱出来。做一个胸襟开阔的大度之人。饥来就吃饭,困来就睡觉。这,就是惬意的人生啊!乡村的雪后日出,也能给人生极大的启示。
我就喜欢雪后日出。这不是随便说说的,是自己真有的感受、感悟、感叹、感慨......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这样写道:“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雪霁天晴,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的时候,那红艳艳的太阳照着白皑皑的雪地,阳光与雪色交相辉映。这时的祖国,是多么的艳丽壮观啊!作为祖国的儿女,焉有不自豪不骄傲的!
我还记得自己曾经读过的一部小说,女主人公是这样来描述“雪山日出”:“终于,我抬起了头。啊——我紧缩的心突然充血了,胀大了。我浑身发热。那是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啊!处处,雪山峰顶在柔和明丽的朝晖的映照下,闪烁着神话般瑰丽多彩的颜色。在那静穆的群山之中,这是一座怎样令人神往的光彩夺目的顶峰啊!泪水‘唰’地一下夺眶而出。泪花迷离中,我仰望着的宝光璀璨的峰巅更加迷人。那不是理想世界的闪光吗?我感到我心中沸腾的热情,我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最纯美、最强烈、最深沉的感情,这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一下子都集中体现在这最美的景物中了。也只有这高尚、纯洁、光辉的雪山顶峰,才能使我的感情升华,才能表达我的幻想、我的追求、我的希望!”
这场雪山日出,真是让人心动啊!心动得马上就想去体验一番!感受一下,这种自然之大美。这样,既可修身养性,又可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一个人只有心里空明了,心情才会开朗起来,美好起来,意趣起来,诗意起来,超脱起来……我在故乡养病的日子,常把心情放牧在乡村旷野上,特别是有雪覆盖的乡村旷野上。乡村旷野上的山川灵气、鸟语花香、月白风清……从此滋润着我那疲惫的心身。山村的雪野,让我特别感动和投入。
瞧!那黝黑生动的底,托着雪白的花,就是一幅天造地设的大写意的苗家蜡染。那是天上的仙女,向苗家的阿妹、布依家的阿姐学习蜡染的作业。在这充盈着民间艺术的氛围里,在这空寂中,蠕动着希望的山村雪野上,我可以尽情地把疲惫的心情放牧。寒冷中,我让心情啃食山川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让心情咯吱——咯吱——咯吱——地踏着积雪。在天地苍茫间,我悠闲得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杂七杂八地想。让心情,慢慢地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啃食着乡村旷野的精气;嚼食着乡风民俗的朴实;回味着山魂水韵的灵光;品尝着时代脉搏的颤动……反刍着、反刍着,反刍着……别是一番美味在心头。在雪天里,浸透了山村意识的山里人,也像大山一样朴实;也像山溪一样清灵。
不信么?你只要静心聆听山哥、山妹们吼响的山歌,就知道他们是一群如何生活得有个性的人——“九个阳雀住一窝,嫁到婆家受气多;哭脸拿当笑脸戴,冷水拿当热茶喝。”这是一位山间的布依族女子所唱的山歌。虽然有太多的无奈,但又是多么的蓄势待发!这真有一种小媳妇终于会熬成公婆的憧憬在张扬!这,是在无奈中张扬着希望!同样,有一首山歌是这样唱的——“不信命来不信神,只信政策得人心;喜看三中全会后,强了国家富了民。”这,是山间男子所吼响的山歌。是多么的洒脱,又是多么的知道感恩!这就是山里人朴实与醇厚的体现!这些,具有独特山地意识的山里人才会拥有的。他们有时温吞吞地过日子,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茅房、石磨、粗布、酸菜、豆汤、辣椒、烈酒、旱烟、粗茶、淡饭……永远是他们生活的主色调。他们不断地上山下山,追赶着日月星辰。
忠也罢、愚也、奸也罢、穷也罢、富也罢、憨也罢……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大山深处,都有其生存的空间。只要能生育山里人十分看重的儿子,延续得了这山旯旮里的烟火、香火;山里人就满足了!
对于山里人的祖先,其后代们都会用丰富的想象把其“炒”得顶天立地!山里人有大山一样的胸襟,有他们豪爽的一面: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明明白白地养汉子;风风火火地玩女人……他们打猎、摔跤、打架、斗殴、跳坡、祭祀、游方、对歌、逛月……折腾得惊心动魄、山摇地动、日月无光……从来就没有涩手、涩脚地过日子!山里人有固执得九头牛也拉不回的犟性;同时又有易被欺骗、被愚弄的一面。
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这条封建绳索,千百年来一直勒住了山里人的脖子。让他们一时半会,都无法喘过气来。有一首民歌,真切地吼出了山里媳妇只生女孩而不会生儿子的悲苦——“新娶媳妇一枝花,山村却是豆腐渣;为何破落这样快?只因生个小女丫!”山里人,也有其精明和识时务的一面:时代潮的冲击下,他们打开山门,迎纳新生事物!他们集资、办学、养猪、种药材、开工厂、闯世界、逛市场……他们过罢武打功夫片的瘾后,同样关心新闻联播和信息广告。山里人有…………
在家乡养病的日子,我把心情放牧在有雪飘的乡村旷野上。收获的益处,是多多的。生命中的郁积,既能得到渲泄;又能享受一回宁静中蕴藏希望的妙不可言!如今的人,目光为什么总是盯着闹哄哄的城市?总认为城市才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实际呢?在乡村,自有在乡村修身养性的乐趣。记得法演禅师有一首诗就是这样写的——“白云堆里古家风,万里霜天月色同。林下水边人罕到,方知吾道乐无穷。”特别是在提倡“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绿永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当下,一个人平静地生活在环境破坏不严重的乡村。保住那点作为人的天然本性,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情趣的事情;那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俗话说得好:“最大的是人心;最小的也是人心。”一个人要修心养性,必须将自己视为放入大海中的一滴水;才会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回归到他(她)所生存的环境,方能找到生存的位置和价值!要得“佛”的精神永生,只有和众生永在一起。施以种种方便,令众生远离一切苦恼。这就是佛的博大胸怀,也是人生修养的大境界。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要修炼自己的品行,脱离低级趣味,从而做一个高尚的人!其目的,不是为了独善其身,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所谓“清高”;而是为了牺牲小我,解救大我。这,就是所谓的“摩顶放踵,所在不辞”。在世人的眼中,一滴水,也许不起眼。可是,大海就是由无数的一滴水汇成。大海以博大的胸怀,容纳无数的一滴水。一滴一滴的水,又组成了大海。大海因有每一滴水而存在;每一滴水因大海而生。在人类社会中,人的个体与社会之关系,就犹如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一样。社会是由无数的个人组成,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如果一个人离开了社会,就无法生存。就像一滴水处在空中那样,很快就会干涸消失。同样的道理,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有益于群众;有益于他人;益于国家民族;有益于社会……你做的事才有意义,才能永存!尤其是那些居于社会要务的主持者,其行为,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效益。在决策时,更应该想到社会大海中的众生,做到事事不脱离群众,事事从群众的利益出发。
其所做的事,才会有益于社会。其精神,才会永生。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乡巴佬。因病,回归乡村。在融入大自然最深的乡村去修身、养性、祛病......我从雪的品性中,得到了启发。心情,得以在乡村旷野上放牧。这,就是我人生旅程中所拥有的一段福气。我在乡村养病期间,得到佛与禅宗的滋养。特别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并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后产生的禅宗,对我的影响更大!禅宗强调众生与佛无异、自心即佛、平常心是佛……佛法平等、无有高下、没有贵贱……注重发展人的自身潜能,主张自修自悟,自证,自度……反对外在偶像,否定权威。这对解放人的思想,树立自信心,积极认识世界……都有其积极的意义!佛与禅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的真理与智慧,总是教导人们必须去除恶从善、淡泊人世、净化人生、救苦救难、稳定社会心理、融洽社会关系等。这些,都是有益于社会和有益于人类的!
我在乡村养病的日子,自己是多么的感恩净洁的乡村雪花!自己是多么的感恩乡村原野上的片片野梅花!它比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还要野性、洒脱、霸气......<<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满山遍野怒放的野性红色与晶莹的白雪相辉映于天地苍茫间,那才叫烧人目光!感恩乡村原野上的片片野梅花;感恩乡村的飘雪;感恩空寂的乡村的旷野......洒脱了我的人生意趣!有雪飘的乡村旷野,放牧了我郁闷的心情!宗教,虔诚了我的为人处事!乡村雪飘陶冶了我的人生志趣!这于我来说,真是受益非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这样生存——佛心处事!禅宗阅人!儒者无惑!乡野牧心!梅润智!雪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