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年猪与放鞭炮
文/罗世识
在岁末年初的乡土画卷上,杀年猪与放鞭炮,如同古老村落中的两曲歌谣,一沉一扬,交织着年的韵味与深意。它们不仅仅是节日的仪式,更是文化的符号,心灵的回响,让人在岁月的长河中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更迭。
杀年猪,那是一幅凝重的油画,记录着农耕文明的坚韧与厚重。当那头承载着农民一年辛劳与汗水的年猪,在年终岁末被宰杀时,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血腥与肉香,更有对生命循环的敬畏与对自然法则的接受。这是一场对过去的告别,也是一次对未来的期许,但在这份仪式感背后,总难掩生命的沉重与无奈。杀年猪,像是一部古老的史诗,讲述着人与自然的依存,也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它让我们学会了感恩与珍惜,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沉重与压力。
而放鞭炮,是一幅生动的水彩画,描绘着新年的欢快与自由,也是一场欢快的庆典,是对新年到来的热烈欢呼。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灯火与天空中的星光交相辉映,鞭炮声便如潮水般涌来,此起彼伏,响彻云霄。那些五彩斑斓的火光,在夜空中绽放成一朵朵绚丽的花朵,它们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礼。孩子们捂着耳朵,却又忍不住从指缝间偷看那绚烂的烟火,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大人们则围在一起,谈笑风生,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也憧憬着新的一年。放鞭炮,不仅是对旧岁的告别,更是对新年的迎接,它用声声巨响和绚烂的火光,宣告着时间的流转,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与无限期待。
放鞭炮,更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在鞭炮声中,我们仿佛能够暂时挣脱生活的束缚,让心灵得到片刻的释放与飞翔。每一次鞭炮的绽放,都像是对自由的呼唤,提醒我们不要被生活的重担所压垮,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与自由。放鞭炮,如同一首欢快的歌谣,唱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让我们在欢庆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意义。
对比杀年猪与放鞭炮,两者虽同为年俗,却各有千秋。杀年猪以其沉稳厚重,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厚重与不易,也让我们学会了感恩与珍惜;放鞭炮则以其欢快轻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与自由,也让我们在欢庆中找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或许更需要放鞭炮所带来的那份轻松与愉悦,来平衡生活的压力与挑战。
因为放鞭炮,不仅仅是一种习俗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情感的释放。它让我们在欢庆中找到了年的灵魂,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鞭炮声声,如同一曲欢快的乐章,奏响了我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相比之下,杀年猪所承载的那份沉重与无奈,或许真的不如放鞭炮所带来的欢快与自由更能触动现代人的心弦。
因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份轻松与愉悦,一份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与憧憬。当鞭炮声声响起时,我们仿佛能够看到那五彩斑斓的火光中蕴含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因此,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里,让我们选择放鞭炮吧!让那份欢快与自由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让那份希望与憧憬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因为放鞭炮不仅仅是一种习俗的展现,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与追求。在鞭炮声中,我们找到了年的味道,也找到了生活的真谛——那就是在沉重与欢快之间找到平衡,让心灵在岁月的流转中永远保持年轻与活力。
作者简介: 罗世识 广西百色人,壮族,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参战退伍军人,立功受过嘉奖。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政协委员,在《右江日报》深圳杂志《伶仃洋》《广西教育》等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