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马调(一)文/李文辉
男:
唉
石榴开花一大朵
见妹不着心不落
女:
唉
大河淌水岸对岸
马屁后面哪家汉
男:
唉
哥是无着的扁担
左无米来右无糠
女:
唉
妹是十六的月亮
过了今晚不好看’
男:
唉
糖甜镜明花正香
你是我的小心肝
哥赶马来路万里
有花来疼心不累
女:
唉
草墩高来草墩胖
走路鸭脚脸麻相
妹不绣花不挑水
哥如见面准后悔
注:赶马调:男女对歌,大家接唱,也叫唱曲子。它调情、打趣、逗笑、开心丶解闷。得细细品味,对唱人往往心领神会。
赶马调(二)
男:
大田栽秧行对行
围裙落在水中央
女:
赶马娃娃苦又苦
捡个马蛋下饷午
男:
日晒雨淋栽秧妹
不见汉子打瞌睡
女:
马前马后有马尾
个个都是你俵妹
男:
栽秧妹子苦又累
快跟了哥骑马背
女:
赶马娃娃不会累
黄龙美酒天天醉
赶马调(二)
男:
大田栽秧行对行
围裙落在水中央
女:
赶马娃娃苦又苦
捡个马蛋下饷午
男:
日晒雨淋栽秧妹
不见汉子打瞌睡
女:
马前马后有马尾
个个都是你俵妹
男:
栽秧妹子苦又累
快跟了哥骑马背
女:
赶马娃娃不会累
黄龙美酒天天醉
赶马调(三)
文/李文辉
(几个赶马人接力,甚至几个马帮接力唱赶马调)
唉
金沙江水金沙长
江水不停为哪方
江水得了相思病
着急去见心上人
铁索桥上晃悠悠
好比宫女荡秋千
一下荡得花儿笑
两下荡得小伙颠
马铃叮当江水响
不见心上的姑娘
十二栏杆脚爬软
全靠妹子在心上
白云飘来头上飞
心被带走想爹娘
爹在田里挥锄头
娘在锅边做午饭
爹含烟锅吐成云
娘煮火腿满屋香
爹娘早盼娶儿媳
咋还没影我的娘
爬过坡脚望山顶
过了山顶大前方
玉龙雪上穿新鞋
丽江坝子穿新衫
四方街摆朿河卖
又见丽江小姑娘
姑娘漂亮又温柔
鸡豆凉粉黑又稠
赶马调(四)
唐僧向西为取经
赶马万里了个情
大姨妈家三俵妹
姨妈不亲俵妹亲
大俵妹来长得俊
既会绣花又多情
二俵妹呀水灵灵
会唱歌来又疼人
三俵妹呀是人精
白天黑夜在我心
夏日炎炎似火烧
脚磨破来嘴起泡
路的前面还是路
想俵妹来一道道
山刚爬完又是山
想起俵妹动心肝
树上鸟儿在搭窝
可怜俵妹可想哥
左边驮着普洱茶
右边也把茶儿驮
哥想妹来成江水
妹想哥来水一杯
等我印度把钱赚
起房盖屋娶俵妹
赶马调(五)
唉
天阴下雨江涨水
衣湿鞋漏心发冷
无桥无路无梯子
借根溜索走一程
骡马货物全靠溜
提心吊胆汗一身
溜过无路是大路
挨过困难赚千金
作者简介
李文辉:云南诗人,作品纯朴、深厚、有磁性、有穿透力。
点评词:
《评李文辉<赶马调>》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李文辉先生的《赶马调》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我们展现了赶马人的生活风貌与情感世界。
形式上,《赶马调》采用了男女对歌的形式,这种互动性极强的表达方式不仅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热闹的对歌现场,感受到那份热烈与欢快。每一段对歌都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从内容上来看,这一系列的赶马调涵盖了赶马人的工作艰辛、生活琐事、爱情追求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赶马调(一)》中,男女双方通过充满情感的对唱,抒发了彼此的倾慕与相思。男子的“石榴开花一大朵,见妹不着心不落”直白地表达了对女子的牵挂,而女子的“妹是十六的月亮,过了今晚不好看”则略带娇羞地回应,展现出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你来我往的交流,生动地描绘了爱情初萌时的羞涩与期待。
《赶马调(二)》则将视角转向了赶马人的劳动场景,“大田栽秧行对行,围裙落在水中央”描绘了栽秧的辛苦,“赶马娃娃苦又苦,捡个马蛋下饷午”则体现了赶马人的艰辛。然而,在艰苦的生活中,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依然充满了温馨与甜蜜,“栽秧妹子苦又累,快跟了哥骑马背”这句歌词,让人感受到男子对女子的关怀与爱护。
《赶马调(三)》更是将情感与景色相融合,“金沙江水金沙长,江水不停为哪方。江水得了相思病,着急去见心上人”以江水喻相思,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人感受到赶马人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同时,通过对铁索桥、马铃、白云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又苍茫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赶马人的孤独与思念。
《赶马调(四)》中,男子对大姨妈家三俵妹的赞美和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大俵妹来长得俊,既会绣花又多情。二俵妹呀水灵灵,会唱歌来又疼人。三俵妹呀是人精,白天黑夜在我心”,生动地刻画了三位女子的美丽与可爱,也展现了男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而“哥想妹来成江水,妹想哥来水一杯”则用形象的比喻,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赶马调(五)》则着重描写了赶马路上的艰难险阻,“天阴下雨江涨水,衣湿鞋漏心发冷。无桥无路无梯子,借根溜索走一程”让我们感受到赶马人的不易与坚韧。然而,即便面对重重困难,他们依然充满希望,坚信“溜过无路是大路,挨过困难赚千金”,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令人敬佩。
李文辉先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赶马人的生活百态。他不仅描绘了他们的艰辛与劳累,更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坚守的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语言运用方面,《赶马调》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和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例如,“糖甜镜明花正香,你是我的小心肝”用简洁而直接的语言表达了爱意;“铁索桥上晃悠悠,好比宫女荡秋千”将铁索桥的晃动比作宫女荡秋千,形象地描绘出其惊险与刺激。
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在描写赶马人的辛苦时,与他们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他们内心的坚定与执着。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赶马调》是对云南地区赶马文化的珍贵记录。它不仅传承了民间的音乐形式和语言艺术,也反映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赶马人的历史渊源、劳动方式以及他们在特殊的环境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
此外,《赶马调》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它让我们关注到那些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奋斗的人们,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引发我们对生活、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总的来说,李文辉先生的《赶马调》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云南民俗画卷,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相信这部作品将会在文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更多的读者带来感动和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