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之研究(相声)
甲:哎!老弟,看你急匆匆的,忙什么呢?
乙:是老王啊!多日不见,幸会、幸会。我家儿媳妇昨天刚生了个小孙女,忙着去
请人取名呢!
甲:今天,你算是巧姨撞到巧哥——
乙:怎么说?
甲:赶巧了!
乙:此话怎讲?今年初我和几个朋友一合计,申办了一个研究所。
乙:噢?!研究所?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呐!搞的是什么的研究?
甲:我们开办的是一家姓名研究所,专门从事姓氏和人名的研究。申办不久,为了使
科学研究和事业发展两不误,又开办了一个冠名公司。
乙:冠名公司?做什么买卖?
甲:不做什么买卖,只是凭借姓名研究所的力量,专门给人、给厂店、给公司起名的。
当然,也可以给宠物取名。
乙:是这么一家公司,新鲜!这么说来,我小孙女起名的大事,就拜托给你了!
甲:没问题,我不是说你赶巧了吗!
乙:老王,你把小孙女的名字给我取好了,红包定少不了你的!
甲:你我之间,还谈什么红包不红包呀!
乙:老王啊,这几天,我家那个忙呀!乐呀!真是忙得、乐得没法说。我老婆子呢,
自从媳妇的肚子鼓起来后,就催着我给起个名,说不管是男是女,都要起个既
响亮又好听的名字。
甲:是呀,谁不想有个好名字?
乙:可是,我文化太低,左思右想,男的、女的,名字倒是想出了一箩筐,可媳妇嫌
我太俗套,老婆子也嫌不好听,儿子、媳妇他们自己起的十几个名字,听起来也
不顺耳。这不,正巧碰到了你这个姓名研究所的,真是谢天谢地哟!
甲:要起个好名,还的确不容易呢!起名可是一门颇深的学问呢!
乙:起名还是一门学问?
甲:姓名、姓名,取名首要的是姓和名相配。所以,我们作为姓名研究所的,首先得
把姓氏问题弄清楚。
乙:这倒也是。
甲:姓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我们中国人维系血缘的隐性纽带。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
乙:我国是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么!
甲:姓氏,产生于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母系氏族社会,母系社会,以女性为首领,女性
首领姓什么,他的子女也就姓什么。所以,最古老的姓都带有一个女字旁,如姬、
姒、妫、姜、嬴……等等。
乙:听你这么一说,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
甲:姓氏姓氏,可并不是一回事噢!
乙:姓氏有啥不一样啊?
甲:姓和氏是一分为二的。在古代妇人称姓,男子称氏,姓在前,氏在后。“氏”的
产生时代,大大晚于“姓”的年代。刚才说了,“姓”是母系氏族社会中整个
大部落的标志,而“氏”则是随父亲而来的,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
乙:老兄,这么一说,我倒有点糊涂了。
甲:怎么糊涂了?
乙:你说妇人称姓,男人称氏,我倒好像记得只有女的才叫氏什么的。如解放前,女的
社会地位低,有的连姓名都没有,出嫁就随夫姓,就叫王氏、李氏、张氏的等等。
甲:不错!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你看,在父系社会中,凡英雄人物大多都称“氏”,
如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等。黄帝轩辕氏原来 是属于姬姓部落的人,姬姓
在前,轩辕氏在后。可见,“姓”是比“氏”的概念更大、更早。
乙:有道理。
甲:远在上古时候,姓和氏的称谓是不能随便混淆的。因为,其含义是不同的。可是,
当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了,姓和氏的含义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姓和氏,到了先秦
时期就开始“合二为一”了。于是,慢慢地也就可以互相通称了。
乙:是这么回事。
甲:老弟,你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姓吗?
乙:这倒难不倒我。百家姓、百家姓,不就是百来个姓嘛!
甲:错了!
乙:错了?怎么个错法?
甲:老弟,《百家姓》的“百家”,并不是指100个姓,而只是比喻其多。
乙:怎么个多法?
甲:据查证,《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的一位先生所著。它按四言体例,是按照
押韵易记的特点编写的一种蒙学教材。
乙: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甲:《百家姓》本来收集有411个姓,后来又增补至504个。其中有单姓444个,
复姓60个。该书中排名前16位的姓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乙:噢,是这么回事。照你如此说来,姓氏数量最多的天下第一姓是姓赵的啰?
甲:不对!
乙:那为什么把赵姓排在第一位呢?
甲:老弟,我刚才不是说《百家姓》的成书年代,是在北宋时期吗?
乙:对呀!
甲:北宋时的开国皇帝是不是宋太祖赵匡胤?
乙:是的。
甲:赵是皇上,那当然就得把赵姓放在第一位了?
乙:那天下第一个大姓到底是姓什么的呀?!
甲: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2022年1月统计公布结果,名列前六位的是王、李、张、
刘、陈、杨。
乙:噢,王姓是天下第一大姓。
甲:王姓是第一大姓,全国王姓的人有1亿4300万,占了全国总人口的7.94%,;
第二大姓李姓,占7.07%,有1.09亿人;第三大姓张姓,占7.41%,有9980万人。
仅这三个大姓,就占全国总人口的21.79%,数量超过2.72亿。
乙:哇噻!王、李、张三个姓就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还多呀!噢,对了,你刚才说,
天下三大姓是王、李、张,那么全国三小姓又是谁呢?
甲:据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三小姓分别是“难”(读去声)、“死”和“山”(音读亚)。
“难”分布于河南,是由南北朝时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的;“死”分布于西北部,
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的;而人数最少的为“山”姓,只有
安徽省的郭阳县和辽宁省的彰武县极少数人所有,全国一共只有2000人。
乙:老兄,你真了不得!你这么一说,使我知道了天下第一姓是王姓,全国最小姓是
山姓,而全国姓氏总数多达504个姓。
甲:老弟,我国的姓氏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呢!
乙:什么?还不只这么多?那到底有多少呢?
甲:据考证,我国最早的姓氏书籍是先秦时期的《世本》。《世本》中,收入有18个姓、
875个氏。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曾下令编撰《大唐氏族志》100卷,后又
完成《姓系录》200卷。至唐代中叶,太常博士林宝撰著了《元和姓篡》,收入
姓氏1233个。而宋朝人郑樵所撰的《通志·氏族略》和邵思所撰的《姓解》,
则分别收录姓氏2255个和2568个。到了明朝,姓氏学者陈士元所著的《姓觞》
一书,收录姓氏3625个,而王圻所撰的《续文献通考》,则收入有姓氏4675个
乙:有这么多?真是不可思议!
甲:何止如此!现代人编著的《中国姓氏大全》,收录有姓氏5600多个;《中国姓氏
汇编》收录有5730个;湾湾出版的《中国姓符》收录有6363个;戎济方先生编
的《姓氏辞典》,则收录7000多个,而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所撰的
《中华姓氏大辞典》,共收集到我国56个民族的姓名11969个。其中,有单姓5327个,
复姓4329个,3个至9个字的多字姓2316个,另外还有3136个异译、异体字的姓氏。
乙:哇!我的好乖乖!
甲:且慢!这还远远不止呢!
乙:那究竟有多少个姓呢?
甲:据新版《中国姓氏大全》统计,我国共有23813个姓。
乙:看来,我国的姓氏,不是百家姓,也不是千家姓,而是万家姓啊!
甲:说得好!
老弟,今天我考你一个问题怎么样?
乙:行!你随便考。
甲:请问:孔子姓什么?
乙: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甲:是呀,就这么简单。
乙:那好,你竖起耳朵听好了:孔子姓孔!
甲:错!孔子不姓孔!
乙:错?孔子姓孔有错?!你唬弄人吧!
甲:我郑重告诉你,孔子确实不姓孔!
乙:那孔子姓什么?
甲:孔子不姓孔,而姓子。
乙:这怎么可能呢?
甲:我告诉你,有一年,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就有这一道题。
乙:考孔子姓什么?
甲:对。这本是一道送分题,会的,轻轻松松拿1 分。可是,却难倒了一大批人,
99%的人都答姓孔,都答错了!
乙:有这么回事?
甲:你读过孔子的《论语》吗?
乙:读过呀!
甲:《论语》中有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乙:是有这么个说法。
甲:你注意没,在这句话的下面有个注释,对孔子的姓名作了简要介绍。
乙:这个我倒没注意,怎么说?
甲:注释说:“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乙:这么一绕,把我绕糊涂了,究竟是啥回事呢?
甲:那我就给你补补课吧!
乙:好!我洗耳恭听。
甲:孔子的老祖宗叫“契”。
乙:“契约"的“契”?
甲:对。
契,原属大禹的部下,协助大禹治水。因出谋划策有功,舜帝不但赏给了封地,
还赋予他“子"这个尊贵的姓。
乙:噢,“子”姓是這么来的。
甲:到了孔子的六世祖时,家族开始没落,六世祖从“子”姓分化为“孔”姓。
乙:噢,孔子的先祖自此就一直姓孔了。
甲:不对!
乙:怎么又不对了?!
甲:到了孔子的爷爷一辈时,他们又从“孔”姓分化为“叔"姓。
乙:“叔叔”的“叔”?
甲:是的,孔子的老爸叫叔梁纥。他的父亲倒是个又勇又谋的人,在鲁国干成了一番
事业,成为了一名带兵名将。
乙:那孔子也算是名将之后。
甲:后来,叔梁纥与一官宦之女颜氏结了婚,不久生下孔子。他父亲为了追本潮源,
也为了彰现儿子的高贵的身份,决定儿子“子姓孔氏”,取名为“孔子”。
乙:那孔子的字为“丘尼”,又是这么一回事呢?
甲:这得从孔子母亲怀孕说起。孔子的母亲怀孕后,一天到丘尼山的大庙去拜神,
祈愿老天爷保佑天降祥瑞。不久,颜氏生下个小胖儿子。,就给儿子取小名为“丘”,
字“仲尼”。
乙:看得出,孔子的母亲也是个有文化的人!
甲:关于孔子的姓氏,这下搞懂了吧?
乙:明白了。
但是,我心中有一个问题,如果按人数多少来排列,那我国新的百家姓是怎样的?
甲:你听着,按公安部2024年的最新统计,我国目前在普遍使用的姓大约有4100个,新的
百家姓顺依次是:
王 李 张 刘 陈 杨 赵 黄 周 吴
徐 孙 胡 马 朱 郭 何 高 林 罗……
乙:得、得、得!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啊!佩服!佩服!
甲:据统计,在全国13亿人口中,上述100个姓的人占了全国13亿总人口的87%,
而96%的人口使用的也就是200个左右的姓氏。
乙:照你所说,其他3900个姓只占全国人口的4%啰!
甲:是的。
乙:听你这一介绍,姓氏还真有研究头哩!
甲:你有兴趣?
乙:听你一介绍,一宣传,我倒真有点被感染上了!
甲:那好,那我干脆再给你介绍、介绍。
乙:好,我洗耳恭听。
甲:包罗万象的中国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以官职为姓。如校、尉、宰,
有人干脆姓官、宦、上官、臣、权。还有人姓候、皇。
乙:皇帝的皇?
甲:对。二是以德行为姓。如礼、信、善、良、惠、孝等等。
乙:那么第三类呢?
甲:三是以职业为姓。如巫、卜、师、屠。有人姓商,也有人姓布,也有人姓染,
其祖上从事的是染色的职业,就姓染了。还有人姓税。
乙:缴税的税?
甲:对呀!其祖辈有人从事税赋工作。
四是以行辈为姓。如孟、仲、季、翁、祖、公、伯、子、孙、公孙、王孙等等。
乙:这些姓,小人书上倒也经常看到。
甲:五是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郭、南郭、西门、北门、南宫、北宫。
乙:有意思。
甲:六是以书籍为姓。如典、章、经、史、画、文等等。
乙:大概祖辈都是文人。
甲:七是以食物为姓。如桃、枣,还有汤。
乙:喝汤的汤?
甲:是的。
乙:有趣!那么,有些人在吃到自己所姓的食物时咋说呀?!
甲:为了避讳,有的人每到“喝汤”的时候不叫“喝汤”,而称“喝水”。
乙:那么,假如姓汤的人和姓水的人同桌吃饭,一起喝汤时,那该咋办哩?!
甲:那有啥难办?就叫“喝稀”就是了!
乙:哈哈,喝稀,喝什么稀?!
甲:不要胡缠。说正经的。也有的以草木为姓,如杨、李、林、杜、叶等等。还有
以动物为姓,如牛、羊、熊;另外,也有人以人体的部位为姓,如口、巴、腹、
股、皮等等。
乙:这些姓听上去不太雅。
甲:是的。有的姓显得吉祥如意,如姓吉、姓丰、姓福、姓寿、姓金、姓宝;而有的
姓又显得十分晦气,如姓乞、姓难、姓尸、姓死、姓牢、姓丑、姓危……
乙:什么乞、难、尸、死、牢、丑、危?
甲:就是乞丐的乞,难产的难,死亡的死,尸体的尸,坐牢的牢,美丑的丑,危险的危。
乙:真是天下怪事,无奇不有。那姓了这些姓的,也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
甲:姓氏是血缘关系的体现,一个人姓什么不由他自己选择,而是来自他祖上的继传。
比如,有些天生丽质的姑娘,却偏偏姓丑;有的姑娘肌肤雪白,偏偏姓黑;姓计、
姓谋的人,不一定是“弯弯绕”。姓金、姓钱的人,不一定富得流油;姓暴、
姓莽、姓寇的不一定就蛮不讲理,姓刁、姓厉、姓斗的人,也可能几辈子都是
老实本份的人。
乙:是呀!可是,如果姓廉的人是个贪官污吏,姓善的人无恶不作……
甲:那他们也太愧对祖宗了呀!
乙:全国4100多个姓,那是不是也包括了各个少数民族的姓氏?
甲:那当然包括啰!但是,在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些民族却是只取名字而
不使用姓氏的。
乙:怪了!还有没有姓氏的民族?
甲:有,大约有20个民族。这些民族主要有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傣族、蒙古族、
高山族及僳僳、门巴、布郎、拉枯和独龙族等等。
乙:老兄,你刚才讲了那么多,那我国的姓氏应该是全世界最多的啰!
甲:不!我国虽有万家姓,但还不算是最多、最复杂的。
乙:真怪!还有哪个国家能超过咱中国?!
甲:日本!日本总人口才1亿多一点,可她们的姓氏却多得无法计算,有的说是7万个,
有的说是10万个,还有说是12万个,平均每个姓氏只有千把人。
乙:我的亲乖乖!
甲:12万的数字,还是头些年以前的保守数字。
乙:那你告诉我,日本现在究竟有多少个姓呢?
甲:据最新统计,全日本各种各样的姓氏共有14万之多!
乙:14万?!真是天方夜谭!
老兄,对日本的姓氏,我也曾作过一点研究,发现日本人的姓都是两个字的复姓,
比如:佐藤,铃木,高桥,田中,松下,还有渡边、山木等等。
甲:说得不错,但你说的只是日本常用的姓。
日本姓氏,以两个字的居多,但三个字的也为数不少,如福泽氏,中臣氏,
伊达氏,前田氏,松井氏,清源氏,安倍氏等等。
乙:依我看,日本人的姓氏,不管是两个字的,还是三个字的,叫起来既顺口、
又好听,还显得十分吉祥呢!
甲:你说的虽有些道理,但不尽然。日本人的姓氏,除了一般常用的以外,也有一些
既不好叫、又不好听,还很不吉利的姓氏。
乙:噢,还有这种姓?你不妨说来听听。
甲:你听着啊,有姓蟋蟀的,有姓上床的,有姓犬养的,有姓酱油的,还有姓鼻毛的,
还有姓猪鼻的…
乙:这些姓确实有些不雅!
甲:还有比这更难听、更哭笑不得的哩!
乙:是吗?你说几个让我见识见识!
甲:日本姓氏中,有姓我孙子的,有姓肛门的,还有姓大便的……
乙:这不是在骂人吗?!
唉!不提日本了,你再介绍一下西方人的姓氏情况吧。
甲:好!
我对西方人的姓氏,作过专门的研究,发现西方人的姓氏是和我们反过来的。
乙:倒过来?那是怎么个反法?
甲:我们中国人取名,是姓氏加名字,自古以来都是姓在前,名在后。
乙:说的是。
甲:可西方人,却是名在前,姓在后。
乙:有这么回事?
甲:我告诉你,西方人取名,有一个特别的约定:一个人的全名都是三段式取名。
乙:怎么个三段式?
甲:第一段是本人的名字,第二段是家族中某个有较好声誉的人的名字,第三段才是姓氏。
乙:我懂了,国别不同,国情不同,取名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了。
甲:是的。不管是美国、英国、法国,还是德国、俄罗斯,西方国家取名一般都是
三段式:
比如美国总统克林顿,他的全名是“威廉.杰斐逊.克林顿”,“威廉"是名字,
“杰斐逊”是家族中某一长辈的名字,而“克林顿”则是他的姓。
乙:噢,那德国呢?
甲:大家知道,马克思是德国人,他的全名是“卡尔.海因里稀.马克思”,“卡尔”
是名字,“海因里稀”是家族中某一长辈的名字,而“马克思则是他的姓。
乙:有点意思,那俄国呢?
甲:说到俄国,我不妨举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字一一
乙:你是说列宁?
甲:对,就是列宁。列宁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弗拉基米尔”是
名字,“伊里奇”是家族中某一长辈的名字,而“列宁”则是他的姓氏。
乙:噢,列宁是他的姓。
甲:这个说法,既对,但又不全对!
乙:怎么说?
甲:列宁本来出身于俄罗斯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全名本来叫“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的原名中,他的姓其实是“乌里扬诺夫”,而不是
“列宁”。“列宁”这两个字,是他早期发表文稿时用的一个笔名,后来用多了,
就慢慢地习惯把“列宁”作为自己的姓了。
乙:他为什么要用“列宁”这两个字作为笔名中的姓氏呢?
甲:你提的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
乙:你化繁为简,简略地给我说一说呗。
甲:行。列宁之所以用列宁的笔名,据考证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是假名说。列宁曾在一次出国做护照时,用过“尼古拉.叶戈罗维奇.列宁”的
假名;
二是流放说。他曾流放于西伯利亚勒拿河畔一个叫“列宁”的地方;
三是小说说。列宁曾喜爱并熟读托尔斯泰的小说《哥萨克人》,小说中有个有志
青年叫“列宁”;
四是纪念说。列宁为纪念某个名叫“埃琳娜.列宁”的女性。
但是,列宁改姓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迷。
乙:这确实是个难解之迷。那我们就把这个迷,留给后人去解决吧!
2024年12月25日定稿于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