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冬不惧寒,新春在前面
作者:乔春
我们上小学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教室是泥土瓦房;课桌是用土坯盘起来的泥墩墩;窗户没有现在的玻璃,只是几根木框框,到了冬季,同学们从家里带一些塑料纸用钉子钉在窗户上。到了冬天,教室前面有一个盘的土火炉,算是取暖的设备。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被冻哭了,老师就让他去前烤一烤,暖和一下。时间长了,一些同学摸到了这个巧门,上课都哭了,为了能到火炉旁去取取暖。一会儿这个哭了一会儿那个又哭了,弄得课都上不好。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老师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地主常常剥削穷人不劳而获,有一次,大雪天去拉粮食,地主不但不动弹还要坐在车上让穷人拉着。大雪纷飞,地主在车上越来越冷,挥身发抖,牙齿打颤大喊:“停下,停下,你搞得什么鬼?我冻成了这样,你咋不冷?”穷人听了哈哈大笑。他丢掉上衣,竟光着膀子在冰天雪地里抡起大铁锤,越抡越欢,越抡越热。而地主在车上看的津津发抖,最后竟然被冻死在车上了!老师说:大家要坚强,不要怕冷,再坚持坚持,用不了多长时间温暖的春天就会到来!自从那节课以后,面对冬天,不怕寒冷便刻在了我的心灵上。
是的,在岁月的长河中,冬季以其特有的严寒与静谧,成为大自然中最为考验生命的时节。然而,在这寒冷的三冬之中,却有一种精神,如同冰雪中绽放的梅花,坚韧不拔,不畏严寒,奋力而生。这种精神,我们称之为“三冬不惧寒”。
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论语》中,孔子以此比喻那些在逆境中仍能保持节操的人。正如松柏在严寒中依然挺拔,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在冬季显得尤为珍贵。又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鲲鹏之志,不因季节更迭而改变,不因环境恶劣而退缩,正是“三冬不惧寒”的写照。
冬季,是大自然沉睡的季节。万物凋零,河流冰封,山川披上了银装,世界仿佛被冻结。然而,在这一片寂静之中,却有生命在悄然生长。你看那墙角的梅花,不惧严寒,傲然挺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你看那松柏,即使在风雪中,依然保持着翠绿,展现出生命的顽强。
在冬季,我们或许会感到寒冷,感到孤独,但除了做好防冷防冻外,而正是这种寒冷,让我们更加珍惜温暖,更加渴望光明。正如雪莱在《西风颂》中所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季的寒冷,是春天温暖的前奏,是生命轮回的必经之路。在这个季节,我们更应该学会坚韧,学会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学会在寒冷中保持内心的火热。
“三冬不惧寒”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告诉我们,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应该放弃,都不应该退缩。正如李白在《将进酒》中所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命的河流,无论遇到多少阻碍,都会勇往直前,直至汇入大海。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三冬”。或许是事业的低谷,或许是情感的挫折,或许是健康的挑战。但正如冬季的寒冷,这些困难和挑战,都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它们考验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品格,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 冬雪皑皑,覆盖了大地的喧嚣。
• 寒风凛冽,却吹不灭心中的火焰。
• 梅花香自苦寒来,坚韧不拔是生命的姿态。
• 松柏挺立,不惧风霜,是岁月的见证。
• 冰封的河流下,生命的脉搏依然跳动。
• 冬日的暖阳,是希望的象征,是坚持的力量。
冬天季节里,让我们不畏寒冷,奋力而生;人生逆境中,让我们保持乐观,用坚韧和智慧,迎接新的春天的到来!
作者简介:乔春,陕西周至人,从教39年,工作严谨,责任心强,多次获得学科奖励。本人工作之余爱好文学,成功编写《百家碎戏》一部,先后在《周至报》《教师报》《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组工之友》等报刊发表诗歌,言论百余篇首,作品获奖多个。2022年起在网络上发表文章20篇,诗歌50首。其中2022年6月撰写的“青山绿水,秦岭最美”获秦岭中央国家公园宣传语征文优秀奖;2022年12月获“华夏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2023年发表诗歌多首,连载乡情小说9篇。参加“中國好文章”大赛获奖并被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称号。分别获得2024“新春奖”全国原创词曲电视网絡大赛和第六届“玉兰杯”新创文学网絡电视大赛两个铜奖。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吴建辉(兼)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