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满亏
----《道德经》启示录之七十七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老子《道德经》下篇--德经。
第77章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 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77章译文: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弓弦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要把它拉满一些;所以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剥夺不足的用来奉养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人有所作为而不子持功高,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不愿表现出自己的贤能。
思绪流萤: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是说自然的规律是减少多余的,补给不足的,可社会中却常存在剥夺不足的人,用来奉养有余的人;那么,谁能把有余的东西拿来补给不足的人,就是遵循规律做事的人;本文述之“满亏”,意在探讨人们追求得失之间满与亏的效应。
“满”是指完全充实,没有余地,如“满足”、“充满”、“饱满”等;“亏”是指气损、缺损、亏本、欠缺等,如“为山九仞,巧亏一篑”;《周易·丰》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是说月亮圆满时,就开始向缺损转变;装水的器具一旦满了,水就会溢出来,客观上反应了“物极必反”的矛盾转化现象。世间所有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矛盾的两个方面,当一定条件下矛盾一方占居了统治地位,起决定作用时,事物就呈现出所具有的性质,但其中又蕴含着对立面,并会不断经过量的积累,最终再占统治地位,使事物走向反面,所谓此消彼长,物盛则衰,是万物发展的一种规律。
人也同样如此,丁立梅在《爱与哀愁》中说:“爱一个人,可只爱到七分,还有三分要留着爱自己;爱太满了,不是幸福,而是负担”;可见,无论是求物,还是施爱,都要有所节制;有时,太多的爱不是爱,而是巨大的伤害;因为,这个世界只有更美,没有完美,而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走向相反的时刻;成语有“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是说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先秦诸子的《尚书·大禹谟》有言:“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比如,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陪孔子闲坐,孔子说:“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了解自己’,假如有人知道了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甚至还赶上荒年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只需用三年的功夫,就可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后微微一笑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你无一点谦让,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还有一次,孔子带几个学生到庙里祭祀,刚进庙门,就见座位上放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器具,学生们感觉新奇,纷纷疑问,孔子便问僧人:“请问这是什么器具啊?”僧人见孔子谦虚有礼,就恭敬地回答:“夫子,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于是,孔子端详着念道“座右、座右”,又对学生说:“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空着的时候会倾斜,装一半水就变正了,而装满水就倾覆”;学生们听后惊异,孔子又说:“提点水放到器具里试试吧”;学生们打来水往器具里倒了一半水时,器具果然端正了,可装满了水,器具果然就倾倒了;这时,直率的子路又问:“难道没法子让它不倾倒吗?”孔子语重心长地说:“聪明的人,应当持重;功誉天下的人,应当谦虚;勇敢无双的人,应当谨慎……这就是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学生们听后,理解了老师的用意。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功成名就的人,就是因为懂得了“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才在“谦卑致远”的路上,成为持续取得成就的典范;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才华横溢,可每当人们赞叹他学识渊博、智慧超群时,他却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仍无知”;“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热学上的冷却定律,且在数学上提出了“流数法”,几乎与莱布尼兹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的新纪元,却总是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肩上的缘故;其实,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到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远没有发现尽头”;同样,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也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常“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这些名人的谦虚,均说明人应有所探索和追求,但更要尊重客观规律,符合实际,把握好合适的度,否则就会出现满则亏的现象;比如,人们熟知的成语“揠苗助长”,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追求速度,而“画蛇添足”,则是脱离实际办事的警示;当然,事业的发展仍要追求,但也需要审时度势地适时调整;比如,一直被称为农村发展榜样的华西集团,近年就出现了高负债的问题;据报告显示,华西集团去年第三季度的总资产值为547.6亿元人民币,但负债达369.3亿元人民币,负债率占67.4%;回顾过去,1996年时华西村家家户户住豪宅、开外国名车、存款千万,成为了中国最富裕的村庄,号称“天下第一村”,带头人吴仁宝也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但是,自2008年开始,华西村钢铁企业开始走下坡路,吴仁宝也在2013年去世,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指出:“华西村目前仅靠金融投资维持表面的盈利,主营的钢铁业务,已亏损太多”;这看出,任何事物的由盛及衰,都有其内外部原因,而把握趋势,及时做好调整,保持平衡,才不会从成绩的山顶跌下来。
从中国的历史看,朝代的更替也是由盛转衰的路径: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文景之治至汉武帝盛世巅峰时期,再到汉元帝确立了儒家统治,转为衰弱;隋朝隋文帝时,开皇之治的盛世,再到唐朝建立取代隋朝的衰弱;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至唐玄宗时期,在开元盛世的盛况之后,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至衰;明朝永乐帝和仁宣帝时的永宣之治盛世后,土木堡之变又导致明朝由盛至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的康乾盛世,到川陕楚起义后,清朝盛世也开始转衰……这说明,各朝代统治者只注重了沿袭治国的横征暴敛和骄奢淫逸等方式,没有创新地落实好“视国情而驾驭平衡”和“内抚国民富裕、外联异邦合众”的新型治国方略。
拿唐朝而言,唐玄宗前期不仅慧眼识贤,还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一系列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发展,超过了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强盛繁荣和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然而,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于是,诗人杜甫目睹了盛唐破灭的悲哀后,面容憔悴、悲天悯人地吟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中唐一片血泪;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重振自信的文人韩愈,则大声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倔强的白居易,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然而,唐王朝毕竟走向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于是,李商隐感伤低沉地吟出“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使人们看到了唐王朝的黯然熄灭。
历史和实践,都一次次地告诫人们:虽然人的欲望无穷,但如没有理性辨识地随意拓展,追求不符合发展规律的无限度满足,就可能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如此,惟愿人们在遵循客观规律的作为中,能客观地把握好盈亏的辩证统一,结合实际地去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