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遂宁八角亭
作者:张北传
当年我们部队驻地有一处古朴典雅、神秘独特的风景,她就是坐落在四川遂宁市船山之峰美丽的八角亭!
遂宁八角亭位于遂宁城西的船山上,八角亭只是老百姓口中的俗名,书名叫文峰阁。在老百姓心目中,八角亭既亲切又神秘;在文化人心目中,文峰阁更是占风水、主文运的镇州之宝。八角亭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200多年来成为遂宁标志性古建筑,在见证遂宁百年风雨、承载遂宁历史文化过程中,成为遂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丽风景。
八角亭木质结构,阁高16米,楼二层。阁身呈青色,檐角飞扬,有龙头装饰,覆以黄绿两色琉璃瓦。顶颠宝鼎为瓷片镶嵌,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光彩夺目,阁外绕以灰色栏杆,四方大门各有台阶七级。东西门楣上悬有“文峰阁”匾额,为邑人书法家周宇澄手书。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遂宁是一片汪洋,称为西海。海中妖孽很多,尤其是几条恶龙,时常兴风作浪掀翻过往船只,危害百姓生命财产。观音从此路过,见自己的故土灾难深重,慈善之心大动,随手脱下她的一只绣花鞋凌空抛下,把所有的妖孽都压在了绣花鞋底。众妖孽、恶龙“道行”不浅,一齐将绣花鞋掀得摇摇晃晃。观音又随手拔下自己头上的金簪向绣花鞋插去,绣花鞋即刻化为一座山峦,稳稳压住了众妖孽。那根金簪化为山上的一座亭子。一时间,西海消退,汪洋变成沃土,只有这座船型小山立于川中大地,这便是遂宁船山,那亭子即为八角亭。
另一种流传的说法是观音的绣花鞋化成船山坡压住众妖孽,众妖孽一齐将绣花鞋掀得摇摇晃晃。此时太上老君正在南天门下棋,忽闻人间妖气浓烈,掐指一算是在遂宁船山脚下,于是随手将自己头上的黑铁塔抛向船山坡,化成了八角亭。船山一带从此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
我们部队的营房与八角亭相距约2公里。因我们部队(13军)是野战军,是中央军委指定的随时机动作战部队,平时除了严格要求指战员有坚定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过硬的军事技术外,对身体素质要求也很严格,因此部队的体能训练也抓得非常扎实。每天早上起床号一响,我们就立即起床着装,便快速赶到操场整队集合。在连首长的带领下,我们跑步到船山脚下,尔后爬坡登山到顶峰八角亭。一年四季,无论是晴天还是刮风下雨天,都是如此坚持,雷打不动。同时,如连队晚上突然搞紧急集合时,我们按实战要求打起背包,带上枪支等所有装备,跟着连队干部也是跑步到船山脚下待命。当听到连首长下达向山上冲锋的命令时,我们大家就争先恐后一股脑冲向顶峰八角亭。如此同时,连队如开展夜间军事训练时,大部分也是选在船山八角亭地区进行。八角亭也成了我们部队军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地,部队官兵对八角亭有着深厚的情感,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也许是爬船山上八角亭习惯了,每到周末,我总会约连队的徐正德排长、陈佐祥副连长或其他一些战友结伴爬船山到八角亭转转。我们放松心情,呼吸着山上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冬日暖阳,仰望“文峰阁”,感受着古人的伟大智慧和大自然的恩赐。
我们在八角亭里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促膝谈心拉家常摆龙门阵,相互交流学习、军训等心得体会,相互勉励争做忠心报国的优秀军人;一边欢歌笑语,银铃般的欢笑声回荡在八角亭中。
我与八角亭有着不解之缘,每次来到八角亭都使我感到心旷神怡。临阁远眺,山下美丽的人工河、城东奔腾的涪江、城南空军航校机场一架架战鹰频繁在天空中飞翔,城市风光尽收眼底、起伏群山动人遐想,真是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遂宁市八角亭曾是我军旅生涯中的胜地和乐园。至退役离开部队后快50年了,但每当回想起在部队时爬船山上八角亭的情景,使我记忆犹新,时至今日心中依然眷恋与怀念那美丽的八角亭。
2024年12月12日
【作者简介】
张北传,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职在东至县血防站工作,主管医师,平时热爱看书热爱文学,曾是池州日报特约通讯员,先后在池州日报、皖江晚报、安徽日报及县、市广播电台发表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