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长河
诗,是不需要装饰的。它就像一朵开在旷野的小花,素面朝天,呈现了本来面目。
作者这首《爱情的故事》没有任何技巧和艺术手法,他只是在陈述。一个冷眼旁观之人的平静陈述。
这首诗,给人直击心灵的压抑与疼痛。
一个女人,为了情欲的宣泄,自己偷情被儿子发现,不但不收敛自己。情夫要杀死21岁的儿子,显然偷情者体力不如年轻人。这个万劫不复的女人,帮助情夫“按住”了自己的儿子。
爱情(情欲,我这里只认为他们是交配的情欲了。)和亲情哪个更重要?!
觉得碍事,情夫要杀她儿子,眼见按不住了,情夫叫她来帮忙,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帮情夫按住了自己的儿子。儿子看着她流出了眼泪,叫了一声妈之后,放弃了挣扎。
那声妈后,不再反抗挣扎,是对世界彻底绝望与幻灭。
这首平淡无奇的诗歌,却是震撼心灵强劲力作。
这里说明了一个最基本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诗人;那就是,你得善于发现,善于捕捉一个镜头。
这个镜头是最普通的,也是最争议的,更是最令人最扎心的镜头!抑或,是最美丽镜头,比如护雏淋雨的鸟。
这首诗歌,侧面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当今爱情幻灭。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幸福和谐美满婚姻,已经达不到1/3,那就意味着许多夫妻与家庭都在凑合,都在为某个方面妥协或者放弃,来维护完整家庭。那么,最大筹码就是孩子。
这首诗歌里的筹码,在偷情女人眼里,一文不值。这是灭绝人性的自私与深度切肤的悲哀。
(我这里有一段说明: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离婚率为41.4%。根据民政部发布《2024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7万对,离婚登记196.7万对,离婚率为41.4%。这意味着每100对结婚夫妇中,约有37对最终选择了离婚。
此外,2024年一季度离婚登记数量为57.3万对,二季度则飙升至127.4万对。这些数据表明,离婚登记数量在不断增加,离婚率也在上升。)
我对现实评估,还是太乐观了,国家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更有说服力。这里折射了更为严重的问题——婚姻,已经不是爱情终结者了。挥霍、疯狂与及时行乐、我行我素,是这一代人贴着、歪斜的标签。这是一种文明的溃退。最起码,丧失了一种理性思索。这不是歌德与柏拉图的爱情,更不是一种动物世界的某阶段合作。
高达41.4%离婚率,还在飙升……这是泛滥感情的数字。
二是人性的彻底扭曲。
什么是爱情已经在这里毫无意义了。情夫,就是偷情。他们之间就是那点下体交配的事了。不然,嫌弃儿子碍事。这里面已经是无耻之极。“妈”这个字,已经四脚朝天,冰冷僵硬了。
三是自私到极端的呈现。
没有阻止,没有回避,赤裸裸的杀人。儿子的存在,妨碍了偷情。如何妨碍,留下了巨大想象空间……令人毛骨悚然!
这首诗歌最出彩之处,还是表现手法。用陈述表达了作者旁观的身份,用文字将“不在场”复活了“在场”,结尾才是最重要的,放弃挣扎.放弃生命。那声“妈”已经割断了21年亲情,“妈”瞬间坍塌在“帮忙按住”的动作里,粉碎在没有犹豫的选择里,这是最疯狂的偷情者,比光天化日下宣淫更恶毒。
这个女人狠心歹毒,令《金瓶梅》里潘金莲与西门庆也黯然失色。
西门庆一脚踹倒武大,逃跑……这里,还有一丝愧疚与良知,潘金莲毒害武大,灌药、捂被子,闷死,其内心是痛苦的。
本首诗歌里,女人毫无迟疑地选择帮助情夫杀儿子……具体是否杀死儿子?谁杀的儿子已经不重要了……
作者通过陈述,把”在场”与“不在场”进行了深度、快速穿插,短短几行字,呈现血淋淋现实与无比震撼冲击。
说句实在话,夜很深,我很困了。读了刘年这首诗,我睡意全无,陷入深度悲哀!
人类无节制纵欲,最后将会彻底自我毁灭。
人们,把淫乱美貌女子称为狐狸精。这是人类强加给狐狸的以讹传讹。今天,我为狐狸正名!
据动物学家常年对狐狸跟踪观察得出结论——狐狸是忠贞于爱情的动物。若是伴侣中道崩殂,一方会孑然一身而死去。人们对于鸳鸯的赞美也是被雄鸟外表美丽所迷惑,鸳鸯对于爱情也是不忠诚的。人类,不如大雁,更不如昆虫。
我2013年前赞美过螳螂,标题是《殉情螳螂》雄螳螂为了自己后代得以繁衍,甘愿成为妻子口中之食,有人会说,这也是一种残忍。但是,这是最悲壮的殉情,是令山势海盟,蒙羞的行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爱!
附原玉
爱情的故事
文/刘年
爱情和亲情
哪个更重?
觉得碍事
情夫要杀她儿子
21岁的儿子奋力挣扎
眼见按不住了
情夫叫她来帮忙
她毫不犹豫地
做出了选择
帮情夫按住了
自己的儿子
儿子看着她
流出了眼泪
叫了一声妈之后
放弃了挣扎
2024-12-24 00:30于小北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