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解梦【原文】
觉有八征,梦有六候。奚谓八征?一曰故,二曰为,三曰得,四曰丧,五曰哀,六曰乐,七曰生,八曰死。此者八征,形所接也。
奚谓六候?一日正梦,二曰蘁(通“愕”)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此六者,神所交也。
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知其所由然。知其所由然,则无所怛。
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燔焫(fán ruì 烧);阴阳俱壮,则梦生杀。
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是以以浮虚为疾者,则梦扬;以沈实为疾者,则梦溺。藉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将阴梦火,将疾梦食。饮酒者忧,歌儛者哭。
子列子曰:“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信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通“岂”)虚语哉?”
选自《列子·周穆王》
【译文】
醒有八种征兆,梦有六种原因。
什么是醒的八种征兆?
一是在重复过去的事情。
二是在做新的事情。
三是有所收获。
四是有所丧失。
五是有所悲哀。
六是有所喜悦。
七是即将新生。
八是即将死亡。
这八种征兆,都是形体所接触的事情。
什么是梦的六种原因?
一是平时自然而然的梦。
二是因惊愕而致梦。
三是因思虑而致梦。
四是因醒悟而致梦。
五是因高兴而致梦。
六是因畏惧而致梦。
这六种原因,都是精神所交接的事情。
不懂得神感事变原因的人,事情发生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懂得神感事变原因的人,事情一发生便明白是怎么回事。明白是怎么回事,便无所畏惧。
一个人体魄的充实、空虚、亏损、增强,都与天地相通,与外物相应。所以阴气过于旺盛,就会梦见过大河而心生恐惧;阳气过于旺盛,就会梦见遇大火而被烧;阴阳二气都过于旺盛,就会梦见生死残杀。吃得太饱会梦见给别人财物,饥饿时会梦见夺取别人财物。所以有元气浮虚病症的,就会梦见身体飞扬;有元气沉实病症的就会梦见身体被淹埋。枕着带状的东西睡觉会梦见蛇,飞鸟衔住头发会梦见飞升。天气将阴会梦见大火,身体将病会梦见吃饭。喝了酒以后会在梦中忧愁,唱歌跳舞以后会在梦中哭泣。
列子说:“精神与事物相遇便成为梦,形体与事物接触便成为事。所以白天思虑与夜间做梦,都是精神与形体遇到某些事物的缘故。因此精神凝结在一点上的人,白天不会思虑,夜间也不会做梦。真正清醒的人不用言说,真正在做梦的人难以通达,只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往来变化。古代的真人,醒着的时候连自己也忘记了,睡眠的时候也不会做梦,难道是假话吗?”
【秋雨堂曰】
列子将人的一生醒时所有的活动归纳为八个字,即:故、为、得、丧、哀、乐、生、死,可分为相对的四项,即:旧与新、得与失、悲与喜、生与死。细想起来,人的一生从生到死,不就在这八个字里面打转转吗?一生就像磨道里的驴子,大半的时间都在做一些重复的事情,像吃喝拉撒之类。也免不了要做许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做事的结果不是得就是失,对自己情绪的影响不是悲就是喜。至于生和死,那就更是谁也逃脱不了。这些因素都会在人的意识和精神上留下印痕,对梦境产生影响。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实际上也可以说,日有所为,夜有所梦;日有所感,夜有所梦。所得所失,所悲所喜,都会对梦境产生影响的。
列子认为,至人无梦。梦多之人,不是阴气过于旺盛就是阳气过于旺盛,不是太饿就是太饱,不是患得就是患失。他说“古之真人,其觉自忘”,醒着时的候连自己也忘记了,这就是“忘我”。人之所以多梦,就是因为人太在意自己,太在意自己的名利得失悲喜好恶等等等等,佛把这称为“我执”,就是执着于“我”,时时处处心心念念都在围绕一个“我”字打算和做事,这就有了贪欲,而贪欲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有烦恼就难免做梦。所以列子认为,真人忘我,至人无梦。在这一点上,佛道两家的观点是一致的。
关于梦的研究,中国有《周公解梦》一书,大致成书于隋唐时期,假托周公之名。西方有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发表于1900年。可以说,列子是据今所知最早对梦做过分析与研究的人。
2024.12.22.于秋雨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