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说洛阳(60)——木人石心(原创首发)
——洛阳白江永撰文
《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故事发生在洛阳。
晋朝有个名士叫夏统,字仲御,是会稽永兴人。隐士,有才学,多才善辩,雅善谈论,很有名气。幼年丧父,家里贫穷,侍奉母亲,以孝著称,与兄弟关系也很和睦。经常拾柴捡谷寻求食物,披星戴月,半夜才回家,或者到海边去拾一些蚌蛤帮助生活。
宗族劝之仕,谓之曰:“您清廉、质朴、正直,可作郡纲纪,与府朝接,自当显至,如何甘辛苦于山林,在江湖河泽中终此一生呢?”夏统听了后勃然大怒,说:“你们各位就这样对待我吗?假如让我处于太平盛世,我可以与元凯共评议同出入,如果遇到混浊的时代,一定会和屈原一样自沉江河,以死抗争;如果处于这两种时代之间,则自然会象长沮和桀溺一样隐居遁世,哪能在朝廷官府间使自己受辱委屈求生呢?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匝,颜如渥丹,心热如炭,舌缩口张,两耳嗡嗡作响。”说话的人非常惭愧。夏统从此后不再和本族的人见面。
后来夏统的母亲病重,他到洛阳去买药。正好碰上三月上巳这天,洛阳王公以下的人都出游到浮桥上,男女并驾齐驱,华丽的车子、服装照亮了大路。当时夏统正在船上晒他买回的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夏统并不之顾。
太尉贾充怪而问之,夏统初不应,重问,他才慢慢地说:“我是会稽人夏仲御。”贾充听说过他的才学和名望,使人问他会稽的风俗人情,夏统说:“那儿的人彬彬有礼,犹有大禹时代的遗风,太伯时代的仁义和谦让,严遵所具有的高亢的志气,黄公所表现的高风亮节。”又问他:“卿居海滨,颇能随水戏乎?”夏统回答说:“可以”。
于是夏统操舵正橹,在大浪中盘旋,先是像鯔鰞一样跳跃,后来像鯆䱐一样游动,一会似高飞的鹢鸟昂首,一会似猛兽摆尾,撑一下长长的船梢,船就向前越进三次。当时风大浪高,云遮雾绕,一会儿功夫就有八九条白鱼跌入船仓。观看的人都感到恐惧,贾充的心里尤其觉得奇怪,就又靠近他的船和他说话,夏统的回答像回声一样。贾充想让他出来做官,夏统俯而不答。贾充又对他说:“昔尧亦歌,舜亦歌,子与人歌而善,必反而后和之,明先圣前哲无不尽歌。卿颇能作卿土地间曲乎?”夏统回答说:“先公惟寓稽山,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贞顺之德过越梁宋,其父堕江不得户,娥仰天哀号,中流悲叹,便投水而死,父子丧尸,后乃俱出,国人哀其孝义,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于是用脚在船板上打着拍子,引吭高歌,声音清越高昂,云雨响集,叱咤欢呼,大风卷起海水喷向天空,电闪雷鸣,光影交加,雷雨大作,长风呼啸,岸上沙尘烟雾般地涌起。
王公以下的人都很恐慌,阻止夏统,夏统才停止唱歌。众人都各各相对看着说:“若不游洛水,安见是人!听《慕歌》之声,便仿佛见大禹之容。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即谓伯姬高行在目前也。聆《小海》之唱,谓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
贾充想炫耀自己带来的文武仪仗队,希望夏统前来观看,就下令竖起赤色大旗,高举各种仪仗,将骑兵排列成行,队伍肃然待立。不一会儿,军鼓号角响声大作,胡笳长鸣车马涌动,在大道上纵横驰骋。夏统端坐不以为然。贾充又派歌伎舞女穿着艳丽的服装,点缀着耀眼的首饰,密密地绕夏统的船三匝。夏统端坐如旧,若无所闻。
贾充等回去后说:“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天下竟有这样的怪人!真像木头做的人,石头做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