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建华真情寄语家乡文友
作者/葛国顺
甲辰冬至的前夕(2024年12月20日),年愈耄耋之年的陆建华先生回到家乡高邮,下午3时在汪曾祺纪念馆报告厅与家乡文友见面。数九隆冬,外面天气寒冷,报告厅内气氛热烈而温暖,文友们怀着崇敬与期待,齐聚一堂,共同聆听陆建华先生的文学心声。紧凑的两个小时,家乡近百名文友享受了《在文学道路上努力攀登》为主题的心灵盛宴。
见面会开场白,陆建华先生兴奋地告诉大家,1984年秋,他从高邮调入省委宣传部工作至今正好40年。当年他将这消息告诉汪曾祺,汪曾祺形容说“好像鱼从河沟里跳入江海”,他断言:“你调到省里来工作,我觉得很好……可以增长见识,对写作当大有好处。”
潜心“研汪”。陆建华这位从高邮走出去的文学骄子,悉心研究汪曾祺40余年,成了全国“研汪第一人”。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在高邮的成长岁月以及研究汪曾祺的艰难历程。说起研究汪曾祺,陆建华认为出于对文学的爱好,还缘于1956年秋读高一时与汪曾祺同父异母的弟弟汪海珊是同班。汪海珊告诉他,大哥汪曾祺是作家,自幼刻苦学习、热爱生活、敬重乡亲父老……听得多了,汪曾祺的名字就越来越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成为他前进的动力,从此也在他心中暗暗做起了作家梦。
1981年夏,《北京文学》编辑部决定发表陆建华写的汪曾祺评论《动人的风俗画》,便鼓足勇气给汪曾祺写信,告诉他这一消息。汪曾祺很高兴,很快给他回了信说:“昨天到《北京文学》去问了问,你的文章他们决定采用,已发稿,在八月号。再过一个多月你就会收到。听编辑部说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希望你再接再厉,多写。”这是汪曾祺一生写给陆建华38封信中的第一封信,也因此便开启了研究汪曾祺征程,因此一发而不可收。
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新时期文学的到来,高邮籍作家汪曾祺复出文坛后,在《北京文学》上的发表小说《受戒》,以迥异的抒情风格和对人性之美的艺术表现,震动文坛。对陆建华来说,无疑是一种惊喜的相遇,也是一种新时代文学的召唤。文学评论界公认陆建华为“汪曾祺研究第一人”,但陆建华从来不肯承认。事实上,这个“第一人”非他莫属。从那以后自此几十年来,一生无悔!陆建华得意之处,“比一般评论家较早一步开始了对汪曾祺的跟踪研究,并几乎从他新时期文坛复出的最初时刻起,就与他建立了正常的密切的通信关系”,( 陆建华《“跟踪宣传”汪曾祺》)因而就有了与汪曾祺的38封书信,从书信称谓上看得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升华,比其他人提前研究汪曾祺,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即在于此,还就任汪曾祺研究会会长至今。他先后在中央到地方的数十种报刊上发表关于汪曾祺的论文、散文、随笔、杂谈、新闻等各种文体的大小文章超过300篇,平均每年8篇,共出版汪曾祺研究专著5种,主编汪曾祺作品集3种。回顾这过程,陆建华激动地说“汪曾祺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我尊他为师为长,但这并不妨碍我从实际出发,对他做出客观的评价。”陆建华与汪曾祺专业研究者相比,从不讳言自己在研究汪曾祺方面的理论基础并不厚实,但由于他与汪曾祺是同乡,熟悉其生长环境、家庭历史、文化成长基因等,这些都让陆建华对汪曾祺研究更显出一种草莽特色。陆建华作为研汪第一人,十分严谨,坚持客观科学,从不趋炎附势,也不捧杀,研究时尽可能引用汪曾祺本人在作品中说过的话,或汪曾祺夫人及子女在公开出版的著作中的有关文章作为凭证,绝不借自己与汪老生前交往多、得到他的信件多,便含糊其辞地借汪老的嘴说自己的话。
坚持集报。谈到集报,陆建华便来了兴致。陆建华从高中开始就有集报的习惯,居然一直保持到今天,已超过60年,装订成册的《勉耕斋集报》也已超过136集(每本300页高度达3米以上)。一位资深报人评价他的集报成果,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和价值判断,另一方面也开辟了自身不断学习获取知识的一个崭新渠道。真是人人都有攀山路,各自芬芳径不同。陆建华告诉大家,“集报其实就是人生一种集腋成裘的快乐实验。文学写作的真正源头是现实生活,报刊上的素材是‘流’不是‘源’,但因报刊上作品中的是来自现实的源头活水,是现在我们广大集报爱好者眼前的就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大海,风光无限,气象万千。”
这些年有不少文友去他家中拜访,向他求教如何提高写作水平,陆建华总是有意先请他们翻看他书架上排放得整整齐齐的集报——一切都在不言中。多年来,陆建华正是从报刊上收集来的数以千百计的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手法多样的散文佳作,以丰富的滋养,不仅弥补了幼年读书少的先天不足,也极大地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笔耕不辍。陆建华自幼爱好文学,一辈子坚持业余写作。我与陆建华老师是老乡,交往也有40多年了,他经常指导和鼓励我写作,对我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帮助。近年来他经常与我视频聊天,一说起来就没个完,谈话内容不泛早上吃早点、跑步、有何新的习作等信息,十分羡慕我居家乡小城安逸的慢生活,足以可见思乡情结陡然升腾。 
这次陆建华先生怀着对故乡的深情与对文学的赤诚,重回故里与家乡文友见面,共赴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学心灵盛宴。此次见面会,陆建华先生不仅带来了自己多年来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宝贵经验与深刻感悟。在分享创作心得时,陆建华先生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是文学创作的基石,只有不断汲取经典作品的养分,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文学素养与写作技巧。同时,他鼓励文友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学价值,是创作的无尽宝藏。
对于在文学道路上努力攀登的家乡文友们,陆建华先生寄予了殷切期望与深情鼓励。他说,文学创作之路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它充满艰辛与挑战,但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坚守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定能在这条神圣的道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文学创作不能满足于在一些文学媒体和平台上发表一点东西,要努力多出“精品”。他叮嘱大家,汪老是我们高邮的骄傲,是我们家乡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好这个品牌,大家都要认真学汪、研汪,多出成果。不要畏惧困难与挫折,要把每一次的创作瓶颈都视为成长的机遇,坚持不懈地锤炼自己的文字,用真情实感去书写生活、描绘人性,为高邮这个“中国文学之乡”增光添彩。
2024.12写于草页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