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写在许峰诗歌研究院华丽转身暨创刊一周年之际
一年的时间不算长,365个日子转眼就过。一年的时间不算短,365个日子的高强度。一年前,我们组建了“许诗邹评群”,那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写一写许峰诗歌诗学的评论性文章。但没想到日后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由于许峰老师超强的影响力,参与许诗研究的人数持续增多,再用“许诗邹评”这个名号,已涵盖不了。所以顺理成章升级为“许峰诗歌研究院”。然由我任院长,始料不及,当时对我来讲,实则是赶鸭子上架。因为我的兴趣,不在于此。加上我们这个群,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群。群员的名头太大,很多是位高权重的一方俊杰。所以我多次想请更有实力的才俊任院长,因为事关着两百多位成员、其中包括六七十位名家大儒的声望。尽管文学与身份地位,是相对的关系。但人文的东西,有时又很难区分干净。正是如此,我是揪着心过日子的。
这种担心,不光是我,群里有几位老前辈如丘国华会长就说过:“假如我们这个没有搞成功,怎么收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的。中山市文化局原副局长关润喜先生在诗文里就说过:无编制无场地无经费,却站在诗坛文坛的制高点上”;获评省部级劳模称号、惠州学院特聘教授邹平生先生也说过“我们是线上运行“,但他也同时也肯定了我们“是一股清流”。
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所以我一方面在群里拼命打气,鼓劲加油,就是为了稳住大家的情绪,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搭档洪新爱社长、王光兴总编及小兵同志为首的编辑团队,他们把许院诗人作家的作品,不遗余力地宣传与推广。还要感谢我们那些位高权重的顾问团成员,他们用实际行动,给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另一方面,我也在无时无刻地寻找机会。于是,我就把目光投向了政治、经济、文化更为发达的省城。在这里不得不说许峰老师是一员福将,如果有任何差池,就能使许峰诗歌研究院的走向完全相反。或许正应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苦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古话。
2024年,广东省作协举办的活动中,两期与我有关:一期是新春前的作家回家活动,我是被邀请的28位新作家代表之一,这次作家代表包括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罗东凯先生,其他的代表也大都是各级作协的正副主席、文联主席或秘书长,只有我和另外三位,是没有在作协、文联担任任何职务的作家;另一期是八月份的作家培训活动。这两期活动时隔八个月,看似不相关,实则是伏脉千里的机缘。因为有了第一期活动的参与,我在作家群体中,混了个脸熟,当第二次活动结束,作家培训班按惯例是要解散的,但那些作家要我挑起这个头,把这个群接管下来。这样才结识了另一位文化学者黄日暖先生,他是广东省教育出版社的编审,黄老师又恰好兼任广东省写作学会诗歌专委会的秘书长,因此我才得以结识胡会长。在这里更要特别感谢胡伟博士。当我把许院的情况对胡博士作了汇报之后,胡博士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体现了一位文化学者的道义担当与使命感!我们许峰诗歌研究院,也就有了正规合法的精神皈依之处。
在此之前,我们还要感谢那些帮我们在央媒上发稿的编辑们,其实以当时的情况,在央媒上发“许峰诗歌研究”的稿件,是有一定难度的。研究项目大都要正规合法有资质的团体人员、有的还要先立项、甚至公文推荐才可以发稿。每一次发稿,我都是一次提心吊胆的过程。发这些稿件时,编辑部也大都经过了慎重考虑和论证,其中学习强国更是由四个主任签字,才得以发表。这些都得益于许峰老师诗歌的魅力和影响力,打动了多家央媒的编辑,也遇到了敢为人先的编辑们。
现在大事已定,一切向好。我们相信,在胡会长的带领下,许峰诗歌研究院将会乘风破浪,继往开来,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我们全体诗人作家紧密团结,积极创作,共同努力,把许峰诗歌诗学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壮大发展,力争再创辉煌,再造奇迹。我们以洪新爱社长、王光兴主编、叶小兵主编所管理的刊物平台也会不断编辑推广,并逐渐向海内外的媒体平台推介。在条件成熟时,还将以学会研究院的名义出刊、出报、出书。
许峰老师德高望重、德艺双馨、为人豪爽大气,从军从政从文,文治武功,都是上品,兼有书生意气与豪侠之名,在他的朋友圈,同学圈,粉丝圈至今流传着他许多热心助人的感人往事。自少年时代起他就热爱文学,阅读大量文学书籍。并且功成不居,尊重前辈,提携后学,早就具有一代宗师风范,大半生的时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以他的人品学问,在胡会长的带领下,许峰诗歌研究院一定会走向更大的辉煌。
广 东 省 写 作 学 会
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邹中海
一一2024年12月23日于中山作者简介:邹中海,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联盟编委会主编,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央视诗歌《致敬钟南山》的抒写者。有多篇、首诗文获奖、馆藏、选进教辅和翻译为英、日、韩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