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百”收获》
作者:相思入梦
百日伤情静休养
百章古诗读韵长
百帧视频留影像
三百收获皆珍藏
意外受伤,让我拥有了一段漫长的休养时光。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在这一百多天的日子里,我从最初的烦闷无聊和伤痛中解脱自己,找到了学习的乐趣,那就是学习诵读古诗词,完成了三个“一百”:一百多天,诵读百篇古诗词、制作百个古诗词朗诵视频,让无聊的日子过得充实有趣有意义,也为这段平淡的时光,留下了多彩的一笔。
初读古诗词时,充满了迷茫与无措,快慢难以掌控;节奏把握不好,对诗词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犹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除了字词生涩,磕磕绊绊,韵律节奏难以把握,对于诗意内涵意境皆懵懂茫然,更是难以体会诗词其中的精髓精妙。
求知欲的驱使,我没有放弃,通过翻阅资料,查找诸多名家对古诗词的解析与解读,聆听专业人士的朗诵音频,从中汲取知识养分,从慢慢诵读,到深入学习,一步步坚持下来,找到了学习古诗词的乐趣,更从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读朱熹的《观书有感》里,感受读书智慧的传递,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哲理,跨越古今,启迪着现代人对知识的不懈追寻。读辛弃疾的《破阵子》,让我领略到壮志报国的激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迈气魄,令人热血沸腾。而岳飞的《满江红》,则满溢悲愤与忧国忧民的情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呐喊,震撼心扉。诵读间,仿若穿越千年,与古人同悲喜、共忧乐。
为了将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分享出去,我萌生了制作朗诵古诗词小视频的想法。从初学的无从下手到逐渐入门熟练,从选择合适的音乐背景到设计视频画面,从反复练习朗诵的语调语速到精心剪辑每一个片段,深入理解创作背景、意境内涵,以便通过画面和朗诵更好地呈现古诗词的音韵意境,我依据诗词内涵精心择选适配视频画面,斟酌情感基调。或激昂,或舒缓,或哀愁,力求音画交融,情感相契,让视频画面与诗词内容更贴切,更完美。
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感受纯真质朴,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受豪迈壮阔;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雅,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深沉爱国情怀,古诗词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视、去传承、去弘扬。
让现代工具的应用中,表现出与传统文化的契合,通过画面通过声音,仿佛穿越时空,与诗人并肩同行,共赏那良辰美景,同叹那人生百态,相信这样的表现手法,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也是无法想象和体会的,他们若天上有知也会感叹震惊。
当我把制作的朗诵视频发到朋友圈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朋友纷纷点赞留言,大家被古诗词的魅力所吸引,被我执着的精神所感染。有的朋友也开始了学习古诗词,尝试朗诵古诗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邃而灿烂,魅力无穷,我们同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学习传统文化,共同寻找到了一份宁静与诗意,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感染力。
从往昔对古诗词仅略有知晓,如今却因学习而深深着迷。这份热爱不仅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更使我对祖国灿烂文明增添了浓厚的兴趣与敬意。

以平常之心,踏实前行,于古诗词的浩瀚星空中,感悟点滴成长与收获。
这收获三个“一百”的经历,是我人生中一段意外的珍贵收获。它让我在伤痛中找到了慰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得到熏陶,心灵得到了滋养和成长。
让我领悟到,无论是面对身体的伤痛,还是生活中的困境,只要坚守初心、不言放弃,就会从困难中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人生旅程,一百多天只是小小一段,必然会有更多的曲折需要我们经历,也会有更多的美好让我们去拥有!
前行路上,前景似锦,
前行无畏,前程斑斓!


朗诵者简介:阳光雨,电力系统退休职工,第六届全国丝路朗诵大赛陕西总决赛三等奖,陕西省朗诵协会会员。陕西社促会朗诵专委会会员,史飞翔读书会成员,木兰书院西安读书会成员。自信、热情,热爱唱歌,热爱诵读,愿意用声音传递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亦感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