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咏腊梅
喻新华
娇花绽朵出瑶池,玉瓣晶莹恋雪痴。
点点霜痕装粉照,溶溶月色舞琼枝。
风陪傍晚魂追梦,景伴清晨魄入诗。
气节坚贞情未改,尘埃荡尽亮仙姿。
赏析:许秉武
读了(情系中华)(喻新华)先生的《七律.咏腊梅》,我感觉喻先生对腊梅的情感与赞颂是多么的强烈。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腊梅高洁、坚韧的品格。
以下是我对该诗的赏析与点评:
首联“娇花绽朵出瑶池,玉瓣晶莹恋雪痴”,诗人以神话中的瑶池为引子,将腊梅比作娇花仙子,从仙境中绽放而出,其玉瓣之晶莹,仿佛对雪有着深深的眷恋。这种描写不仅赋予了腊梅以超凡脱俗的气质,还巧妙地将其与雪相联系,突出了腊梅在寒冷中的坚韧与美丽。
颔联“点点霜痕装粉照,溶溶月色舞琼枝”,诗人通过“霜痕”与“月色”的描绘,进一步刻画了腊梅在夜晚的静谧与高雅。霜痕装点其粉妆,月色下琼枝轻舞,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让人仿佛能闻到淡淡的梅香,感受到那份清冷中的生机。
颈联“风陪傍晚魂追梦,景伴清晨魄入诗”,诗人将风与景拟人化,它们陪伴着腊梅,在傍晚时分魂牵梦绕,清晨时分则化为诗魄。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还表达了诗人对腊梅的深深喜爱与敬仰,仿佛腊梅已成为他心灵的寄托。
尾联“气节坚贞情未改,尘埃荡尽亮仙姿”,诗人直接赞颂了腊梅的气节与坚贞,即使尘埃尽去,其仙姿依然亮丽。这里“尘埃荡尽”既指自然环境中的尘埃,也暗喻世俗的污浊与纷扰,而腊梅则以其高洁的品格,傲然挺立于其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之,这首《七律.咏腊梅》构思巧妙,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赞颂,成功地塑造了腊梅高洁、坚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腊梅的深深喜爱与敬仰之情。
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应保持内心的纯洁与坚韧,像腊梅一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鹧鸪天. 缅怀叶嘉莹先生
彭云舫湖北仙桃
午夜鹃啼带泪痕。三更鹤唳唤斯人。 濡开唐宋生花笔, 留取秦淮醒世文。
传雅韵,授黉门。誉倾今古洗红尘。瑶台阔叶梅兰影, 翰苑流珠日月魂。
赏析:许秉武
《鹧鸪天·缅怀叶嘉莹先生》是词人彭云舫为缅怀叶嘉莹先生所作的一首词。
全词情感深沉,意蕴丰富,既表达了作者对叶嘉莹先生的深切怀念,又高度赞扬了其在诗词领域的卓越贡献。
首句“午夜鹃啼带泪痕”,以杜鹃啼血之悲,烘托出对叶嘉莹先生逝世的哀痛之情。鹃啼带泪,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心中的悲痛与不舍。
接着,“三更鹤唳唤斯人”,鹤唳声声,似在呼唤着叶嘉莹先生的灵魂,表达了对先生的无尽思念。
“濡开唐宋生花笔,留取秦淮醒世文。”这两句高度概括了叶嘉莹先生的学术成就。他以生花之笔,濡染唐宋诗词之精髓,创作出无数传世佳作。同时,他的诗词又如同秦淮河畔的醒世之文,启迪人心,引人深思。
“传雅韵,授黉门。”叶嘉莹先生不仅自己创作诗词,还致力于诗词的传承与教育。他传授雅韵,培育后学,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声誉倾动今古,犹如红尘中的一股清流,洗涤着人们的心灵。
最后两句“瑶台阔叶梅兰影,翰苑流珠日月魂”,以瑶台、翰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叶嘉莹先生在诗词领域的崇高地位。他的诗词如同梅兰之影,清新高雅;他的精神如同日月之魂,永照人间。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表达了对叶嘉莹先生的深切缅怀,又展现了他那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卓越的诗词成就。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叶嘉莹先生的一生,感受他对诗词的热爱与执着。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上乘之作。
为作者点赞献花!
【水调歌头】盛世吟风
葛百胜
银鹰凌浩渺,驭气傲苍穹。长江飘练,蜿蜒奔海若蛟龙。九曲黄河涛涌,万仞珠峰云耸,绵亘立巍崇。大漠孤烟劲,远岫翠岚浓。
叹兴替,思往古,意难穷。残碑遗梦,犹念勋业忆豪雄。遥想汉家烽火,更缅唐王拓土,史事付征鸿。沉醉繁华里,一路且追风。
《水调歌头·盛世吟风》
赏析:许秉武
葛百胜先生的《水调歌头·盛世吟风》以其宏大的笔墨,跨越时空的界限,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韵巧妙融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壮丽场面。
开篇“银鹰凌浩渺,驭气傲苍穹”,以高空翱翔的银鹰比喻新时代的中国,寓意着国家如鹰击长空,气势磅礴,勇往直前。
紧接着,“长江飘练,蜿蜒奔海若蛟龙”,长江如同一条巨龙,蜿蜒曲折,奔腾不息,直向大海,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
而“九曲黄河涛涌,万仞珠峰云耸”,则进一步以黄河的奔腾与珠峰的巍峨,展现了中华大地的雄浑壮美,以及民族精神的崇高与坚韧。
“大漠孤烟劲,远岫翠岚浓”,这两句将视线转向辽阔的边疆大漠,孤烟直上,远山青翠,既描绘了边疆的宁静与壮美,也寓含了边疆守卫者的孤独与坚韧,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下阕转入对历史的沉思。“叹兴替,思往古,意难穷”,诗人感叹历史的兴衰更替,思绪万千,难以尽言。
通过“残碑遗梦,犹念勋业忆豪雄”,表达了对历代英雄豪杰的缅怀与敬仰,他们的勋业虽已成为历史,但精神永存,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遥想汉家烽火,更缅唐王拓土,史事付征鸿”,此处诗人以汉唐盛世为例,回顾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汉家的烽火、唐王的拓土,都是中华民族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见证。而“史事付征鸿”,则寓意着这些历史往事如同远飞的大雁,虽然渐行渐远,但永远铭记在心。
结尾“沉醉繁华里,一路且追风”,
诗人从历史的沉思中回到现实,面对当今的繁华盛世,心中充满自豪与激情,表示要在这盛世之中,继续追逐梦想,勇往直前,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葛百胜先生的这首《水调歌头·盛世吟风》,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与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不仅展现了中华大地的自然之美与历史之韵,更激发了读者对祖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通过对该词的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中华大地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沁园春·冬至节感怀
王庆耀
冬至如期,昼长夜短,时序轮回。不觉逢岁尾,颇多感慨,朔风冽冽,万物凋摧。世路迷离,劳生蛰伏,嗟叹今朝与愿违。春将至,然寒冬数九,簕角生梅。
藕鲜麦绿鱼肥。久未出,郊园升帐帷,与孙离市井,放飞自我,晚来邀宴,情醉深杯。但看今时,一阳复始,红树嫣然候鸟归。平峦上,望深中通道,玉宇增辉。
赏析:许秉武
首句开门见山点题,意境营造:
“冬至如期,昼长夜短,时序轮回。”开篇即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点出冬至的时节特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标志着自然界的又一循环开始,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客观描述,也隐含着人生无常、岁月更迭的哲理思考。
“不觉逢岁尾,颇多感慨,”一句将笔触转向个人情感,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淡淡哀愁。
“朔风冽冽,万物凋摧。”通过凛冽的北风和万物凋零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冬至的寒冷与萧瑟,同时也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难与挑战。
“世路迷离,劳生蛰伏,”则是对社会现实与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作者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感到迷茫与困顿的心情。
“嗟叹今朝与愿违,”一句直接抒发了理想与现实脱节的无奈与叹息。
“春将至,然寒冬数九,簕角生梅。”此处笔锋一转,虽然仍处于严冬,但作者以“簕角生梅”这一生命力顽强的意象,预示着春天的希望与生机,展现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藕鲜麦绿鱼肥,”则描绘了一幅春天将至、万物复苏的美好画面,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无限可能。
“久未出,郊园升帐帷,与孙离市井,放飞自我,”这部分展现了作者暂时脱离都市喧嚣,享受天伦之乐的生活情趣,体现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晚来邀宴,情醉深杯,”则是与家人或朋友欢聚一堂,畅饮抒怀的温馨场景,展现了人情味与生活的乐趣。
“但看今时,一阳复始,红树嫣然候鸟归。”随着冬至后阳气回升,红树绚烂,候鸟归来,象征着自然界的新生与循环不息,也寓意着人生的新篇章即将开启。
“平峦上,望深中通道,高架增辉。”结尾以远眺现代化建设的壮丽景象作为收尾,既是对国家发展的自豪,也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展望。
总之,王庆耀先生的《沁园春·冬至节感怀》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深刻的个人感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构建了一幅既有传统韵味又富含现代气息的情感画卷。
词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深沉怀念,也有对当前生活的珍惜与享受,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展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值得我细细品味,参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