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汪广仁教科文平台】

《战争下的和平》导读(156)
原著:鲁 岱 导读:汪琪铃
【名家推荐】
汪广仁2023年10月4日推荐语——《<战争下的和平>导读》值得深读:知道了小说《战争下的和平》,更有“导读”的成功。这部长作品,挑灯的是中国历史,点亮的却为当今世界的反战争。因而,我不得不说,《<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只要你细读、细想、细研,就一定会说:“历史与现实,果然龙套!”还会说:“社会与战争,需要反省!”我汪广仁推荐这部作品,盼天下和平,愿世人幸福!
(注: 汪广仁,博士、教授、国际教育研究院院士,曾受主席锦涛胡接见,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校园作家,为中国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客座教授,长篇史实性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三十八集电视连续剧《仁梯汪广仁》、歌曲《汪广仁》等有记述)

(汪广仁与子扬、子媳袁在白云中学留影)
【导读】
上第155章《声泪俱下》,写到薛岳通过宋美龄成功劝说蒋介石下达镇守长沙的命令。
这第156章《天炉战(上)》,写1939年9月18日,拉开了中日“长沙大会战”的序幕。日军总指挥官冈村宁次做梦想在短时间内攻占长沙。1939年9月20日至22日,日军第6师团及奈良支队连续攻击中国第52军新墙河北岸警戒阵地。双方战斗异常激烈。草鞋岭战役,营长史恩华率领一个加强营的500兵力,咬住日军奈良支队的5000余人3日3夜。9月23日早晨,日军第6师团5000多人在80门重炮的猛烈炮火支持下,强度新墙河,开启了“新墙河大战”的历史。这是长沙会战之“湘北”战线上的第二场战斗。从9月24日开始,中国守军第15集团军主力放弃了新墙河防线,由新墙河南岸撤退到汩罗江南岸的第二道防线。
我们来看看作者如何写吧:
中国人有一种永恒性记忆,那就是公元1937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 · 一八”事变,从而揭开了日本入侵中国14年的灰色历史。然而,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时隔两年,这1939年9月18日,日本军队集中了第6师团、奈良支队、上村支队及海陆空战队的一部,共5万兵力,在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下,向新墙河以北的中国张耀明第52军前沿阵地发起攻击,从而拉开了中日“长沙大会战”的序幕。
这一日的天气也怪的真,居然与两年前的天气几乎一模一样。据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策划与实施者花谷正予战后写的回忆录中所述:“18日夜,弯月挂起,高粱地黑沉沉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岛本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这个9月18日,在湘北的白昼,晕日挂东天,乌云飘动,广袤的田野与新墙河阴沉沉一片,云花时显时暗,长空欲坠。冈村宁次统领他的5万军队,从湖北咸宁出发,直往新墙河地区大势进军。路上,冈村宁次与他的参谋长宫崎周一坐在同一辆小车上。冈村宁次说:“我们这一次会攻长沙将分别从湘北、赣北与湘鄂赣边区3个方向同时发起军事行动。”“总司令您亲临湘北战场,说明我们的这一条战线尤为重要。”“那当然。不然,我们的总共10万兵力,这湘北怎么就布置了5万呢。其余的赣北战场3万,湘鄂赣战场2万,也就够了。”“司令,我们的这5万兵力也是兵分3路作战的嘛。”“是呀。这样,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攻打湖南,占领长沙。”“湖南是中国著名的粮仓,也是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我们一定会顺利占领的。”“这个是当然。”冈村宁次似乎有点儿得意了,他欣喜的说:“我说你王爷呀,也不能过于自信了。武汉会战,我们打了近4个月才赢得胜利,这次的长沙会战,还不知要打几个月哦。”“不会的,司令。我相信您能一举拿下长沙,力争在一个月内完成。”“但愿吧。”
宫崎周一,1895年出生在日本长野县,陆军中将,曾任日本陆军参谋部作战部长,在历次辅佐冈村宁次的时候,因固执、敢于坚持己见而被冈村宁次起了一个“王爷”的绰号。
冈村宁次,1884年5月15日出生在日本东京。先后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曾参加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年在参谋部任职,1917年在驻华武术馆处工作。1919年回日本后,长期供职于陆军参谋本部,研究中国国情。1925年至1927年任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参与中国内战。1935年,任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成为日本大本营决策侵华的核心人物之一。翌年3月晋升为中将,转任第二师团师团长。1937年4月,即“七七事变”前夕,率部驻扎在中国东北。抗日战争爆发,参与南京大屠杀。1938年6月,任华中派遣军第11军总司令,参与武汉会战。目下,指挥攻打中国长沙城。冈村宁次是侵华战争中的核心指挥官,也是日本战败之后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的日方代表,他在中国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
又一个夜里,在日军临时指挥部,冈村宁次坐依在床上闷闷不乐。他在想:“自从18日正式开始进攻新墙河地区以来,已有3天时间了,我军未能取得任何进展,反而损兵折将。20日,我军第106师团以1个旅开赴武宁,主力则在上富镇附近集结,准备西进。但是,21日,我军在锦江附近被中国军队击退,22日的战事也不顺。3日来,我军第6师团及奈良支队,连续攻击中国第52军新墙河北岸警戒阵地,未能占据北岸比家山。这是一个什么仗呀,打得如此窝囊!”冈村宁次不敢往下想了。这时刻已是深夜,明天还要指挥战斗。于是,他闭着眼睛,强迫自己入睡。许长时间过去,才慢慢的感觉没了亮光。
突然,不知怎的,宫崎周一站在了眼前,这让冈村宁次惊讶的不小:“参谋长,你怎么也在这儿呀?”“嗨!这是长沙城啊,我来这儿玩玩呗。司令,您怎么也在这儿呀?”“来这儿享受一下。”“享受?”“是呀,宫崎周一。这湖南的确是中国的最有价值的地方。”“司令说得极是。我们这次攻打长沙,很快就会胜利的。到时候,我们就把司令部设在这三角花园。”“哈哈哈。”冈村宁次一声大笑过后,口吻忽然变得严肃起来,说:“宫崎周一,老实跟你说吧,不仅长沙美丽,更重要的是整个湖南省都是中国的鱼米之乡。中国有一句谚语,叫做 ‘ 湖南稔,天下足。'这就足见湖南是多么的有价值了!”“司令,我们马上就会占领长沙的。这样,我们也就很快的拥有了这湖南!”“是的。我想了很多,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司令说说看。是一个什么美妙的结论?”“欲平华夏,先灭湖南。”“大气。绝好!”宫崎周一立即拍响了几个巴掌:“啪啪啪。”并说:“湖南灭,我们大日本帝国就能迅速平定华夏了。司令妙论、妙招!”“所以,这一次我派重兵攻打湖南了。”“但愿司令能如愿以偿。”“突然间,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来一个人,双手持短枪,对准冈村宁次和宫崎周一,抬手射击。真是枪法奇准,瞬间,两颗雪仇的子弹穿透了两个人的胸膛。冈村宁次与宫崎周一应声倒下。这时刻,冈村宁次还有一只眼睛是睁开的,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个持枪人,同时,声嘶力竭的从喉咙里挤出来3个字:“薛岳,你……”冈村宁次惊醒过来,原来是一场噩梦!再一看,冈村宁次吓的一身冷汗,还似乎在颤抖。他从睡床上爬起来,并伸手到床角取来手帕,擦了一回额头上的汗粒。随后,信口一言:“欲平华夏,先灭湖南。是我在日本首相官邸说的一句话,怎么今晚就跑到这梦里来了呢?”片刻,冈村宁次又突然的大叫一声:“不好!这 ‘ 欲平华夏,先灭湖南 ’ ,只是一场黄粱美梦,不可能实现,至少要负付惨重代价!”这一次,真的把个冈村宁次吓成了一个大汗淋漓的愚夫了!这个夜里,冈村宁次算是彻夜没有了安稳的睡眠,更有其肖像也遭形变!你看看此时此刻的冈村宁次:
官帽刺天天霹雳,镜光平地地翻宁。
鼻通中日无安好,脸犯湘星露剑形。
阔耳长长徒远信,黑眸闪闪败临明。
嘴肥食尽人间恨,挑颔离魂混史蝇。
也有小诗记宫崎周一:
浑浑教授面容混,瘦首削腮举策阴。
“王爷”不王狼皇败,《亚史》留亚墨尘沦。
读者朋友们:“战长沙”揭开了帷幕。这个“战场开篇小情节”写的很妙。首先交待了敌方主帅冈村宁次及其傲慢的行为。接着,中方主帅薛岳登场——在敌帅的一枕黄粱中,持枪毙了冈村宁次!绝美小情节——敌梦破灭!作者的匠心可圈可点。
我们来继续看看作者如何写吧:
1939年9月20日至22日,日军第6师团及奈良支队连续攻击中国第52军新墙河北岸警戒阵地。双方战斗异常激烈。这个时候,中国第15集团军总司令是关麟征,其中的第52军的军长为张耀明。战斗中,关麟征给张耀明打电话:“喂,张军长,根据蒋总司令的部署,我军的作战任务是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并由此而顽强作战。”“是,司令。我们将一面顽强抵抗,一面司机撤退,以骚扰与消耗敌人的兵力为作战方针。”“好。”
看看草鞋岭阵地。
草鞋岭,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新墙河及其周边地带。草鞋岭东西两边是山群,中间一条峡谷,一条古营道顺着峡谷一直延伸到了新墙河方向。这里的临湘人经过草鞋岭、笔架山过新墙河之后,可以通省会长沙。草鞋岭是这次长沙会战中的湘北战场之最前沿阵地。岳阳沦陷之后,临湘白羊田长期驻扎日军,而草鞋岭则驻扎中国军队。两国军队以游港河为界,长期对峙。1939年9月18日,长沙会战之湘北大战场拉开序幕之后,日军开始进攻新墙河以北的草鞋岭地区之中国守军。由于大部队增援还没有到位,这里只有一个师的兵力抵抗日军。师长覃异之命令史安华带领一个加强营断后、死守于笔架山。这时,史营长率领中国革命军第52军195师1131团第3营防守笔架山前面的草鞋岭,共500人,由5个连组成。从9月20日开始,日军奈良支队5000余人,在炮火、战车的掩护下,对史恩华阵地轮翻攻击。史恩华指挥这500人与日军在草鞋岭的一条山冲里激战二昼夜后转移到笔架山继续战斗。笔架山是新墙河北岸的最后一道防线。9月22日是史恩华坚守阵地的第三天。根据作战计划,史恩华只要扼守3天就算完成了迟滞敌军而为我后续战斗部署调整争取时间的任务。这时,全营官兵已伤亡过半。师长覃异之在电话中亲自指挥:“史营长,你部任务已达成,如无法坚持,不得已时可东撤。”史恩华斩钉截铁的回答:“告诉师长,我营官兵没有不得已的时候,我们将与阵地誓死共存亡!”9月22日黄昏,日军从东边小塘村抄旁路过来,包围笔架山。史恩华和剩下的将士与日军彻夜拼杀。时至深夜,500名将士,只剩下史恩华和一名新兵机枪手任连子了。然而,这两个人依然是没有放弃战斗。这时刻,敌人的进攻暂停了一会儿。史恩华与任连子就迅速的将已亡士兵手上的枪收拢过来。然后,两个人躲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两眼注视着围拢过来的日军。两个人成60度左右的角度,手里端着枪,见日军靠近,他俩就拼命射击。一阵子工夫,又撂倒了十几个日军。然而,当两个人射击的正酣时,不知从哪个侧面窜出来一个日本兵,一梭子子弹,让任连子倒下了。可是,任连子迅即侧转身,使尽全身力气,提手一勾枪机,就结果了这个偷袭他的日本兵。可是,当任连子再想继续战斗时,人已经没有知觉了!见战友战死,史恩华全身发狂了,他丟了自己手上的枪,横跨一步,将任连子手上的机关枪拿过来,对着疯狂靠近他的日军,一顿疯狂的扫射,一下子击毙了七八个敌人!可是,机枪已经没有子弹了。史恩华想再去取别的枪,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就随手捡起自己的那管已打完了子弹的枪与敌人拼刺刀。这时,恰有两个日本兵靠近,史恩华看准火候,一刀刺下去,由于用力过猛,加之途中折转了一个弯,刺刀一时拔不起来了。这时间,另一个日本兵已经抱住了他的身体。史恩华反身过来,与日本兵摔膊子战斗了。正值史恩华死死掐住敌人颈部而致其死地之时,从背后一连射过来几梭子子弹。这些子弹,从史恩华的背部穿透到了被他压在身下的那个已经死亡了的日本兵。史恩华牺牲了,可他的双手还在死死的掐住那个早已死亡了的日本兵。有诗记史恩华:
长沙战事草鞋始,坚守三天铁任驱。
营长恩华兵五百,灭歼日寇一千余。
“共存亡”处豪言立,“不得已”言已得流。
抗日英雄此一记,立碑著传写红书。
还有词《思远人 · 草鞋岭战役》记史:
排压乌云凶倭暴,剑指长沙吼。新墙河北,草鞋岭上,中日猛交手。
独营坚守三天整,迎战五千寇。杀得不认天,一同殉国,壮士留歌凑。
草鞋岭战役,营长史恩华率领一个加强营的500兵力,咬住了日军奈良支队的5000余人3日3夜,为后续的中国军队的有效布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战后,史恩华营的500名壮士全部以身殉国!青山有幸埋忠骨,草鞋岭上铸英魂。但是,日军也付出了1000多人的伤亡代价,这给薛岳的“天炉战”术的运用开了一个好头。“机动性消耗敌人”,算是告一段胜数。
时至9月22日夜,中国革命军第52军军长张耀明,率部撤退到新墙河的南岸。至此,新墙河北岸中国守军的第一道防线前沿“草鞋岭”阵地,被日军突破。
9月23日早晨,日军第6师团5000多人在80门重炮的猛烈炮火支持下,强度新墙河,开启了“新墙河大战”的历史。这是长沙会战之“湘北”战线上的第二场战斗。
新墙河大战中,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第52军195师师长覃异之。
新墙河,古称微水,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全长108千米,流经平江、临湘、岳阳3个县市,为岳阳市境内的第二大河流。新墙河,南源于罗霄余脉的幕阜山,名沙港河;北源于龙窖山,名游港河。二水在筻口附近的三港咀汇合后,始名新墙河。由此向西流经新墙、荣家湾、鹿角,汇入洞庭湖。这条河流淌在丘陵地带,河面最宽处不过100米,河水最深处约7米,是湘北地域的母亲河。
上午8时正。日军在新墙河北岸先向南岸放射毒烟炮,顿见灰雾四散,弥盖四周,南岸的天空,远近几千米之内,看不见人和物。毒烟弹打过,日军又轰大炮,朝着新墙河的对岸山沟、林内、地墈等隐避处猛炸,响声震天。打完大炮,日军紧接着是机枪扫射,这些战斗场景被时为岳阳县新开镇九龙村村民童光华亲眼所见!这些武器攻击之后,是几十条木船,渡着500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军过河。看那气势可谓耀武扬威,且秩序井然。日军选择的这处渡河口是这个河段中的最窄处,不足80米宽。如果给予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所有的日军便可快速抢渡!时间就是赢。
可是,在师长覃异之的望远镜里头,没有这个“如果”!正值日军的船只离岸行渡三四十米的河水中央时,远在南岸一处山峰上的覃异之大吼一声:“放信号弹!”即然,3颗响亮的彩弹从一处山沟里腾空而起。霎时间,从九龙村的斗篷山上,铺天盖地的大炮火力,飞涌新墙河中的中央水域,飞涌日军的所有船只!这时,如果能从空中俯瞰,立即会出现一个日军哭妈喊爹的狼狈场面:
炮弹从头顶飞下,铺天盖水的如暴雨砸梨花。轻重武器从斗蓬山腰连续发狂式射击,占据这近两三百米的河岸线,一齐发力。“打呀,打呀!狠狠的打!”覃异之的指挥几近发狂。新墙河的九龙村河段上,几十条木船,满满的载着5000余名全副武装的日军。炮弹炸开时,他们惊恐的取不下枪支,找不到回击的对象。左右都是人慌乱,前后尽为逃遁声。掉河的掉河,倒下的倒下。有前冲的,有后退的;有取枪胡乱还击的,有瞎放炮弹误伤自家人的;还有人在护卫指挥官,还有人高喊“撤退!撤退!统统的撤退!”然而,天不怜人,炮弹无情谊,指挥官中的联队长山村治雄已被一颗子弹射中头部,又遭几颗弹片砸中胸腹,当场死亡,死在木船上!再看看船只上的日军,有炸断了一只手的,有伤残了两条腿的,有头破血流的,有尸首分离的。整个队伍,不出10分钟工夫,被炸得面目全非,秩序大乱!只有一阵又一阵的嘶叫声,参杂在弹火中燃烧着,燃烧着:“撤!撤!退回河岸!”可是,在对面山上的中国守军,在覃异之的望远镜监视下,日军撤回到哪里,炮弹就跟踪到哪里,穷追不舍,不发虚弹!“打,打!照着北岸打,狠狠的打!”战斗约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日军死伤数,在五六百人开外,船只伤损过半。这一场战斗,自草鞋岭战役以来,归还了日军一个“杀得不认天!”
读者朋友们:这个“日本兵场面”写的很成功!(1)总体概写: 他们惊恐的取不下枪支,找不到回击的对象。左右都是人慌乱,前后尽为逃遁声。(2)分体概写: 掉河的掉河,倒下的倒下。有前冲的,有后退的;有取枪胡乱还击的,有瞎放炮弹误伤自家人的;还有人在护卫指挥官,还有人高喊撤退!撤退!统统的撤退!(3)具体写实: 指挥官中的联队长山村治雄已被一颗子弹射中头部,又遭几颗弹片砸中胸腹,当场死亡,死在木船上!再看看船只上的日军,有炸断了一只手的,有伤残了两条腿的,有头破血流的,有尸首分离的。整个队伍,不出10分钟工夫,被炸得面目全非,秩序大乱!(4)三个层次,层层推进,一眼见全。实、细、精、准,扣眼、扣心、扣神。
我们来继续看看作者如何写吧:
覃异之,1907年出生,原名异知,广西宜山人。192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25师参谋长、第52军195师师长、第52军中将参谋长、副军长,第8兵团副司令兼第52军军长等。后起义归顺共产党。有诗记覃异之:
忠国爱民离内战,参谋卫戍智司军。
立功抗日惊狼鬼,憎恨分明做正人。
日军退回新墙河北岸之后,再度组织军力强行渡河。但是,23日白天几乎一整天,日军先后几次行动均以失败告终。黄昏前,日军总司令脑怒成羞,除了放气球升空俯瞰、重炮远击、释放毒气烟幕弹之外,还派来了13架飞机在半空中游弋掷弹,驱赶中国军队。然后,步兵乘船强行渡过新墙河。中国守军依然是浴血杀敌,致使日军浮尸满河,水流沮塞。但是,中国的士兵中毒者甚多,挨炸弹阵亡者甚多,以致新墙河之第一道防线完全失守。
在汩罗江的作战线上,日军的上村支队,在海军的支持下,从洞庭湖东岸登陆,准备腰袭坚守在新墙河一线的中国守军。洞庭湖岸多为沼泽地带,重型地面武器难以使用,加之日军使用飞机狂轰乱炸和投放毒气烟幕弹,致使中国守军罗奇第95师未能阻止日军的脚步,所驻地汩罗江口附近的营田等失守。敌军所到之处,均被炸之为焦土,营田附近的村落,悉数被日军炸光。至此,中国前沿守军的侧翼,因日军在营田等处登陆成功而受到严重威胁,新墙河防线已有被日军南北夹击的危险,再已难守。因此,薛岳先后电令第15军军长张耀明和第15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组织力量于新墙、汩罗两河间地区,予敌彻底打击,以减耗敌人之战斗力。达成消耗目的后,迅速转移到预定地区,续求消耗,不求一地得失!”
从9月24日开始,中国守军第15集团军主力放弃了新墙河防线,由新墙河南岸撤退到汩罗江南岸的第二道防线,以求有更大更有效的抗击日军之入侵战役。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喽!

(汪小铃汪佳琪姐妹俩在成都留影)
【作者汪琪铃附言】
飞兔乘龙——我导读《战争下的和平》
读者朋友们,你们是龙的传人,是《战争下的和平》亲爱的帝者!
这兔年的天空,异彩纷纭,飞字前头文已序,只待君来早!
是的,在我第一眼见到《战争下的和平》时刻,猛然想到了:这作品像谁?给谁?
翻览了简介,品味了字文,章章句句静淌着一种典雅细流,洗人心懒。于是,有了一种萌动……嗯,是应该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作品,传承这部作品……
本来,导引方式可以万千,不拘一格,可我偏编儿的要告诉朋友们:峰岭能飞兔,文海可乘龙。提着一颗善良的心,游离于章里卷间,便是《战争下的和平》!
看看每一章,拥有五六千字,不长也不短啊。故而,有了承上启下的“章导”。不过,中途也应该设置个驿站,让龙们歇歇眼神,是为文中“点缀”。喝彩并非无原则的,有则颂之,一两处都行,链接朋友们的愉意,彼此胜出。
开章刹曲藏迷诱,引后连前总是圆。
有人说,这岂不像或含古典名著风味了吗?嗨,这是一个“辣喉舌”问题,答案还是让读者朋友们去品评喽!
另外,还请诸君近距离知道“天缘三色”:
(一)《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至少有如下三大全新点:
其一,历史小说创作,采用虚实两条主线叙事;
其二,每一章五六千字,穿插二三处导读;
其三,文中嵌入画龙点睛式诗或词或曲等。
(二)《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至少有如下三大全新主张:
其一,创建三美主义:尊重强者,扶持弱者,共同享受生命;
其二,确定:战争状态下,和平不能成立;
其三,好战和依赖战争是人性的弱点。
(三)《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至少有如下三大写作特色:
其一,有丰富的肖像描写与景物描写;
其二,虚构人物的名字与其在故事中的角色基本一致;
其三,历史人物与事件都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予以运笔。
这里,我还提出一种“战学”研究概念,其内容含六大板块:战事学,思想学,人物学,艺文学,史今学,著导学。已有愚意,暂惧露笔;导者心绪,纳智笃行。
这里,我及原著作家鲁岱老师携手拱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战争下的和平>导读》事业的尊者、同仁之指导或厚爱!
【原著作者简介】
鲁岱,男,原名鲁仲强,湖北省大冶市人,高级中学退休教师,中国半朵文化馆研究员,湖北省《荆楚风韵》杂志社副社长兼主编。主要著作:一部120余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及由天才女作家汪琪铃导读的140余万字的《〈战争下的和平〉导读》,一首2万余行当代神话散诗《太阳韵》及由此改编而成的38集同名剧本,一部78万余字乡村振兴小说《黎明诗韵》及由此改编而成的56集剧本《五粮天》,一部与第二作者汪琪铃合写的23万余字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及由此改编而成的38集剧本《仁梯汪广仁》等。创作发行了歌曲《我真的看到了》《汪广仁》以及春晚押尾曲《难说再见》。本人学味浓,付出多,收获少,但甭管绿肥红瘦,进取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联:13477739786。
附:部分与本平台相关的网络作品选
《中国教育科学》常年征稿(https://mp.weixin.qq.com/s/4jqxo5QDh259YPV0VGAqWQ)(汪广仁教科文)
《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1)》(https://mp.weixin.qq.com/s/E0gdBdmjmsWe62RRPFUHJQ )(汪广仁教科文)
电视连续剧《仁梯汪广仁》(1)——《奔腾的赤水河》(https://mp.weixin.qq.com/s/4s8fEIfyl8uwo5ILGnb0dQ )(汪广仁教科文)
中视剧《仁梯汪广仁》(https://www.toutiao.com/video/7205573104784179751/?app=news_article×tamp=1733036522&utm_campaign=client_share&share_uid=MS4wLjABAAAABbOAlUHq-B1Cuy_HoBZToKmlW9juwoogpdEc-_8NtW5zclfVmCTiWTpypZ6AS9W_&wxshare_count=2&tt_from=weixin&utm_source=&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share_token=a80b31d5-236d-42b4-8c22-81c00c369295&source=m_redirect)(今日头条)
歌曲《汪广仁》(https://v.qq.com/x/page/y35042uyhau.html)(腾讯视频)
【本期责编:汪忠堂 上传:林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