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7)》「向未来挑战」(1837辑)

晨间寄语
看到几位学者就“国学与现代文学”讨论发表看法,立论清晰,讲解通俗。几位学者不约而同地阐释国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与推广,不能因太过強调严谨而脱离现实。其中谈到出自《孟子.告子下》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与现在出版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时,“斯”与“是”的对错问题。后来多数学者得出的观点:“斯”与“是”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今人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行。语文不同于数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文章在于说明问题,字和句都是在为文章服务,一个字,不是核心。
有更新颖的说法,如果再以文言文及国学格式,来要求现代教学,或引导孩子们的学习,那就会与时代脱节。现代汉语的白话表达和简化字,本身就是为解脱现代人所受到的文字桎梏,才有现在文学的表现发扬,速写的自如与形式多样。再以论文或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没有一看就懂的表达、或日常生活中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拿起一看像读天书,务必影响主题的运用和发挥,甚至阻止了时代向前。
一看就懂,是现代汉语的主旨。讨论不是为了谁对谁错,如果为了谁对谁错,汉语除了分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大类之外,又分: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和粤方言等。纠缠不休的同时,难说谁对谁错。顶级大师也需一一论证,否则,谁也说服不了谁,还影响事物与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是吗?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