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黄月英启发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作者:李铁
诸葛亮妻子黄月英是三国时名士黄承彦之女,她黄头发、黑皮肤,是个丑姑娘。但知识很广博。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相传就是受黄月英启发制造出来。荆州一带的特产,部分也由黄月英首先制造或发明。
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的事情家喻户晓,神奇的木牛流马帮助蜀国解决了兵员不足的问题,将粮草准时送到战士手中,为蜀国稳定政权,平定骚乱,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木牛流马并没有留下实物,它到底什么样?大家议论纷纷,争论不休,各种书籍上也没有详细的描述和记载。它到底存在与否还是个谜团,相关的故事更是流于传说。
据说,受父亲的耳濡目染,黄月英发明了木狗、木虎、木人,这些神奇的发明,使诸葛亮惊羡不已,连连称奇。第一次看到时,他对这些神奇的东西端详良久,细细揣摩,默记于心。
诸葛亮提亲时,为考察他是否真的智慧过人,黄月英请父亲提出了“三不”条件,即结婚时,一不坐轿,二不骑马,三不乘旱船。
诸葛亮很为难,心想:不坐轿,不骑马,不乘旱船,所有的陆地交通工具就这些,如果都不用,难道叫新娘子步行?这岂不让人笑话
?眼看婚期越来越近,诸葛亮坐卧不安,急得团团转。
有一天,诸葛亮坐在山坡一块石头上发呆,突然听见山下有人惊叫:“牛惊了!牛惊了!”定睛一看,原来是山下拉碾子碾米的牛惊了,把碾盘中心的木桩拉断,牛拉着碾磙在地上跑。诸葛亮猛地把后脑勺一拍,说:“有了!”他想,若在碾磙上安个架子,不就可以坐人了吗?于是,他和书童就地取材,砍了些木料,干了三天三夜,终于做出了一种特别的交通工具。
转眼是黄月英出嫁的日子,隆中附近的黄家山下,诸葛亮和书童一前一后,坐在一个被红色布幔围着的台子上,在台子下,一边又有个碾盘一样的东西滚动着,前面还有个似牛非牛、似马非马的东西拉着走,说它是轿子没人抬,说它是马却是木头做的,说它是旱船却也不一样。大家围上去看稀奇!有的摸摸这,有的摸摸那,围着书童问这是啥东西?书童乐呵呵地对大家说:“这是我家先生为接新娘子专门造的木牛流马 !”
那个木牛流马有两部分组成,后面是诸葛亮根据牛拉碾磙转发明的高轱辘车,前面则完全根据黄月英的木狗、木虎原理设计,制造。木牛流马有四个脚,机关在舌头,舌头一扭,它就停,再将舌头复原,它就走了。
诸葛亮黄月英夫妇婚后的生活很幸福。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都是黄月英在家里操持家务和抚养孩子。 尽管黄月英既聪明又贤惠,但她毕竟长得有点难看。古往今来,总有不少人替诸葛亮感到遗憾。不过,在黄月英的家乡湖北襄阳,当地人为这位才女修建的庙宇里,她可一点也不难看。当地传说:“黄月英小名阿娇,其实很漂亮,长得花容月貌。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就托父亲主动提亲。她故意让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看诸葛亮是不是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想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没想到诸葛亮真的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以为弄错了。一脸喜气的新娘这才道出了原委。据说,后来人们结婚时,姑娘的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
结婚后,诸葛亮发现。岳父和刘表是连襟,当年,荆州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人物蔡瑁把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刘表和黄月英父亲黄承彦。也就是说,刘表是自己妻子的姨父,而蔡瑁则则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