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邵志彬老师名子,还是于八十年代中期在石化厂工作的时候。听说他的诗写得好,只是无缘相见。我退休后,经常参加市作协的活动,当然就与邵志彬常见面了。虽是初次见面,但彼此都互知其名并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邵志彬可以说是我市比较早的一批诗人中的一员。从青年诗人到现今也加入退休族,诗歌伴其几十年。他谦逊、低调,但诗歌作品却光芒闪烁。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十分出色,我市著名作家张月明老师称邵志彬的诗:“当年被我市大学生写情书引用最多…”虽有调侃之味,但确是事实。邵志彬老师的“爱情诗”真的写得好!他也真的可以称为“爱情诗”高手。你瞧:他上个月最新出版的这本诗集《那些恍惚了的倾城时光》,其书名和封面的情侣荡舟的插图,不就散发出醉人的“爱情”魅力吗…
我要说,邵志彬老师的“爱情诗”中的爱情,不仅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更有对祖国、家乡、亲人、友人、生活、社会的浓郁的爱意!他爱的情,洒向故乡田野、洒向城市大地…
其实,我的书橱中,已有邵志彬老师的两本诗集《一路繁花》和《假如风有方向》,今天我又读到他的新出版的诗集《那些恍惚了的倾城时光》(这是邵志彬老师的第六本诗集),在为他的“丰产”点赞的同时,更为他诗作的魅力所陶醉…
前 言
邵志彬
本篇小文不能作为序,一般写序都是请文学大咖级人物写,这样似乎能抬高作者的身价,或者有利于诗集的推广,甚至获得一些荣誉和自我满足感。
我把近期写的所谓诗稿收集起来,出一本诗集《那些恍惚了的倾城时光》,仅为个人心灵的独白,也许懂的人自然会懂。
其实这些诗,只是我对生活的感悟而留下的一点痕迹。感觉丢掉有点可惜,偶尔翻出来晒晒,也许就是对文字的尊重。对曾经拥有的那段岁月的尊重。
我曾经在另一本诗集中说过,我不是诗人,我只是生活的记录者。
写诗就是写生活,情之所钟,感之所悟,都是记忆的点滴。汇聚成册,便是涓涓细流。
是清泉还是浊流,应由读者评论。著名诗人赵恺老师说过,写诗要“惜墨如血”,在这里为什么他不用金,我想可能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金吧,金是生冷的,而血就不同了,因为血是热的,情感是有温度的。
诗歌本质写的就是人与这个世界万物的交流与体验。诗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类永恒不变的对爱的宣言。不论诗的长短,哪怕三言两语,只要是把所感所悟写出来,不求每个人都认同,只求是自己内心世界真实的表达,那么就值得,就有意义。
现在写诗的人越来越少了,读诗的人比写诗的人更少。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始终相信,诗歌作为人类灵魂深处最后一片净土,是不会被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所扼杀,相反,人们最终会因诗歌的美好和对生活的向往而爱上它,因为诗就是一个人心中的歌,只要真诚地唱出来,就不怕没有知音。
有些人会走进我的诗里,有些人会被遗忘在诗外。
2024年10月10日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