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的父亲
我的父亲杨德彬
但是国际形势导致我国许多建设项目被迫下马,银川糖厂也无奈停产。
父亲回到哈尔滨后马上到单位报到上班,可是造反派认为父亲没有被人送回来,就是逃跑回来的,于是又拍电报又发函,要求银川糖厂来人再将父亲带回去,查清问题并出具结论手续后,再派人将父亲送回哈尔滨市。银川糖厂造反派一看又有到哈尔滨公出的机会,于是来了两人到哈尔滨市玩了几天将父亲带走,到北京中转时候听说过几天毛主席要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小将,于是他们在北京多住几天,并带着父亲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一起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在当年能到天安门广场远远地见到毛主席,那可是极其幸福的事情,父亲也算是因祸得福,被动地在天安门广场上远远的看到了毛主席。
父亲二次被揪回到银川糖厂,属于被哈尔滨市委造反派陷害,他们将父亲工资扣发,只发部分生活费。其实糖厂造反派已经没有兴趣再批斗他了,于是将他送进“牛棚”,每天白天和其他所谓走资派打扫厕所搞卫生干零活,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人管他了。
可是1968年,我大哥中学毕业,全国掀起上山下乡的高潮,哥哥属于地、富、反、坏、右、走资派子弟,报名下乡去生产建设兵团政审不合格。大哥只好和其它政审不合格的知识青年报名去条件极差的泰来劳改农场下乡当农工,到了泰来老改农场开始放牛,住着帐篷里没有电,这些下乡青年必须自己烧水做饭,这时黑龙江省劳改局的造反派将副局长李宇光打成走资派,送到大哥所在的农场与下乡知青同吃、同住、同劳动,并接受知青的监督改造。这些知青一看来了个被监督改造分子,都欺负李宇光,不但每天挑水在帐篷里点炉子烧水让他干,脏活累活也让全交给他干,大哥看到后就想起父亲也在牛棚受煎熬,于是就警告这些人,不许欺负这个老李头,并让李宇光的行李从帐篷门口搬到里面和自己挨着睡觉,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哥讲义气,爱打抱不平,有一帮追随者。所以后来所有的下乡青年都不敢欺负李宇光,在批斗大会上也没有人敢打他了,李宇光在最残酷的环境下与大哥结下深厚友谊,可谓是患难之交,他后来官复原职当省劳改局长后,多次邀请大哥到他办公室叙旧,有一天周日还特意到我家看望父亲,他们共同的话题免不了谈起文化 大 革 命期间各自在“牛棚”的经历。
记得父亲二次在银川糖厂“牛棚”劳动近一年时间,经过老职工多次呼吁,糖厂召开为父亲平反欢送大会,按照哈尔滨市委造反派的要求给父亲出具了平反结论手续,又派两个人护送父亲回哈直接送到单位报到并正式交接,按说父亲应该没事可以回家了。单位造反派听银川糖厂来人介绍父亲是被糖厂平反而且欢送回哈前后经过后,觉得如果让父亲上班就等于他们错了,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当天就没让父亲回家,而是越级将父亲送到关押市委机关领导的“牛棚”里。地点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新阳路与通达街附近一个建筑工程公司四楼礼堂。
因为我经常去送饭,有时候值班人员不在岗,我就偷偷上四楼看到哈尔滨市委这些老干部们都在大礼堂是挨着打地铺,他们没有桌子,是坐在行李卷上写反省材料,里面虽然不打人,但是也要约法三章、纪律严明地执行作息制度,连上厕所都必须报告,得到批准后才可以起身。老市长、市委书记,还有八大局局长等,他们上衣右上角都带着白色名签,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被打倒的女领导们在礼堂一角,也是睡地铺,只是晚间睡觉时候拉上一个帘子。
1969年,父亲被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第二批解放出来,然后又被送到新风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一段时间才重新恢复工作,全家人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家庭也团圆了。
父亲从牛棚里解放出来被送到新丰五七干校锻炼时与五七干校队员合影(后排右二为父亲)
父亲被平反回家后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笑话,说:有一天晚上造 反 派押进来一个年轻人,父亲仔细一看是他们单位整老干部最很的造反派,父亲纳闷这个小子怎么能进来?但是里面不许讲话,第二天父亲早晨报告上厕所,他也报告上厕所并紧跟其后,到了卫生间父亲纳闷问他怎么进来的?他哭丧着脸说:别提了昨天在单位闲来无事,比谁带的毛主席像章好,比来比去,他们都说自己的好,我就说了一句你们带的啥破玩意,就被单位其他人就举报了,罪名是说:“毛主席像章是啥破玩意”,昨天在单位就没让回家,直接以现行反 革 命的罪名给押送到这里来了。这小子进来后把他给吓坏了,然后一再求父亲在这里关照他,因为他看到身边这些曾经被他们纠斗的“牛鬼蛇神、走资派们”对他十分不友好,挺可怕的。
父亲说那你就在这里好好学习改造吧。
这小子经过这次口误被打成现行反 革 命后,他认识到自己在单位给父亲打成什么保皇派,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都是无中生有,他感到十分内疚和懊悔。
那个年代的造 反 派的骨干分子干了许多荒唐之事,也确实坑害了许多无辜的领导干部,给他们带来身体伤害和心灵上难易愈合创伤,有的甚至是家破人亡。好在父亲那些年虽然吃了许多苦,但身体没有被打坏,母亲常说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六、重新回到领导岗位
1969年,父亲被彻底平反昭雪,被分配到市劳动局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工作,每天马不停蹄地跑郊区工作,后来全国大批知识青年返城这个单位为哈尔滨市的下乡青年返城,起到中转分配的主要作用。
1975年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开始,上级单位还要让领导干部去五七干校劳动,因为所有干部们都去过,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报名去,父亲是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起带头作用,而且他是工人出身对吃苦受累劳动锻炼不打怵,又报名到柳河五七干校劳动一段时间。
父亲第二次去五七干校锻炼使用过的茶缸(柳河)
知识青年返城工作结束,这时哈尔滨市上山下乡办公室被取消,父亲又被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重新分配工作。
七、走马上任到哈尔滨轴承厂
1975年,文化 大 革 命虽然已经接近尾声,可是一有风吹草动,各单位造 反 派仍然贼心不死,蠢蠢欲动,他们还利用贴大字报的办法扰乱安定团结的局面。为拨乱反正,迅速恢复企业抓革命促生产的局面,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选派有在基层工作经验而且当过党委书记的父亲到哈尔滨轴承厂工作,以加强党的领导,当时任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其实父亲这次调入这个国营大厂时,正直文革刚刚结束,各个行业都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父亲是临危受命,顶着与造反派斗争,而且有可能再次被打到的压力走马上任,他白天工作晚间开会而且自己写工作材料,参加夜班工作巡视,工作经常吃住在厂里,认真执行党中央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工厂内贼心不死的造反派经常贴大字报批判领导们只拉车不看路。压力虽然很大,但他们还是积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错案,为原厂长朱怀进文化 大 革 命被造反派逼迫跳楼自杀案件,进行认真调查处理,问题查清楚后,根据厂老职工的建议为老厂长朱怀进进行平反昭雪,鼓舞了职工的士气,使厂内造反派的威风扫地。
后来革委会取消,父亲任厂党委书记,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哈尔滨轴承厂跻身于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全国总工会也授予该厂全国体育先进单位 。
二排左六为父亲
二排左七为父亲
哈尔滨轴承厂是万人大厂,父亲特别重视企业整顿和党建工作,党校开班他必须去为厂内中层干部上第一堂党课,并在哈轴工人报上发表文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将文化 大 革 命后期工厂的一团散沙现象凝聚在一起。
为解决职工住房和生活福利,父亲先是依靠厂基建处力量,从工厂抽出会瓦工技术的工人,在原五十年代建起的所有三层家属楼,接上两层楼,解决一部分住房特困难群体。然后,又跑市政府申请批地,市政府在打通红旗大街前,批准哈尔滨轴承厂建立了香电小区、建北小区、红旗小区,这时候工厂职工、干部看到职工住房有望解决大家干劲十足,那个年代机关事业单位都羡慕哈轴的福利待遇。
其实哈轴当年就是个小社会高光时刻,职工生小孩可在厂医院接生,而且有幼儿园、有小学、中学、中专和哈轴工学院,毕业可直接分配到哈轴工作,还有报社、文化宫、招待所、研究所,有专用火车道线,有分厂和住外机构等,大量工作把父亲和厂领导干部忙的几乎每天都很晚才回家。
省领导陈雷(前排左二)在哈轴厂区(前排左三为父亲)
当年,老省长陈雷同志刚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还没有恢复工作的时候,原省革命委员会就让他到哈轴临时工作,他去工厂报到后,父亲没有给他分配到生产车间去劳动,而是让他每天在厂办公室看文件,了解国家大事和当前国际形势。他每天按时乘公共汽车上下班,中午带饭放在职工热饭的大气锅里,经常被调皮的青年人给偷吃并连饭盒都带走,他也不敢吭声,有一次父亲中午见到他就顺便问一句你吃饭了吗?他苦笑着告诉父亲买了几个饭盒带中午饭都被偷走了。父亲一听才知道他有时候中午没有饭吃经常饿着肚子,就和他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带饭了,你每天中午跟着我到我们回民食堂去吃饭。从那以后他每天中午就有饭吃了,而且调皮的职工也不敢歧视他了。
走出国门,帅团到日本考察
为大干快上父亲率先提出更新老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以完成国家交给的生产任务。父亲也是较早走出国门,向先进国家学习管理经验和引进先进技术的那批企业领导干部。哈轴承厂从德国、日本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了轴承产品质量,改变了轴承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地位的现状。可以说父亲在轴承厂工作这些年和全厂职工为企业在八九十年代的腾飞,夯实了许多基础,如人才和物质等。
由于领导班子团结和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轴承厂工作完成的出色,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单位不断,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国务院副总理、机械部部长等等到哈尔滨市都免不了到轴承厂调研。
1982年,时任党中央总 书 记的胡耀邦同志视察黑龙江时,由时任省委书记、省长陪同到哈轴视察工作,亲自听取父亲的工作汇报。
胡耀邦总书 记视察哈轴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 记胡耀邦视察黑龙江,父亲向胡总书 记汇报哈尔滨轴承厂生产情况,并和黑龙江省政府领导,陪同胡总书 记参观生产车间。
党和国家及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哈轴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余秋里(左二)视察哈轴(左三为父亲)
时任第一工业机械部副部长的何光远(左四)视察哈轴(左二为父亲)
时任黑龙江省省委副书记、省长的陈雷(左四)来哈轴检查指导工作(右一为父亲)
八、父亲被调入省直机关
1984年,父亲被省政府调至机械工业厅任副厅长, 后来被调至省石油化工厅任厅长,离休前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并享受副省级待遇。
父亲被调到省政府时,省里有功之臣的领导多,但真正在工业战线上工作十分懂工业的领导不多。
父亲因13岁就在哈尔滨铁路工厂当童工,这半生就在工业战线工作,省政府就分配他协助主抓工业的副省长工作。计划经济时期他每天都在忙于黑龙江省大型工矿企业生产进度,经常出差跑齐齐哈尔第一重型机械厂、牡丹江华林橡胶厂及全省大型国有企业调研,为黑龙江省工业工作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省长及主管工业的副省长对父亲的建议都很重视并采纳。
我清楚地记得,父亲满60岁时省政府没有批准他离休,又多工作几年才到省政协过度离休。
父亲离休后,国家由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对全省国有企业改革,职工大批下岗,企业被低价变卖,对此他十分不理解,经常给早已经离休的陈雷省长打电话谈自己对龙江工业工作的想法,希望党中央能了解黑龙江省工业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天老省长陈雷来电话说:他近期赴京参加一个重要会议能与中央主要领导见面,请父亲将黑龙江省工业现状和他所担心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等详细写一个报告,他向党中央反映情况。
父亲十分高兴连夜奋笔疾书,将黑龙江省工业和军工生产企业现状,职工下岗对社会治安的危害,国企工厂低价变卖,滋生腐败坑害国家现象等一系列问题和隐患,都在报告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老省长赴京开会将报告亲手呈给党中央领导,虽然当时没出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是后来国家确实越来越重视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改造工作,也陆续处理了一些谋取暴利坑害国家利益的腐败分子。
父亲离休时省政府办公厅对父亲的评语是:“德彬秘书长为振兴龙江工业奋斗四十年功绩永著”,并送父亲一幅书法作品,内容是“谋国兴业、名满龙江”,以示对父亲为黑龙江省工业勤恳工作的充分肯定。
父亲离休后,带着母亲到宁夏银川糖厂旧地从游,目的是看看当年文革期间父亲两次被造反派揪到糖厂斗争时暗中保护他的老同事、老职工们。
和父亲一起去支援大西北的马骏烈士之子马德钟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与父亲母亲见面(马德钟离休前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两个离休的老朋友,他们有着共同的命运,在哈尔滨市都是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干部,一起服从国家分配支援大西北,文革期间都惨遭迫害,拨乱反正恢复工作直至离休。父亲在银川待了一周他陪了一周,可见他们之间的感情如此深厚。
父母见到当年从全国各地来建糖厂后没有离开银川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是两鬓斑白拖家带口的老人时,感慨万千。就是这些淳朴的职工在暗中保护父亲,他们用良心与正义行动呼吁为父亲平反召开欢送大会。他们是父亲免遭厄运的保护者!所以见面都有谈不完的话题,大家纷纷往家里拽父母去家里吃饭,共同回忆那年轻时代往事,淳朴的语言和行动让父母十分感动,大家一起回忆建厂往事都激动的老泪纵横。
银川糖厂答谢之旅圆满结束,父母回到家中,过起儿孙满堂幸福的养老生活。
由于父亲年轻时经常饥不饱腹患有胃病。2014年,因患胃癌,医治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
回想起父亲这一生,他工作经验丰富,待人诚恳、善于博采众长,勤奋工作,忠于职守,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我对父亲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引以为傲。
他确实经历数次沧桑坎坷巨变,应该说他坚定的信念,成就他这一生对党的事业坚定不移,无愧于党和国家对他的培养,他无怨无悔听党的话,忍辱负重跟党走,为党和国家、为黑龙江省工业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晚辈怀念和学习。
所以我在自己残存记忆中,摘选其中的小部分片段记录下来,以示对老父亲的追忆和纪念。
在结束这篇拙文时,我在心里默念,敬爱的老父亲请您放心!我会铭记您平时对我们的教诲,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
2024年10月
【作者简介】
杨晓哲,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退休干部
社会职务:
中国民 族学学会回族学分会副会长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黑龙江省回族研究会会长
在黑龙江省义务弘扬马骏精神十五年,2021年建党百年,荣获黑龙江省优秀离退休干部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