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典籍说洛阳(50)——一箭双雕(原创首发)
——洛阳白江永撰文
唐·李延寿《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枝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隋书•长孙晟列传》:“善弹工射,矫捷过人,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谓为闪电。”
长孙晟(公元551年——609年),字季晟,南北朝周时洛阳人,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隋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幼时,体弱瘦小多病,人言,不得成年。长孙晟的母亲却认为儿子长大后一定会有很大的出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身体能够强壮起来,让三岁的长孙晟就经常上山砍柴,引起了很多乡亲的置疑。可是,长孙晟的母亲一直坚持每天让他去上山,晚上看兵书。长孙晟八岁的时,他已经比同龄的男孩强壮了,而且他有一股使不完的力量。八岁既能搬成人不能搬起的石头,众人皆惊讶不。不仅如此,长孙晟特别精通射箭。每打柴归,必打一些野鸟回去。十八岁的长孙晟终于练就了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长孙晟很争气,没有让自己的母亲失望,在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后,终于成为了北周的一名将军。 长孙晟北周时任司卫上士、奉车都尉;隋时任车骑将军、左勋卫骠骑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善弹射,武艺超群,尤多谋略。长孙晟屡同突厥交往,善于因机制变,为保持隋北境的安宁,做出重大贡献。
北周宣帝在位时,西北有一个少数民族突厥。有一天,突厥的可汗摄图到北周求婚,希望能把王室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以维持两国的友好往来。周宣帝为了保持和突厥的良好关系,决定把赵王宇文招的女儿许配给他。当突厥的人来北周聘娶时,带来了他们很多骁勇的士兵,以此炫耀他们的能量。当时,北周也派出很多勇士和突厥的勇士比武,双方各有胜负。当时,长孙晟也在场,他一个人在顷刻之间打倒了突厥三名勇士,这让突厥的可汗很钦佩他。在比试箭术时,长孙晟的箭艺也让在场的突厥人惊叹不已。
不久,北周要派人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去。在考虑人选的时候,周宣帝一下子就想到了长孙晟,对他说:“长孙卿家,你武艺高超,就由你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吧,由你担任护将,我也放心啊!”就这样,长孙晟护送着公主到突厥去了。他们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可汗摄图本来就很敬重长孙晟,一见到他到来,非常的高兴。于是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当地的习惯要比武助兴。可汗摄图说:“听说长孙兄武艺高超,尤其以箭术闻名于世,今天到我们突厥来,就露一手吧。”于是,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见长孙晟拉弓射箭,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引得了大家的齐声喝彩。可汗摄图看到如此精确的箭艺,也非常得佩服长孙晟,一连敬了他三大碗酒。酒后,可汗摄图请求长孙晟在突厥常住一段时间,长孙晟盛情难却,就答应了。
在突厥的一年中,可汗摄图经常让长孙晟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久而久之,长孙晟的高超箭术就在突厥远近闻名了。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长孙晟说:“我试试看”。于是,他接过两枝箭,策马驰去。这时,两只大雕正厮打得难舍难分。长孙晟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雕“嗖”地射出一箭,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在场的人顿时欢呼起来,连连称赞道:“将军一箭双雕,真不愧是神箭手啊!”。沙钵略可汗也很高兴,命诸子弟贵人都与长孙晟亲近,学习其射箭的本事。
长孙晟在突厥游猎期间,注意察看山川形势、部众强弱,尽皆记之。归来后杨坚已为丞相,长孙晟将突厥情状详予叙述,杨坚大喜,迁长孙晟为奉车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