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目青山夕照明
——记金秋俱乐部法人代表李贵宝
作者 吴锐
初次见到李贵宝,他操着一口浓郁的南方口音,穿着朴素的外衣,骑着一辆破旧的小摩托车,和普通的退休老工人并无两样,是那样的朴实,爽快,一看就是干实事的人,大家都称他李总。坐下来一聊,觉得李总这经历也太丰富了,工、农、商、学、兵。一个人齐全的都经历了。他1978年从长春警备区转业来到吉林油田,79年考入电大开始学生生涯。82年毕业分配到油田测井公司,一年之后又到局机关工作,后来在组织部干了八年多,93年下海到油田职工大学搞三产,自己创业承包饮料厂,99年又从“职工大学”来到“教育处”校办公司,最后买断工龄自己创业,2015年退休。2006年加入“金秋俱乐部”。开始时只是想愉悦身心锻炼身体,因为他知道在金秋工作无论做什么都是付出,没有报酬,每年还需要自己搭钱,可他乐呵呵的接受了,刚开始在金秋,他管理财务,协调各部室的日常工作,为领导班子提供决策信息,负责与油田主管部门和“宁江区文旅局”的工作汇报。每个月至年底,制定财务报表以及纪念品的采购和发放,还有每年入会会员及开展活动时安全责任书的签定。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小事,他却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干了十多年。由于他没有私心,工作又细致,做事又周全,做人又坦荡热心,2019年,金秋在“民政局”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致推举他担任“法人代表”。接过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他更加小心谨慎,胸怀大局,因为他不仅仅是这一千多人的“后盾”,更是要服务好这个团体。他愿意发光发热,无私奉献自己的晚年。这下工作的强度变大了,各分会工作布置,各项通知发放都得亲力亲为,尤其是每项活动都牵扯到财务,他以前没做过财务工作,现在不仅仅是学习,还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核每一项支出,可由于他人实在,没有私心,又刚正不阿,金秋的人看在眼里,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上上下下人们的认可,都说他是兢兢业业的“老黄牛”,人们推举他、称赞他、信任他,李总也决心不辜负这份信任,把金秋打造成讲政治,讲做人,爱党,爱国,爱家的“大熔炉”,大家庭。他虽然在很多场合,多次表示自己可什么都没做,都是各部门协调努力的结果。他一会儿说着孙总做什么,一会儿又说赵总做了什么……如数家珍,唯独不说自己,听着他真诚、谦逊的话语,望着他那沧桑黝黑的脸,灰白的头发和粗糙的大手,我真实的觉得这是一个干大事,干实事的人,一个组织有这样的掌门人何其幸哉。
金秋俱乐部活动中的李贵宝
一、讲党性,初心不改。
我身边有许许多多的退休老人,无论在职时职业生涯多么辉煌,退休了,党员关系要么留在原单位,要么丢在社区,一次组织生活会都没有参加过。那种失落和孤寂,就像走丢了离开家的孩子,茫然不知所措。跟党走了大半辈子,老了无所依靠。“金秋俱乐部”的老人们,心有所想,行有所动。李总知道这些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最舍不得、最看重的就是党员的这重身份。他们积极投入精力,建立党支部、党小组,每逢国内外重大事件,金秋俱乐部的领导成员都负责组织党员学习。
2006年3月份,中央领导人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俱乐部马上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学习内容,制订计划,落实到人。到各个社区去宣讲,去落实,让社区居民知道什么是文明自律?什么是爱国敬业?这些宣传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社区的老人和学生听了都赞不绝口,说一个退休团体,把工作做得这么到位。
党的二十大闭幕之后,俱乐部马上组织成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领会其精神实质,请党校退休的老教授负责一个段落一个部分的学习讲解。老党员们学习完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时代变迁,写心得体会。有的写成诗歌,有的写成“三句半”,有的编成舞蹈,下到各个街道社区为居民演出,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李总他们不仅仅跟着下基层,还开座谈会,谈体会,谈收获,各党小组,党支部之间每年都有评比,每个月,每半年都有活动。年底评选“先进党小组”。然后发奖品予以鼓励和支持,形成了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比、学、赶、帮、超。别看是一群老年人,可工作起来还是积极向上,干劲十足。
2021年7月6日,李贵宝与金秋俱乐部部分会员一起在江北活动中心打扫卫生后合影。
二、牢记使命,退休不退志。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各地区,各地方都组织了许多的纪念活动。李总领导金秋俱乐部的所有中层干部,把纪念活动办成了有意义的实事。
第一件实事就是组织党员100人,租两辆大巴,去乾安参观“国家领导人历程纪念馆”,里面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家领导人照片和资料,光国家领导人的像章就有十万多枚,重温党史,开展“参观红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活动。观看文献纪录片,重温入党誓词,感怀历史,汲取力量。那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段段真实的影像,让老党员们备受感动和鼓舞,仿佛是又回到了那热火朝天的奋进年代,让人心有所依,情所有寄。
第二件实事是组织有50年党龄以上的老党员参观“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场所,并进行调研,写出报告,如有建设性建议的,可以把情况逐级反应上去,一项项逐渐改进,酌情处理。这份献言献策,尽到一个老党员的职责,也体现了主人翁的精神。
第三件实事是把二十大的精神,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编辑成歌舞,组成“太极队”、“扇子队”和社区联谊,宣传党的政策,歌颂身边的老党员的先进事迹,给人以鼓励和教育,传播正能量。
三、承担社会责任,继续发光发热,葆有鲜明的底色。
李总带领的金秋俱乐部团队,每个人都有一颗博爱之心。每个人都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去做,虽然退休离岗了,但共产党员的信仰不变,对社会的责任不变,对人民群众的关爱不变。在这样的大事面前,李总是冲在最前面,一边策划,一边实施,真正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爱落实到行动中。
2019年,武汉的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让李总坐卧不安,他立刻发出倡议,不能亲自上前线,但也要出一份力,号召大家捐款,短短几天时间,募集了一万八千多元,汇往灾区,表达了老党员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拳拳爱国之心。
有一位贫困家庭的孩子患上了白血病,生命危在旦夕,可父母哭告无门,生死攸关之际,李总立刻站出来捐款,其他的党员干部也纷纷伸出援手,两天的时间筹集资金二万多元,让孩子住上了院,得到了医治和救护。
李总每年都组织人们把油田发放的劳保服,新旧衣服,报刊杂志,各种学生用到的文学名著,各科教辅、唐诗宋词、童话寓言、科学幻想……总之不管新书旧书都集中起来,发往贫困山区,让这些物品和精神食粮滋养孩子们的身心,体验到社会的温暖和人世间的大爱情怀。
油田的油井,每年擦试油井都需要很多抺布,这都需要去申请资金,这么多年来,没有人觉得什么不对,都认为是正常的开支。可李总却心疼这些开支,想要为国家把这项费用节省下来,他回来立刻动员俱乐部的党员干部,进而发动油田职工,把不穿的旧衣物捐出来,剪成碎布,正巧擦油井用,每年都组织捐赠,累计下来己捐了九吨多,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开支。并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谁家有不穿的旧衣服都捐出来,剪出一小块一小块抹布擦油井,变废为宝,发挥作用,节省开支。
李贵宝参加金秋俱乐部部分会员到敬老院慰问演出。
四、无私奉献,用正能量去影响社会。
油田家属院过去建的楼群比较多,这就形成了小区门多,东、西、南、北、中,四通八达,走路出行是方便了,但门多也不好管理,居民反映,家家户户都丢过东西,为了让一线的职工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李总和金秋的团队领导,急职工之所急,忧职工之所忧。组织了“巡逻队”每组6人,24小时不间断,换班不换岗,领导带队任组长,常年巡视,及时汇总,制定路线图,时间表,每年的节假日更是重点巡视,连除夕夜都要坚守。不仅仅负责小区的安全,维护社会治安,也帮助居民做些好事,比如检查一下体育器材,发现哪里坏了,及时修补,哪颗螺丝钉松了,及时拧紧,消除安全隐患。居民晾的秋菜,变天了,小分队的人都帮助归拢好。路灯坏了,打电话提醒,停车位乱停乱放车的,都及时划出边界,与人与已方便,还有居民家属院的许多人养宠物,每天溜弯时,四处是粪便,小分队的人们不仅清理,还张贴告示,提醒养宠物的人讲究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家园,文明做人,做事,就这样的琐事,难事,吃力不讨好的事,金秋人一直坚持了六、七年,直到小门都焊接了,小分队才解散。
金秋人既是职工的贴心人,也是油田不安定因素的“灭火器”。小区供热改造,居民有意见,李总就下到基层,听取双方意见,找到共同解决的方法。油田要划规地方管理,有许多人有意见,常年上访,李总他们又是做工作,又是协调各方处理好关系,安抚好人心,让职工心安,让社会稳定。他们默默做了多少事,没有人记得,更记不清,但油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团体,是他们坚强后盾,为他们的日常保驾护航,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组织。
五、严于律已,成为金秋人的“主心骨”。
金秋俱乐部正式会员1455人,下设32个分会。每年各种活动层出不穷,比如,讲党课,让老党员重温历史,回顾油田当年艰苦创业的历史。邀请各类专家讲不同的养生课,传授心理健康和科学养生手法,让退休的这些人退岗不退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奔向“680”(60岁光荣退休,80岁幸福生活,100岁不是梦想)的目标。国家地方有难时,组织给“红十字会”捐款,各种文体活动,比赛等,比如“松韵艺术团”、“金秋乐队”“萨克斯艺术团”……每天的繁杂事项林林总总,比上班还忙。可李总率领班子成员不动用公家的一分钱,出行,吃饭都是自掏腰包,班子成员每次交款500元,这些钱花没了,再续交,循环往复,有人说这是“花自己的钱,谈公家的事”。2012年以前,金秋划归文联体协管,主要的财务来源是“划缘”。金秋的每个班子成员都要率领“秧歌队”每年大年初一到十五之间,去各个单位扭秧歌送祝福,然后单位给些数目不等的“慰问金”。这些资金来之不易,李总认为钱要花在刀刃上,首先就是要开源节流。每当需要开支,或者是买什么东西,李总他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坚持货比三家,必须是正规发票,入油田网的挂号商家才符合要求。手续繁琐,不符合规定不给报销,不乱花一分钱,节省每一分钱。有一次,年届六荀的李贵宝去买奖品,一共有二十包,一包都一百斤左右,李总为了省线,硬是自己扛,扛不动了就滚,出租车司机看不下去了对李总说:“老人家,您这是何苦呢?给我加十元就行,我帮您”。李总拒绝了,硬生生的把二十袋重量一百斤的包自已扛了上去。每次出去办事,不到万不得已,从不打车,为省下十几块钱,就是坐公交。管理32个分会,一千多人,不但没好处,还自己天天搭钱,李总笑着和我说:“为了钱早不干了,还不如多打几场球锻炼身体了”。可这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李总放不下,只好负重前行,把这些琐碎的事情做好,就是没有辜负他人。
2021年3月20日,李贵宝与金秋俱乐部领导班子一起在会议室研究活动方案。
六、把民间组织做成了松嫩大地上的招牌。
松原,东北大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人们誉为“粮仓,林海,肉库,鱼乡” 这座新兴的石油化工城,正以她蓬勃的活力展示国人,280万人民正奋进在小康路上,走进这片热土,“金秋俱乐部”的名号如雷贯耳,许多的老人以加入金秋为荣,以奉献金秋为乐。金秋在李总这位法人代表的领导下,蒸蒸日上,每年都不断创新,开辟新领域,创造新精神。为此,金秋人不仅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还创设了“金秋俱乐部会员守则”。
爱祖国,爱松原,
展现感恩情怀。
识大体,顾大局,
增强集体观念。
讲诚信明礼仪,
增进团结互助。
扬友善乐奉献,
构建合谐家园。
正品行严操守,
践行文明风尚。
遵规矩守纪律,
掌握行事分寸。
助健康益养老,
永葆平和心态。
勤配合善协作,
彰显团队精神。
做公德植厚爱,
自愿服务群众。
修心志养性情,
共享幸福人生。
这120字的会员守则,把金秋人的奉献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把金秋人的高尚情怀诠释的一清二楚,把金秋人的奋进目标做成了“灯塔”,照亮了前行的路。这是老年人的名片,更是金秋人的招牌,这哪里是什么守则,是全国退休人员的号角,活到老学到老,为国家尽职尽忠,为社会尽责尽心,为家人尽心尽力,这是时代的召唤,这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传承,这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李总及团队,为全国的3亿多老年人做出了表率。可见这绢绢细流的背后,有多少心血和汗水的凝聚,才构成了今天的品牌效应。这不仅是金秋人的守则,更是每一位公民的守则,如果人人都讲爱党、爱国、爱家……那么这个社会将是祥和美好的人间。
叙述了这么多,说的都是金秋的事,好像与写李总的通讯不搭,但是,所有的事,都是李总带领班子成员干出来的,可李总反复强调,他没做什么,都是大伙的功劳。是的,一个团队能凝心聚力,合作有序,怎么能离开“掌舵人”的统领智慧和大爱情怀,及无私的“老黄牛”的奉献精神。
金秋,走到今天,离不开李总的付出。我想,热爱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它不是心血来潮的一闪念,也不会因为年节更替而稍纵即逝。相反,在历经时光考验与洗礼后,依然能够让人从中不断汲取营养,直面困难不放弃,跌倒后勇敢站起来,抖擞精神再出发。
李总年轻的时候,当兵、考学、管理干部、下海经商……把各种经历,各种职业都体验了一遍,退休之后,雄心不减,发光发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金秋倾注了心血和信念,把人间大爱和党的阳光传播开去,不仅把金秋做的风生水起,还做成了松原的标杆。正是这些时光的零散碎片,拼出了过去一年年的全景,构成了你、我、他的共同记忆,书写着这个时代的一撇一捺。
叶帅在他的“八十书怀”当中,写下了“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诗句。叶总戎马一生,晚年更是激励自己壮心不已。李总年青时,拼搏奋进,赢得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辉煌,为社会为他人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这些亦工亦商的经历,足以令人钦佩。可他把安享晚年的定位用在了服务他人身上。这不仅是他心胸的大格局,大情怀,更是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找到了快乐。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是的,奉献是一首诗,平平仄仄中抒写了晚年的浪慢、即有远方的诗,也有世间的烟火、奉献是一首歌,歌咏中四季的春花秋月,品味着生活的甘甜醇厚、奉献更是一盏灯,照亮了前方的路,也温暖了身边人的心,这是时代的赠予,也是自身的热能,更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汇成了生命的长河,奔流不息。
摄影:张晓彦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王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