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回眸:令我一生难忘的几位老师
作者:陈希文
人一生从小学到大学,不知要经历多少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人常说,知识是老师传授的,人才是老师培养的。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上获得成功之时,总不能忘记老师的教诲之恩,抚育之情。回首往事,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有几位老师的栽培之恩及良苦用心,至今让我难忘。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邻村南桥上小学二年级。学校共四个年级,只有一个老师。有天下午,董老师去中心完小开会,受几个大点学生的教唆,我们将课桌和凳子搬出放在学校院子,摆成一行高低不同的“桥路”,小伙伴们喊着号子来回在桥路上过“桥”。正玩的高兴时,董老师突然骑着自行车回校,我们正过桥的同学当埸被捉住,有个同学被惊吓从桌子上掉下来,还摔破了头。董老师急忙给其清洗包扎了头伤。后让参与者站成一排,厉声喝斥让伸出手来,逐个被打了板子。我也是挨打者之一。尔后手掌肿了多日,我也不敢告诉家人,只恨老师管教学生太严厉。后来天下暴雨,教室在地坑窑的低处,刹那间涌进了齐腰深的大水,我们被困在水中出不去,我和几个小伙伴被吓得哭出声来,董老师忽冲进来,将我们一个个从水中抱出转移到安全地方。老师不顾个人安危救学生,我忘了怨恨却很感激他。
大约在1964年,我在官地完小上四年级,学校组织四年级以上大点的学生去西沟割柴草,为老师过冬取暖用。当天我患红眼病发着高烧没去成,还有同村叫狗蛋的同学因肚子疼也沒去。当学校的师生集体外出后,狗蛋找到我说,学校后院高粱地里有几颗大柿树,树上红软蛋较多,趁学校无人咱俩上树去摘软蛋。到了树下一看,软蛋到高处够不着,狗蛋上树摘,我在下边盯着,结果咔嚓一声压坏了大树股,狗蛋哎哟一声从树上掉下来,正逢校教导处巨主任从树下经过,将我俩逮了个正着,他严厉地批评我俩说,“你害眼还能看见软蛋,你肚子疼还能上树压坏了树股,分明是偷懒不想参加校外集体劳动,却在校内偷着闯祸。罚你俩站在校办公室门前两小时。”罚站结束后,巨主任又把我俩叫到跟前,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后来,同村的“五大陈”(五个出了坏名声姓陈的学生)”因放学路上用石头打软蛋,打落了一地硬柿子,被户主找到学校。这一事件的处理,校长让他们5人怀抱硬柿子站在全体师生面前检讨,让大家受教育。校長批评说,“遭蹋这么多生柿子,你把它吃了”。其中有个性格倔强出了名的真还咬着生柿子吃起来,这生涩味使其难以忍受就淌下了两行热泪。此时只见校长一挥手打掉了他手中的生柿子,既严厉批评,又真诚关爱。可见校長对学生的良苦用心。这次师生大会上,也点名批评了我和狗蛋的事。我当时无地自容,恨不得钻进地缝里。时隔几十年,上小学时唯有的两次过错,至今还记忆在心里。因为这是初始做人的教训啊!
古人云:树要成材须砍杈,矿要出金须出渣。沒有当初老师的批评教育,就沒有今天的我。
1966年我上初中,逢“文革”造反狂潮,学生批判校長,纠斗老师,我的班主任冯芳貞等老师都在批斗之列。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人祸我很不理解。冯老师心善仁厚,对学生关爱有加。她时刻像母亲一样关心着她的学生。学生有病,她陪着上医院,无钱买药她自已付;那个女生家里困难,她就把自己换下的衣服给她穿;那个学生生活困难,她买回的饭菜,宁让自己少吃也要给学生吃。她的教学水平在教师中也是一流的,多年被评为先进教师。这样好的老师天下难觅。怎么一夜之间就成了“反动学术权威”、“封资修的代言人”,被挂牌游街,上批斗会,办公住宿的房子和床上被大字报包围并贴上了封条,人身不断地受到侮辱和伤害。我实再看不下去就出面维护老师的安全和声誉,结果被造反组织打入“保皇派”而遭到围攻。文革结束多年,我到省上开会,曾几次通过冯老师家乡的领导和教育界的有关人士打听她的下落,至今都没有消息。不知她是否健在,学生很想念她。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西安铁路运输学校上学。我的班主任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傅秀玲老师和呂庆老师,教思政课的是唐梦旦、杨玉田老师,教高等数学的是張秀宝老师,教电机的是贠涛老师,教制动机的是卢提媛老师。还有代课的一些老师已记不清了。这几位老师的共同点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学认真,精益求精,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对待学生,一视同人,仁心慈爱,关怀备至。特别让我难忘的是唐梦旦老师和张秀宝老师。唐老师是政语教研组组長,他学养深厚,知识渊博,思政课能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时事政策要求和时代精神,从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讲得透彻明白,富含哲理,让人学有兴趣,久久难忘。他当年讲的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六个基本范畴(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否定之否定、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内因与外因、个别与一般),几十年后仍然让我熟烂于心,使我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夲原理和思维方法,为思考问题提供指导和启迪。记得我们学校毕业时,他和系主任领着我去见校领导,力荐让我毕业后留校做政治教师。因当年西安铁路局没有留校名额,我们统分到安康铁路当工人,他很婉惜地与我分别。
这里还要重点提到教高等数学的张秀宝老师,她原是教哲学的,因缺数学教师她自修大学数学课后给我们代课。她讲课的特点是少而精,抓住关键启发学生多动脑,热衷于课堂上与学生互动,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记得开初讲微积分,学生底子差,初学时建立不起概念,一些学生给老师递条子,认为“这是给牛弹琴、”“听天书”呢。她就用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来的,画图分析,由果索因,层层推导,让学生听得明白。她又将微积分编成诗句:“划整为零无限分,以直代曲得微分,积零为整微分和,要求面积算积分”。这样的讲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时隔近50年,我仰视她的才华,至今还记忆犹新。
行文已很繁冗,上大学时遇到的良师我就不再赘述了。学高为师,德正为范。老师为人师表,传道受业解感,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其所以有今天的进步,都是当年老师言传身教的结果。桃李不言自成蹊。老师的学识、师德、做人是我们的楷模,鼓励着我一生照此前行。尊师重道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继续发扬。薪火相传育后人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应不遗余力,不负使命。
2024年12月10日于渭水之滨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