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汪广仁教科文平台】



《战争下的和平》导读(153)
原著:鲁 岱 导读:汪琪铃
【名家推荐】
汪广仁2023年10月4日推荐语——《<战争下的和平>导读》值得深读:知道了小说《战争下的和平》,更有“导读”的成功。这部长作品,挑灯的是中国历史,点亮的却为当今世界的反战争。因而,我不得不说,《<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只要你细读、细想、细研,就一定会说:“历史与现实,果然龙套!”还会说:“社会与战争,需要反省!”我汪广仁推荐这部作品,盼天下和平,愿世人幸福!
(注: 汪广仁,博士、教授、国际教育研究院院士,曾受主席锦涛胡接见,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校园作家,为中国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客座教授,长篇史实性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三十八集电视连续剧《仁梯汪广仁》、歌曲《汪广仁》等有记述)

(汪广仁与鸿、锋、琦三子在长沙合影)
【导读】
上第152章《卫璧玉碎》,写到汪精卫从越南河内秘密乘船到达敌占区上海,正式走上了投敌叛党叛国的不归之路。
这第153章《盛怒“长沙大火”》,写面对日本政府的“近卫声明”,蒋介石怒不可遏。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正式成立伪“中华民国政府”。蒋介石思考与执行孙中山先生给他的锦囊妙计:“外犯守长沙”。长沙城之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警备司令部指挥所内,4名警备司令部的军官酆悌、徐权、徐昆、文重孚,正在召开一个秘密会议,讨论日军进攻长沙的问题。突然,一个守城连长向酆悌报告长沙城里燃起了大火。这场大火是 国民党军 “焦土抗战 ”的一个先行决策,属人为纵火!大火整整烧了5日5夜,将长沙城烧成一片废墟!1938年11月16日夜,蒋介石赶赴长沙残存的天心阁,含泪痴望,头脸筋络暴起,痛汗涔涔。蒋介石命令枪毙酆悌、文重孚、徐昆,并解职张治中。
我们来看看作者如何写吧:
汪精卫的词《金缕曲 · 走意一章》,初录于近代国粹学社印本《双照楼诗词稿》1册全,白纸,民国19年,即1930年铅印本。1944年后,《双照楼诗词稿》被列为禁书。但是,从上述选词中不难看出,初岁次的汪精卫还是走正了革命道路的。“扫却胸中新块垒,还个乾坤不二。”当然,这句词言,也与他后来想借日本人之手当国民总统较为苟合。他早年立有“东坡志,唯劲草,仍无悔。”还是蛮不错的。只是后来的“我欲醉,竟摧泪!”如果单从文学上讲,汪精卫的词,可与南唐末代君主李煜的词作媲美。李煜的《虞美人》,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后人得到了“消愁器”式安慰;而汪精卫的这一句“随手翻声铿似曲,问百年、碌碌如何拟?”可让我们知道“立志令”的撼力!唉,这李、汪二人,若是别开政味儿,便能“文立其神惊后辈”哟!
闲言少叙。面对日本政府近卫内阁再一、再二、再三的向中国人公开发布“近卫声明”,蒋介石怒不可遏:“日本政府这连续三次的所谓 ‘ 近卫声明',旨在灭亡中国。他们的骨子里实在是暗藏着机械利刀!这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暴露!”然而,汪精卫却发表声明,辩理敌之狂妄:“抗战年余,创巨痛深,倘犹能以合于正义之和平而结束战争,则国家之生存独立可保,即抗战目的已达。”此后,汪精卫再度发布电文对自己的主张辩护:“《近卫声明》旨在第一为善邻友好,第二为共同防共,第三为经济提携。这是奠定两国永久和平之基础。此为吾人对于东亚幸福应有之努力。”
枪刀之下无和平,敌嘴何能流善意?
聆秽依坑自作污,古今当殿争为是!
1939年4月,由日本特务秘密护送汪精卫等人进入上海,着手组织伪中央政府。经日本策划,北平和南京两地的原政权被取消,于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正式成立伪“中华民国政府”。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为“国旗”,另加三角布片,上书“和平反共建国”字样。其组织机构仍用国民政府的组织形式,汪精卫遥任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伪“国民政府”主席,他自己为行政院长兼代主席。其余职务: 立法院院长陈公博,司法院院长温宗尧,监察院院长梁鸿志,考试院院长王揖唐,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任援道,华北绥靖军总司令齐燮元,财政部部长兼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周佛海等。
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之伪国民政府的辖区包括苏、浙、皖等省的大部分,沪、宁两市和鄂、湘、赣、鲁、豫等省的小部分。在政治上,他们收编国民党降日部队并收卖流氓地痞建立“和平建国军”与特务组织,在其辖区内实行法西斯统治,捕杀抗日爱国人士。他们配合日本对重庆国民政府进行诱降,妄图瓦解抗日阵线。1941年3月,成立清乡委员会,集结大批伪军伙同日军实行反共清乡,叫嚣消灭坚持敌后抗战的新四军和游击队。在经济上,滥发纸币,圈占土地,“委托经营”某些工矿企业,强征粮棉,实行物资统制,并收取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还公然开征鸦片捐税。在文化教育上,推行“新国民运动”,施行奴化教育。在外交上,1941年11月,追随日本参加《国际防共协定》。在后来的1943年1月,对英、美等国宣战,号召效忠日本盟邦。同年11月,又伙同伪满洲国与泰国、缅甸、菲律宾等国的伪政府签订《大东亚共同宣言》,为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摇旗呐喊。1944年11月10日,61岁的汪精卫在日本病死,其职位由陈公博继任。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16日,伪国民政府宣布解散。以陈公博为首的一批汉奸先后被中国人民处决!
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在其著作《槐聚诗存》中,有一首写于1942年的七律《题某氏集》,暗中批评汪精卫尚未去世时的人生。其中,“某氏集”,经专家考证,就是指汪精卫的《双照楼诗词稿》。看看这首律诗:
扫叶吞花定胜情,钜公难得此才清。
微嫌东野殊寒相,似觉南风有死声。
孟德月明忧有绝,元衡日出事还生。
莫将愁苦求诗好,高位从来谶易成。
本书作者鲁岱留下“三字文”,亦为历史的汪精卫做个《战争下的和平》定位:
枪炮事,不为奇。战亡荣,投敌耻。赝聪明,犯大忌。莫怨人,怪自己。骨子软,跌当是。懦弱夫,不争气。一步错,百贵失。抗正党,违社稷。抱狼腿,先肉食。枪刀下,和平止。赢战争,安可始。心歪生,事必刺。夫妻跪,后嗣悲。警世贤,当此记。
前述,1939年3月27日,汪精卫发表《举一个例》文章,公开与重庆国民政府决裂。随后,蒋介石做了许多救治汪精卫的工作,但均为凑效!于是,他叹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只能由其所得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蒋介石的精力就放在了思考与执行孙中山先生给他的第一个锦囊妙计:“外犯守长沙”。这让蒋介石似乎有所醒悟了。他在日记中写道:“武汉失陷之后,长沙便是日军犯我的下一个目标了!他们的进攻还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治上,为汪精卫的叛国集团打气,在华中地区树立汪伪中央政权的气势;其次是攻溃经济,湖南物产丰富,素有 ′ 湖南稔,天下足 ’ 谚语,湖南是我党粮食、物资和兵源供应地,日军若占领此地,既可扩大经济掠夺,又可威胁中国军队补给线。当然,日军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军事方面。长沙是华中战略重镇区域,当粤汉铁路之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长沙乃西南诸省的门户,战略地位日显突出。外犯守长沙,是也。感谢孙文总理赐我锦囊!”
读者朋友们:别以为关于孙中山给蒋介石的“锦囊妙计”只是个传说,作者鲁岱先生细记这一事件,并没有违背史实。历史上的孙中山,在某些智慧上的确不亚于诸葛亮。孙中山看问题是非常准确的,还遥远。只因面对的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奴隶与封建混合的中国历史,太过于复杂与根深蒂固,又加上他的寿命过短,以致他还来不及实现目标与理想。因此,“锦囊”一事,至少存在意思与底蕴。这也是孙中山被视为世界伟人的一个重要理由和支柱。
我们来继续看看作者如何写吧:
长沙市,别称星城,湖南省会城市。长沙市,位于华中地区之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长沙城历史悠久,可上溯到距今15至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之活动场所,于新石器时代已形成氏族及部落。殷商属扬越,春秋战国属楚国黔中郡,秦汉设长沙郡,三国属东吴,隋改长沙为潭州,唐宋属江南道,元设潭州行省,明清为长沙府,至1938年划定为民国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此时的长沙城,一片繁华。城池依江而立,城中建筑包括亭台、屋宅、楼阁等,构成优美的古城画卷。湘江中的橘子洲和岳书院、自单亭等景点吸引着游客。长沙城的街道上,店铺琳琅满目,展现了长沙的繁盛。天心阁作为城内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全貌。时下,长沙城里生活着的居民有50多万人。整个长沙城,从空中看去,大致是一个长方形模样。
长沙城内,迎宾路与展览馆路之交汇处,为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警备司令部指挥所。这个指挥所实际是一个防空洞。它的建筑较为隐蔽,办公面积约为30平方米,外门高1.8米,宽1.5米,山洞进深15米,高2.2米,沙石地面,花岗岩卷顶,厚重坚固。洞门口旁边有两个石狮子,洞底是一条龙模样的建筑特别设施。指挥部的做工十分讲究,还威武。
这一日,指挥所内有4名警备司令部的军官。他们是: 警备司令酆悌,省保安处长徐权,警备旅第二团长徐昆,省府警察局长文重孚。他们4个人正在召开一个秘密会议。首先,由警备司令酆悌开幕:“今天,我召集你们3个人来这里开一个秘密的会议,相信有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当下,全国的抗战形势十分糟糕,尤其是武汉及广州相继失守之后,日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这长沙城了!”说到这里,酆悌腾出眼神朝他们3个人扫去一个目光,见其中有两个人点头。于是,酆悌接着说:“你们应该都看到了,前些时,临湘与岳阳接连丟失,中日两军对峙在新墙河一带。长沙的局势,危在旦夕!”“司令。”徐昆立即开口说话:“据军中情报探实,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9月初就制订出了旨在消灭我第9军战区主力部队的计划,并以 ′ 吕集作命第343号 ’ 下达给参战各师团,命令称 ‘ 为打击敌军继续抗战意志,决定在9月中旬以后开始奇袭攻击,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捕捉第9军战区主力部队,将其歼灭于湘赣北部平汉及修水周围地区。’ 为了这次战争,日军还将第11军指挥部从武汉迁往咸宁。”“徐团长的这份战地情报是很准的。”酆悌似乎有点儿颤抖的说:“这就很清楚的告诉我们,长沙城即将被日军占领!”“还有更可怕的。”文重孚一边颤抖一边滴汗似的外泄自己的观点:“这次攻击我长沙的除了驻武汉的第11军与我们正面作战之外,还有驻上海的第13军、驻广州的第21军。这3路日军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踩死长沙!我们还能活得出来吗?死,死路一条!”“这,这我知道。”酆悌又撑腔:“9月13日,日军第11军之第6、第33、第103、第106等4个师团的全部及其他部队约10万人,已集结完毕,准备在海陆空军配合下发动进攻。日军依预定作战区域,将会战的名称定名为 ‘ 湘赣会战 ′ ,我们国军则称之为 ‘ 长沙会战'或 ‘ 湘北会战 ′ 。”“我们输定了!”徐昆作为一个军队指挥官“未战先败”性的断言:“还应该是输得很惨,很惨!”“是的,是的。”文重孚又说:“日军是不可战胜的。”“那未必!”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开口说话的省保安处长徐权持不同的战事观点:“日军一定会存在某些不足,我军是有可能战胜他们的!”“不对。”文重孚又重复一句:“日军是不可战胜的!”“你这是鬼话。”徐权也刚硬的一句:“鬼话!”“鬼话?”酆悌替文重孚帮腔:“说说你的理由。”“理由充足。”徐权出语再次刚挺:“中国军队从古至今,都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强劲的阵营之一,只是到了清朝末年,才渐渐的衰落。这是历史理由。其二,中国人口众多。目下中国人口有4.85亿,日本人口仅区区8千万,两者悬殊差额有六倍之多!这是数量理由。其三,别看现时段日本的战争条件比我们先进,翻开历史,中国至少比那小日本的强一倍!战争所使用的火药还是中国的祖先们发明的呢。只是中国人善良,没有用火药去制造杀人的武器。这些技术被外国人偷去赚钱了,偷去制造枪炮什么的了,那都是违背人类生存宗旨的罪恶行为!难道你们不知道吗?还有,瑞典化学家诺贝尔通过中国的火约技术发了横财之后,就用设置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与经济奖项,激励后人为人类的生存做出贡献。这是他在用火药赚出来的钱去赎罪!中国人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类精英!”一番论理,让其他的3位官员惊的目瞪口呆!
你看看,酆悌睁着一双圆不圆方不方的眼睛,望着徐权死眼神一般的发愣;文重孚已战抖得不成样子了,头颅与颈项似乎正在分离;徐昆一只手拐在桌面上,一只手支撑着下巴,嘴里的流诞带出了一串字符:“你,你好个利害的!日本,日本人你也不怕?”“你又错了。”徐权泰然自若,颇富情感的说话:“不但我不怕日本人,中国军队也不怕日本人,中国人民更不怕日本人!小日本的,别看他们现在嚣张得很,我敢说,他们就是一群秋后的蚂蚱,蹦不了长久的!到时候,他们一定会失败,一定会被中国人民赶出去,彻底赶出去!”
“报告。”突然,一个守城连长慌慌张张的跑过来向酆悌报告:“酆,酆司令,大,大事不好了。”“快说。”酆悌吼叫一声:“什么不好?快吐出来!”“大,大火……”“什么大火?”“全城都有好多地方,同,同时放火了!”“是谁放的火?”“不,不知道。”“妈的,哆什么嗦!”酆悌一个巴掌过去,打在来人的脸上,又吼叫一声:“滚!老子知道了。”守城连长退出门外之后,酆悌并没有惊慌,而是让大家继续开会。但是,会议的内容却换成了长沙城里的大火。酆悌说:“什么大火不大火的,这个我早就知道了。′ 焦土抗战 ’ 已是这次战役的一个先行决策,只是放火时日尚未定论,这还不知道是哪一个狗官儿指挥的。敌军还没有攻进来,怎么就提前放火烧城了呢?混蛋!”“文局长。”徐权问文重孚:“你是否知道这件事?”“这不是徐团长为烧城的总指挥吗?怎么问起我来了?”省会警察局长文重孚似乎有点儿气愤了:“其实我们都知道!前不久,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早就接到了蒋总司令的电谕,说是 ‘ 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烧毁 ’ 。”“不可乱讲。”警备司令即说:“这是要杀头的!”“这是真的。”徐权补上一句:“但是,时机还没有到。这里面一定有人捣鬼!”“是的,是的。”徐昆也说:“原来的计划,是等待国军自汩罗撤退之后,先放响空袭警报,使民众逃离,再开始行动。但是,现在,现在都乱套了!”“这是被日本人吓成这样的。”徐权刚愤的一句:“窝囊!”
“叮铃铃。”几个人正谈着,电话铃突然响了。酆悌伸手拿起话筒接听:“喂,呵,张主席。”“你们怎么搞的?提前放火了!”“张主席,这事我们警备司令部还不知道呀。”“尽快查实,严拿放火者。准予就地枪决!”“是。是。我们马上派保安团去街上维持秩序,迅速救护群众。”“要快,要保护电讯和交通,尽量减少人员伤亡。”“是,是。请张主席放心,我们马上派人去办。”“咔嚓。”对方的话筒压上架了。“会议停止。”酆悌搁下电话就大声的张口命令了:“徐权。”“到。”“迅速组织你们保安处人员救火。”“是。”“徐昆。”“到。”“抽调军队,沿城排查,救出困在房屋内的居民。”“是。”“文重孚。”“到。”“命令你们公安局迅速查清事实真相,捉拿纵火要犯!”“是。司令。”“散会。分头行动。”
一切针对这场莫名其妙的“长沙大火”之救火行动,在长沙城内外迅速展开。然而,大火无情,一力不济。惨烈的大火,由100多处汽油着火点,同时爆燃,已经很快地吞噬着整个长沙城!很快地吞噬着几十万长沙人民冤哭着的心!
看看长沙城火势: 烈火熊熊,火舌斜出;浓烟滚滚,直插云霄!烈焰肆虐,横竖霸空,烧红了半边天!铺天盖城的火势,像是一条条跳动着的大火龙,像一头头吼叫着的恶狮子,在每家每户,在每一条街道,在整个长沙城,奔烈着,咆哮着,吞噬着,毁灭着!似惊雷,如天浪,卷残云,盖地气,滋生千重灾难,打造人间地狱!100多处人为纵火,100多处飙疯烈焰,从1938年11月13日晚间,烧至18日落日时分,才徐徐落焰,自然熄灭!全城房屋,大部分焚毁,居民被烧死2万多人,伤者无数!财产损失,粗粗估计,便有10亿余元之巨!长沙城共有440多条街道,其中的190多条,几乎全部焚毁一烬!其余的也是残缺不全。什么政府机关、学术机构、商业贸易、工厂景区、古迹今秀,等等的一切“宝贝”,尽皆废墟!叹曰: 千年缔造城,可怜一炬了!
卫国人前胆是成,和平岁月人安好。
还有词《迷神引 · 长沙大火》记史:
一场大火烧人恶,无奈万般长夜。惶惶惧寇,惊慌失测。鬼招招,怂焦土,何谈策?自捣门前爱!汽油烈,烧个自家死,火如血!
几日烧城,房屋人丁绝。街道哭摧,文明灭。府衙灰炭,宅烟猛、墟垣泻。避人眼,埋三吏,弄民鳖。军史存一耻!羞入册。敌前赢伴胆!缓仇雪。
1938年11月16日夜,蒋介石赶赴长沙。次日,他登上残存的天心阁,含着一双泪朦朦的眼睛,痴望着茫茫烟火中的长沙城,一片焦土烟冒,四方砾瓦无存,顿时面红耳赤,头脸筋络暴起,痛汗涔涔,天昏昏,人麻麻,骨骼心肺瘫成粑!久久痴沦。于是,他便一步一蹰的蹒跚着走下了天心阁……含悲茹血,盛怒阗胸。回到寝舍,蒋介石一怒之下,踢出手令:“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长沙警备局长文重孚、长沙警备二团长徐昆,立即抓起来,组织军法会审,限两天结案。”两天过后,会审判决书报送蒋介石终批。蒋见到审文之后,又怒:“不行。太轻!”于是,提笔批复:“酆悌身负长沙警备全责,疏忽怠惰,玩忽职守,殃及民众,着即枪毙。文重孚身为警备局长,不奉命令,率警遁逃,着即枪毙。徐昆玩忽职守,着即枪毙。”随后,国民政府军事法庭按照蒋介石的批示,将判决书上的原文“纵火罪”,修改为“辱职殃民罪,执行枪决。”随后,蒋介石又给法庭批示:“身为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用人失察,疏于防范,将其革职留任,以观后效。”
一场大火惜人嫌,痛迪盲夫惛眼正。
读者朋友们:长沙纵火,是中国国民党历史上的一次大耻辱!也是国民党组织从上到下的“官蚁事件”,更是几乎国民党全党害怕日军的一次丑陋的见证!这样的政党,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战胜敌人?更谈不上治理好国家了!后来的现实证明,败给日本人的不是力量,而是人心!人心败了,什么仗都用不着继续打了,一把火了之……悲哀!至于大火之后枪毙几个官员,那是假的,那是做个样子给人看的。长沙纵火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柄懦坛笑料。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喽!

【作者汪琪铃附言】
飞兔乘龙——我导读《战争下的和平》
读者朋友们,你们是龙的传人,是《战争下的和平》亲爱的帝者!
这兔年的天空,异彩纷纭,飞字前头文已序,只待君来早!
是的,在我第一眼见到《战争下的和平》时刻,猛然想到了:这作品像谁?给谁?
翻览了简介,品味了字文,章章句句静淌着一种典雅细流,洗人心懒。于是,有了一种萌动……嗯,是应该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作品,传承这部作品……
本来,导引方式可以万千,不拘一格,可我偏编儿的要告诉朋友们:峰岭能飞兔,文海可乘龙。提着一颗善良的心,游离于章里卷间,便是《战争下的和平》!
看看每一章,拥有五六千字,不长也不短啊。故而,有了承上启下的“章导”。不过,中途也应该设置个驿站,让龙们歇歇眼神,是为文中“点缀”。喝彩并非无原则的,有则颂之,一两处都行,链接朋友们的愉意,彼此胜出。
开章刹曲藏迷诱,引后连前总是圆。
有人说,这岂不像或含古典名著风味了吗?嗨,这是一个“辣喉舌”问题,答案还是让读者朋友们去品评喽!
另外,还请诸君近距离知道“天缘三色”:
(一)《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至少有如下三大全新点:
其一,历史小说创作,采用虚实两条主线叙事;
其二,每一章五六千字,穿插二三处导读;
其三,文中嵌入画龙点睛式诗或词或曲等。
(二)《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至少有如下三大全新主张:
其一,创建三美主义:尊重强者,扶持弱者,共同享受生命;
其二,确定:战争状态下,和平不能成立;
其三,好战和依赖战争是人性的弱点。
(三)《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至少有如下三大写作特色:
其一,有丰富的肖像描写与景物描写;
其二,虚构人物的名字与其在故事中的角色基本一致;
其三,历史人物与事件都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予以运笔。
这里,我还提出一种“战学”研究概念,其内容含六大板块:战事学,思想学,人物学,艺文学,史今学,著导学。已有愚意,暂惧露笔;导者心绪,纳智笃行。
这里,我及原著作家鲁岱老师携手拱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战争下的和平>导读》事业的尊者、同仁之指导或厚爱!

【原著作者简介】
鲁岱,男,原名鲁仲强,湖北省大冶市人,高级中学退休教师,中国半朵文化馆研究员,湖北省《荆楚风韵》杂志社副社长兼主编。主要著作:一部120余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及由天才女作家汪琪铃导读的140余万字的《〈战争下的和平〉导读》,一首2万余行当代神话散诗《太阳韵》及由此改编而成的38集同名剧本,一部78万余字乡村振兴小说《黎明诗韵》及由此改编而成的56集剧本《五粮天》,一部与第二作者汪琪铃合写的23万余字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及由此改编而成的38集剧本《仁梯汪广仁》等。创作发行了歌曲《我真的看到了》《汪广仁》以及春晚押尾曲《难说再见》。本人学味浓,付出多,收获少,但甭管绿肥红瘦,进取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联:13477739786。
附:部分与本平台相关的网络作品选

《中国教育科学》常年征稿(https://mp.weixin.qq.com/s/4jqxo5QDh259YPV0VGAqWQ)(汪广仁教科文)
中视剧《仁梯汪广仁》(https://www.toutiao.com/video/7205573104784179751/?app=news_article×tamp=1733036522&utm_campaign=client_share&share_uid=MS4wLjABAAAABbOAlUHq-B1Cuy_HoBZToKmlW9juwoogpdEc-_8NtW5zclfVmCTiWTpypZ6AS9W_&wxshare_count=2&tt_from=weixin&utm_source=&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share_token=a80b31d5-236d-42b4-8c22-81c00c369295&source=m_redirect)(今日头条)
《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1)》(https://mp.weixin.qq.com/s/E0gdBdmjmsWe62RRPFUHJQ )(汪广仁教科文)
电视连续剧《仁梯汪广仁》(1)——《奔腾的赤水河》(https://mp.weixin.qq.com/s/4s8fEIfyl8uwo5ILGnb0dQ )(汪广仁教科文)

歌曲《汪广仁》(https://v.qq.com/x/page/y35042uyhau.html)(腾讯视频)

【本期责编:汪忠堂 上传:林 静】